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陇之子
2003年初,中央军委本着精简兵员,减少机构,留強去弱,加强海空军,第二炮兵,一线作战部队,给各大军区下达了精简机构和人员的计划任务。具体精简某个部队和单位,由各大军区调研后,根据实际情况定下来,上报军委批准。
到了当年的三月份,军区机关上报军区党委精简方案,其中的内容在各部队之间陆续有了传闻。其中有我们解放军第七医院。四月份,军区卫生部唐毅副部长来医院检查工作,出于对医院和我个人的关心,专门单独给我传授当年他在解放军第六医院任医院院长时,经历医院精简裁撤过程中,圆满完成任务好的做法与经验。包括如何做好人员的稳定工作,怎么统计家底的设备,营房,财务等项工作。让我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解放军第六院精简后,他被调到解放军第一医院任院长,而后调任兰州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以上信息传到医院后,引起了人员思想的波动。其中,党委内部的个别领导层也出现了对医院建设松动的想法。认为今年反正要被精简裁撤了,业务训练不用按月按季度培训考试了,年初提出的医疗质量不用抓得太严了,医疗效率不用抓得太紧了,营房基础设施可以不用再搞了,工作人员的福利不用再提高了。干部战士休假可以放松一些了。必要的医疗设备不用再买了。凡此种种,大有设备入库,工作废除的思想。这时候,我和孙峰政委敏锐意识到,此时,医院建设处在非常敏感关键时候,必须深入进行思想工作,稳定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秩序,稳定军队建设大局。
孙峰政委是去年由军区医学预防研究所政治处主任调来解放军第七医院的。由陕西入伍,工作近二十年,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为人憨厚正直。我们两位在一起工作已近一年,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取长补短,诚恳待人,几乎像两兄弟。党委两位主要领导统一认识后,立即召开党委会。由我向党委会分析说明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需要采取的应对方法。首先,我提出,精简整编是军委和上级党委重要的战略工作布署,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拥护。虽然我们听到了一些关于今年要精简裁撤我院,但是,我们是军人,军人以上级命令为准。不听传闻听命令。我们是军人,军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岗位和职责。我们是军人,越是在迷茫和困难面前,更要听从党和上级的指挥,要有主心骨和迎接创造光明前途的信心,在党和上级领导下,要做到眼睛亮,心中明。我们是军人,是医生,任何情况下都有发展建设医院的历史担当,心中都要有为军队指战员健康保驾护航的胸怀大局。我们是军人,我们心里要有广大汉族,各族少数民族患者的拥政爱民之红心。不能由于精简整编,医护质量下降,军队地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年初党委提出的工作步骤和计划,任务,坚决执行,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与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指标。在当前形势催人的情况下,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必须强化各级管理,必须强化提高医护质量,必须加快各项已经动工的各项基础营房建设。特别是深入到医疗保障区域所属部队的体检,巡诊送药次数不能减少,担负军区各单位卫生员培训大队的教学工作量不能减少,到临夏,甘南各县,青海循化县,四川阿坝若尔盖县山区和草原巡诊送药次数不能减少。全院官兵必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踏实努力的工作作风,以优异突出的工作成绩,向上级交出精简整编工作的满意答卷。另外,我们还负有医院各代前辈赋予的历史责任,既最好把解放军第七医院有着优良传统,优异成绩,涌现许多英雄人物的血脉,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解放军第七医院创建于1948年三月。由解放军第一后方医院(原为中央医院),第二后方医院(原为延安国际和平医院),解放军第四军第十师,第十一师医务人员组建成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医院。全院分为三个所,人员约160余人。自1948年六月至1949年十二月,随四军先后参加了荔北、蒲城、铜官、口子头、扶眉、兰州、张掖等战役与战斗。收治伤病员近两万人。于1958年又参加了甘南,青海藏区三年剿匪战斗。和平年代先后驻军临洮和临夏。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个人。医院曾先后两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由兰州军区政治部颁发的“群众工作先进单位。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获二等功以上,以及军区和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有十多人。医院党委确定好方向和步骤后,立即召开全院军人,职工大会,向全院传达党委会精神。赢得全院官兵热烈欢迎和拥护。

