“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浓浓尊师意,蜡炬成灰情”。“中秋节”,我们期盼“人圆”、“家圆”、“国圆”;“教师节”,我们感恩自己的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爱心和责任。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尊师重教风尚,我系开展了“双节”征文活动,全体教师闻讯后,或诗或文,踊跃投稿,抒发真情,彰显文采,可谓精彩纷呈,蔚为大观。
作品欣赏:
月亮熟了
李春丽
月亮熟了,
在幽蓝的案板平铺,
卷上大雁写在天空的情话,
卷上春天捎给秋天的口信,
卷上果子的膨胀,
落叶的彷徨,
卷上山的黛色,
水的微凉,
卷上唐的诗,
宋的词,
配上青红丝,
老冰糖……
软乎乎,
热腾腾,
待秋风吹了又吹,
尝一口,
泪流满面,
呀,
是谁偷偷塞进一把滚烫的思念?
秋节感赋
张军
环宇澄清,共一婵娟;老少咸集,堂前亭间;品茗吃饼,温情语喧;岁在壬寅,心驰神远。
天高云淡秋节回,朗月如水洒秋衣。鸿雁雅声催泪下,八月桂花弥香飞。
金风送爽粱谷醉,满园硕果压枝舞。坡上草高小兽藏,玉盘山隐红叶语。阡陌人去,江河舟渡。
霜过草木凋零,叶落色彩斑斓。虫吟稠兮乡思重,月色寒兮鹤影珊。败荷池里,锦鳞云边。
秋夕对月举杯,岂忘登高赏菊。弄笛日暮炊烟,操歌黎明茅屋。鹰搏兔鹿,鹊巢树谷。
呜呼!年年秋瑟,维何心伤。美人迟暮,壮岁仓皇。碧水悠悠,九天茫茫。人生一瞬,名利无光。四季如歌,秋声意长。诗心是星,呼唤冰凉。
逝者如斯汶水汤,悠然山巅云舒卷。担当初心无欲刚,国富民强大梦鲜。
七律•写给教师节
张军
清风莲过喜霜晨,九月秋高月一轮。
昔日孤灯催白发,而今万众惜贫身。
丹心寡欲耕耘重,大爱无疆播洒纯。
况乃长存强国梦,满园桃李绽芳春。
月是故乡圆
孙海荣
八月十五,三秋恰半,故谓中秋。
“中秋”作为节日最早源自唐朝,而后到宋时逐渐发展成了国民性的庆贺节日。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桂香袭人、月饼甘美,这些时令性符号为节日染上一层微黄的暖意,但最令人惬意的定然是亲友携手、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揽清风明月入怀,在团聚中共叙亲情,在团圆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畅谈梦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中秋这天,长街尽有星火,夜里吹风赏月,看着父母慈祥和蔼的笑容,孩童的天真可爱,还有父母那抹不平的皱纹和两鬓斑白的头发,我们渐渐明白人终会老去,珍惜眼前人是何其可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家家都有团圆日,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永远都是我们最深处的羁绊和港湾。纵有张若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慨叹;还是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唏嘘,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老人平安健康,所有的孩子聪明可爱,所有的家庭都和和美美……
还是那轮月,还是那么圆……
星 月
庄倩文
星空明月——故乡
孩提时,稚嫩的小脑袋抬头仰望,能看到繁星满天,月儿圆圆,秋风微凉,带着淡淡的相思。夜空那么静,那么近,那么清晰,似乎伸出手,就能轻轻将其触碰。小院里,小桌上摆着几个月饼,是妈妈托人带回来的,奶奶唤我去吃,小手便从天上的月饼转向了桌上的五仁。
月明星稀——他乡
虽是假期,早上起得更早,中秋是一年中生意最忙的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购置食物准备团圆饭。我跟着爸爸妈妈忙前忙后,一直到天色暗下去了,才得空休息。坐在台阶上,城市的夜已亮,遥看天上,星星点点,一轮明月,在热闹的夜里,似乎有些孤寂。拿起电话:“奶奶……”
月朗星疏——异乡
晚八点过后,夕阳才渐渐模糊,天慢慢暗下来。九点半下班,独自走在空旷宁静的路上,工作一天的疲惫感袭来,停下坐在路边,托着腮看向天空,研究起国外的月亮是不是比国内圆。秋高气爽,房屋散落,那圆圆的月亮似也遥远了许多。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不是星动,不是月动,仁者心动。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 此,师爱就是师魂。
作为一名新入教不久的老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对学生的教育上都较缺乏经验,因此,我觉得以爱来教育学生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径。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呢?
