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我想把苗乡的乡村教育写成一卷长诗
——写在第38个教师节前夕
宋阳玲
耕耘不计年,苦乐作琴弦,施肥除草用心虔,喜见花儿绚。【带】燕剪,柳牵,蝶舞莺飞啭。回眸种玉二十年,最美青春献。携手同行,挥毫磨砚,赧河铺纸笺。美篇,韵镌,美味诗词宴。【过】衔泥新燕,毋惧风狂雨里穿。为师祝愿,诗心常眷,阳光并肩,终把初心践。
——【中吕.快活三带四边静】无题(S.Y.L)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教师节”到了。去年的9月8日,我有幸作为邵阳市唯一教师代表参加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典礼。我何其幸也,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虽然几乎年年获县嘉奖,哪怕每年教学困生班,但连学校、镇、县的发言台、领奖台从未站过。竟然“乌鸡变凤凰”站在省府的最高教育领奖台,做了先进事迹分享。

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呜呼!我何德何能!2019年竟然还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莫怪众人惊呼:怕是“吃馍馍的‘模’”?接连的鸡犬之声沸沸然!我非圣人,我惹不起,我可以躲,不是我不想辩白,而是对于有些人与事,沉默与不理是最好的反击!只要心里无愧,天地自宽!人性啊!我不得不折服它那最丑陋的一面!但是,那些鸡犬之声,你可以对我指三道四,但你不能怀疑上级那发证部门吧!你以为什么都可以造假?!我真不想理论,不想把时间花在那些不值得花费的事上。

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
我是一位生于苗乡长于苗乡的湖南邵东城步人。60年代,父辈响应号召开发大南山来到了城步苗族自治县。我的血统里沿袭了邵东人的吃苦、向阳进取的基因,得沾苗乡雨露的滋养,只想以一己之力倾情回报苗乡的养育之恩,躬耕苗乡的乡村教育,不求硕果累累,只求桃李芬芳。1996年我从湖南邵阳师专毕业,姨妈让我到邵东县城教书,我拒绝了;那年,广东白云区到我校(湖南邵阳师专)招老师,我没报名。我想,父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把青春献给了苗乡,让南山变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南方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他们的女儿,面对城步教育落后状态,有什么理由不回养育我的苗乡呢?
于是,我来到了条件最艰苦的山区——城步与广西交界的“汀坪中学”工作,后调到西岩镇初级中学,这一呆就是23年,2020年调入城步二中。
2006年我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后,将学校停办多年的赧水文学社重新开办,借这个平台开展文学采风、讲座、诵读等活动。2011年文学社获评“全国中学生百牛文学社”,成员由20多人到100多人。

赧水文学社:百牛文学社
结合近20年的校园文学实践,我将其上升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融合的研究》,在我们乡镇学校搞课题研究,“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学校经费困难、不理解、冷言冷语,这一切就像一盆盆冷水,几度要浇灭我们火热的心,但一想到文学社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句句“老师,我写的这篇文章麻烦您看看,修改修改?”“老师我也想参加文学社”……孩子们,唯有面对你们,我无法说不!你们的信任,你们的热爱是老师在茫茫黑夜里看到的最亮的启明星。
课题历时五年成功结题,2016年获省二等奖,当市教科院主任赵健军打来电话:“宋老师,恭喜你,天道酬勤!你主持的课题获得省二等奖。”此时,成功的喜悦化成幸福的泪花。


农村留守孩子多,缺少关爱与陪伴。我们在总结十多年校园文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东风,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寻找一个突破口——诗教进校园。“诗者,吟咏性情也。”我想,当论语、声律启蒙、诗经、唐诗宋词声声入耳时,当一个个缺少经典诗文润泽的灵魂如沐浴圣经般接受其灵魂的超度,我坚信这样的教育定胜过千万次的说教!
但诗教,说时容易做时难。它缺少常规课堂、缺少教材、缺少师资、学生畏难情绪、同事的不理解……我们尝试着从“读”入手……我发现,诗词可以唤醒孩子们沉睡的诗心,可以触发内心最本真的真善美。继而我们将其上升为两个诗教课题,相继立项为邵阳市、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解决中小学诗词创作教学无教材的难题,我与张正清先生合编的《传统诗词基础教程简编》历时两年终于出版,这使得中小学校园诗教有章可循。

它使我的诗教活动有章可循
春华秋实,汗水见证了丰收的喜悦:“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的诗文创作、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第四届诗词大赛等国家级诗文赛获奖200多人次,在《中华诗词》、《诗词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文作品近200篇。我们在校园开设以学生作品为主的“诗词园”,成为苗乡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诗词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孩子们成长的时候我自己也在成长,我也有100多首诗词及若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及获奖。 承蒙各位同仁的承让,我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但荣誉属于过去,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将一如既往地与我的同仁忠实于我们的乡村教育。因为,我们城步苗乡的乡村振兴,教育得先行!
我很平凡,和所有的乡村教师一样——山乡学校的摆渡人。只因恋上了苗乡这片土地,我们才如此忠实于自己脚下的路。26年的乡村教学生涯,我只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应做的事——那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诗意的校园,阳光的师生
回首26年的乡村教学生涯,我认为,教育是一朵花推动另一朵花盛开的事业。我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全国模范教师,只因为热爱,我想把乡村教育写成了一卷长诗,26年的初心守望,只因心中有一块乐土——诗与远方,渴望一路耕耘一路芬芳。
生活有多种颜色,多看看那蓝天与白云吧。现以一诗自慰:
山野长栖悉翠微,懒跟红紫斗芳菲。
溪泉洗罢尘心累,从此诗花伴梦归。
(写于2022年9月8日 第38个教师节前夕)

山野长栖悉翠微,懒跟红紫斗芳菲
编者:湖南城步二中是我高中母校,也是我第二次从教的地方,宋阳玲老师还是我邵阳师专的小学妹。编罢此文,吾心温馨。只觉在那个偏远而熟悉的苗乡校园里--
《红梅花儿开》(纯音乐).mp3
作者简介:
宋阳玲,女,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2019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021年获“湖南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潇湘散曲社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会员、潇湘散曲社雪峰分社副社长。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宋阳玲作品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