首先,我们应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其次,耐心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是国之希望。所以我们更应用爱来保护、教育好这一朵朵花骨朵。
虽然教育这条道路漫长,艰难,充满太多的未知。从现实出发,纵然会历经坎坷,纵然将来我们依旧平凡,但我们一定会坚守心灵家园,走向未来,走向美好!
为了我校的未来,我们应该坚持理想,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珍惜从教的时光,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爱岗敬业,用高尚的师德铸就我们新的师魂!
月朗风清是中秋
何媛媛
又到一年中秋节。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神州大地将共赏一轮明月共寄团圆之思。
中秋是中华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丰收的冀望,对团圆的渴盼,对美满的情思。可以想见在遥远的古代,经历了春耕夏耕的先人们,迎来五谷丰收,举家团圆,灯火可亲,这是劬勤背后的亲情凝结,寄托了古人对国家强盛、现世安稳的绵长祝福。
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里,总有一轮明月朗照其上。从秦砖汉瓦到唐风宋韵,一轮明月盛满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无论是唐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还是诗圣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亦或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这些诗句具有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每一次吟诵都会激荡起中国儿女的家园情怀。
中秋文化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已成为全球华人独特的精神密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秋节背后的民族文化情感依然质朴而深沉。民胞物与,家国同构,每一个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中国人,都期盼着家庭美满、国运昌隆。
秋容如拭,秋夜澄怀。中秋正值暑热渐褪、天气转凉,月朗风清,物候同时也是一种提醒:既要团团圆圆欢聚,更要清清爽爽过节。诚如古人所言,“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文化如水,源远流长;明月如镜,映照古令。让我们揽清风明月入怀,在团聚中共叙亲情,在团圆中感受幸福,在团结中激发力量。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天下大同”的理想,如今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共同富裕、民族复兴拼搏奋斗。在团圆的节日里更真切地感受团圆,为同心同德共创未来凝聚动力,这个中秋将过得更有意义。
杂诗两首
石岩
(一)无题
天青暮云淡,山河秋色晚。
独酌一壶酒,孤影立江岸。
久醉魂未醒,皎月离人伴。
枝头折金桂,盼君多长安。
(二)秋
你要写秋,就不能只写秋。
你要写桂花落满地,
写孤影独立。
写一轮相思断愁肠,
无处话凄凉。
你要写酒醉思念漫无边,
看山河忽晚天青云淡。
要写寒鸦凄凄切切,
金风萧萧瑟瑟。
要写落日残阳飞鸿影下,
冷月如霜与君话别。
再要写何年照人江畔月,
天涯咫尺尚且。
直至写尽前人备述的词阙,
而叹吾谁与归的惊觉。
寄予愁心与明月,
夜夜梦不绝。
“忽酒醒,悲寂寥。十年生死两茫茫,只盼相思可抵岁月漫长。”
千里婵娟
袁瑞鸿
月是故乡明,
分外思乡亲。
中秋之夜,
团聚,赏月。
引一缕月光,
织成相思的网。
千山万水的跋涉,
只为此夜的团聚。
煮一壶清酒,
遥祝千里婵娟,
两岸三地,
华夏儿女,
佳节共团圆!
烛 光
张伟
从小
最仰慕的就是那三尺讲台后的您
从芳华到华发
从青春到耄耋
黑板为甲,执笔为矛
用热血挥洒生命
哺育万般稚嫩
地震中您用怀抱抵御大地的怒吼
洪水中您用双肩撑起新生的方舟
用生命撑起更多的家庭
长大后
我就成了您
我追随着您的脚步
却始终跟不上您的步伐
我喜欢看孩子们求知的脸庞
喜欢听他们爽朗的笑声
喜欢闻到他们散发的青春气息
更喜欢听他们叫我一声老师
而他们
最喜欢的,
是听我给他们讲您的故事
那些您教育我们,关怀我们,引导我们,爱我们的故事
而您最爱的,只是说一句
希望自己像一盏烛光
能照亮
前行的一小段路。
记忆里动中秋
周文娜
一恍又是一年中秋了。
小时候,我不爱吃甜食,每次中秋都是妈妈逼着我吃一个有着白色脆皮,中间点上一个红色原点,或五仁或枣泥馅料的月饼,月饼一般都在一个已经被浸透了油的纸包里,卷成长条状,如果是高档一点的,就包成方形,上面还用麻绳打着结。因为不爱吃,每次都是妈妈追着捉我,我从北屋窜到院子,又从院子溜进厨房,惹得正拿着大刀“嘭嘭嘭”做大餐的爸爸和叔叔大声撵我,厨房里炊烟袅袅,蒸鱼,炖鸡,炸耦合,奶奶和婶婶呢,可能还在屋后面拔菜。
门外的村里,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剁菜声,炒菜声,鞭炮声,闻一下,还有空中弥漫各种菜的味道,我和伙伴们最喜欢闻香识菜,积极猜着隔壁家在准备什么大菜。
我知道中秋节月亮是圆的,但是小时候的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坐下来认真赏过月亮,吃过饭之后,坐不住的我们早已拿着灯笼,家家户户找小伙伴去了。拿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会响的,不会响的,纸的,塑料的,铁的,还有各种瓜果皮做的,全村游行。
后来有一年,我的一位表姐结婚,表姐夫是外地人,那年的中秋他带来两块直径大概15cm的大月饼。这种月饼和我们当地常吃的小月饼很不一样,所以我竟然有点盼望着吃月饼,一整天光围着这块月饼打转,妈妈仿佛看不懂似的,也不逼我吃了。到了晚上妈妈才把月饼切开,我拿到我的那一份,端坐在老房子大门口,品尝着月饼的香甜,我抬起头好好端详了一下天上的月亮,果然很圆,爸爸还说上面有一位嫦娥,长得很美丽,但是我心里光想着她那只小白兔了,因为我也很想养一只。
以前我总觉得儿时的自己不懂中秋,现在想来,谁又知不是儿时却最懂中秋呢?
中秋随笔
贾晴
又是一年中秋日,今年的中秋气温跌宕起伏,但是花草树木好似不受任何影响,花依然娇艳的开着,树依然茂盛的绿着,走在林荫小道上鼻尖会不断涌进植物枝叶的清香,带着一种醉酒的芬芳。身边的男孩女孩们依然穿着短袖,跳着笑着,尽情的展示暖秋的张扬。若你抬头望向远方,你会看到群峰绵延、林木苍翠的泰山,泰山之上洁白无瑕的云朵镶嵌在湛蓝的底色上,变幻莫测,形态逼真,让你充满无尽的遐想,这秋日的天空,真真美的令人晕眩,这么美的风景会一扫你心里所有的阴霾。
又是一年中秋日,吃饼赏月,也勾起了我心底深深的思念,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之夜,总是能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我思念着远在家乡的母亲,远在家乡的母亲也思念着我,不管是浓浓的相思还是深深的想念,不管是思念亲爱的父母,还是思念在远方的亲朋好友,心底的思念都一样浓的渲染不开。
若说中秋是一首歌,那定然是一首高亢大气的歌,雄浑浓厚,令人荡气回肠。让我们一起举杯望明月,高歌一曲,祝福我们每个人幸福团圆永安康!
中秋随想
孔艳玲
又是一年中秋时,思乡的情绪又不自觉泛起。夜晚的时候,透过窗子看到一弯上弦月,再过不久,待月圆之时,便是异乡漂泊的旅人与家人团聚之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古至今,月亮被人们寄托了太多情感。这在华夏传承了几千年的中秋佳节,承载了太多中华儿女的真挚情感和美好记忆,花好月圆之时的团聚,久别遥远的思念,漂泊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都浓缩在了这一轮小小的月亮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还是小孩童的时候总是想快快长大,长大后就能做好多事情了。年少被父母训斥时心里会暗下决心,自己要逃离他们身边,去找寻自己的人生。而今我真的身在异乡之时,看着天上的那轮圆月,又忍不住涌起对亲人的想念。自外出求学、工作以来,记不清已经有几年的中秋节没有陪在父母身边,或独自赏月、或与友同游,但心底仿佛总还是缺了什么似的。不在父母身边,总归是挂念的,有时,父亲会用他那不甚高超的拍照水平给我看一看家乡的月亮,虽然是同一轮明月,但故乡的月,饱含了父母对我的挂念,牵出我思乡思家的情绪。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如镜、月光似水。我静静地仰望着悬挂于幽静夜空的朗月,朦朦胧胧中仿佛走进了童年的梦境,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都融进了这皎洁清幽的月光里,萦绕在我随月光飘散的绵绵思绪里。
中秋团圆,有你有我
李树梅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伴随着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中秋节如约而至。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华夏人民共迎中秋、庆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人忙前忙后,张罗着一桌久违的团圆饭;有人思乡心切早早做好了回家的计划;有人遥寄相思想了一肚子的话在电话接通时不知从何说起……这个以团圆、美满相期的温馨时刻,始终月明九州情暖人间。
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高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悲欢高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少、家园体的共鸣,什么是团圆?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迢水远的牵挂……然而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对游子而言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一次次别离时的叮嘱让我们勇于追求远方;一声声团聚时的欢笑让我们无比珍惜眼前,来去之间是聚与散,也是舍与得。
传统佳节是快意人生的小确幸,也是承接千载的大叙事。听秋时节,让我们更加确认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团圆的价值,人在、心在,家就在、幸福就在。当团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欢;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我们有无数的理由相信,这些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一定能赓续绵延。无论是阖家欢乐的团圆之夜,还是对影三人的相恩时分,那些牵挂弥足珍贵那些陪伴更显长情那些奉献最是动人。
中秋月更明
翟丽丽
中秋佳节,承载了中华儿女太多的感情。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所形成的对家庭的重视,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喜、是悲、是贫、是富,每逢中秋佳节,我们总是习惯回到家人身边,一起赏赏明月、吃吃月饼、聊聊家常、谈谈来日动向。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你或与亲友相伴谈笑风生,或独自一人望月怀远。你以为团圆是你的,孤独也是你的。而就在几米之外,或远在几百公里之外,还有几万个甚至几亿个人,正看着同一轮明月,诉唱着对家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愿景,你又哪里是一个人呢?这颗明亮的珍珠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分享着相同的情感,我们来自同一片大地,我们拥有同一个祖先,我们留着同样的血脉。此时此刻,仿佛所有人都在你身边。“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和故乡,家中的妻儿父母担心他在外的处境,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能一起共赏美好月色,也已然是一种幸福了。
中秋节不仅代表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内涵,更是民族幸福的体现。
那就让我们一起共赏佳月,欢庆中秋吧!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国贸系简介:
国际贸易系设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工商企业管理4个专业,其中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为山东省“1+X”证书试点专业。各专业相互渗透、多学科共同支撑,凸显人才竞争优势,2018年获批山东省品牌专业群。
国际贸易系现有教师33人,高级职称1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拥有一支省级教学团队,建有现代商务省级品牌专业群,建有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连续多次被评为学院就业先进单位、科研先进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国际贸易系现有山东省品牌专业群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泰安市市直人民满意的教师1人;承担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改立项3项;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山东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一等奖1项;全国电商讲师大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二等奖1项;泰安市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学生省级以上技能大赛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