经过党委和机关,科室各级领导的带头示范努力工作。全院官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劲头更加高涨。新建颅脑外科,烧伤整形科,泌尿外科先后开展工作。为了满足师团干部来院诊疗,专门建立了条件相对更好,更宽敞的悦宾楼病区。螺旋CT、全自动数字大生化检测仪、大型超声检查仪、超声多普勒、电子腹腔镜、宫腔镜、电子阴道镜、大型DRX光机、全自动麻醉呼吸机、电视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全自动生命体征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到位并开展起来。医院大礼堂的修缮装饰工作提前完成。白天尽显高大宏伟,艺术氛围浓厚。夜间霓虹灯光闪烁,光芒四射。由于原来医院六十年代自主钻井水退化,水质差,水量已不能担负医院日常医疗和官兵生活用水,医院自行组织的钻井建井工程也取得了成功。院史展览室、官兵新建食堂、修缮扩大的医院招待所、清真食堂、少数民族就诊免费旅社、藏族就医翻译接待处、藏族拜佛堂、穆斯林礼拜堂等改善官兵生活的设施与方便少数民族就医,方便食宿等设施相继投入为军为民服务中。上半年,抽组了两支野外巡诊医疗队,深入部队基层为兵服务,一支深入山区和草原,为各族群众巡诊看病,赢得了驻军官兵,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扬与肯定。医院声誉影响面不断扩大,医护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军地患者收容量不断增加。在军队和地方医疗质量检查评比中,各项指标都取得拔头筹的好成绩。当年五月份,临夏市主管文、教、医的马副市长,亲自率领临夏市地方各医院,到我院参观学习。马副市长在参观总结会上,高度肯定和赞扬了解放军第七医院的管理科学严谨,医护质量优质。号召当地各医院要选派医护和管理人员向解放军第七医院学习。并邀请我院派出人员交流指导。
临夏的八月花果飘香,蓝天白云交织像彩色锦缎一样漂亮。房屋建筑与清真寺具有阿拉伯风情特色与穿着穆斯林情调的各族群众交相趣映出地方民族特色的风景,让人格外爱恋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些融洽有暖心的景象,似乎在告诉人们,有辛勤工作播种,就会得到秋天的好收成。
八月初,军区党委为了高质量有依据的完成军委下达的精简整编任务,决定军区首长深入基层部队调研,掌握精简整编实际一手资料。而且接到上级通报,兰州军区李乾元司令员上将要带领工作组到甘肃西南山区所属部队进行视察调研。军区联勤部党委,27分部党委格外重视,联勤部指示分部部长带领工作组先期到达我院帮助指导工作。
李乾元司令员是河南林州市姚村人。1942年3月出生。42岁时任南京军区陆军第一军副参谋长,随军参加1984面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两山轮战”,成为当时我军为数不多拥有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而后任解放军第一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授予上将军衔。想到李司令员要来医院视察调研工作。四年前第一次见到当时还是军区参谋长时侯的情景。我当时是驻防天水解放军第二十九医院的医务处主任。李乾元参谋长来医院视察检查工作。当时李参谋长佩戴中将军衔。一身儒将气度。威严而平和。旁边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中校年轻军官。清瘦干练。后来才知道是李参谋长的秘书。叫汪海江。一年后,三十一岁调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六十一师181团的团长。该团是红军团,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军委名为“金刚钻团”。由于我们是友邻部队,他是四川安岳人,和我是老乡。在后来的工作交往中,我们成为无话不说的亲密战友,好朋友,老乡,比我小八岁的好兄弟。现在任西部战区司令员。军衔上将。
八月二十六日早上约九点钟,我院官兵集合完毕。约九点二十分,李乾元司令员乘陆地巡洋舰越野车到达医院门诊大门广场,随同到达的有军区机关首长,解放军第第十一集团军军长,临夏州州委书记姜信治(现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秘书长),州长黄选平。临夏军分区司令员张洪金大校,临夏军分区政委刘书建大校,导弹第七旅旅长常胜利大校,导弹第七旅张政委大校。在医院迎接李乾元司令员的有分部部长和全院官兵等。李乾元司令员一行刚到高原,天气比较凉,穿的是长袖夏装。戴大盖帽,威严而和善。我院官兵身着短袖寸衣戴大盖帽,精神抖擞。我当时已是行政副师级干部,主任医师技术六级,正师级工资待遇,授大校军衔。
见到李乾元司令员站定前方约二十米的左前方。我立即向全院官兵下达口令,“立正,稍息。”然后一百八十度度向后转,双拳提于腰际,上肢下肢协调匀速跑步到距离李司令员六米的地方。从腰际放下双拳立定。举起右手行军礼。我大声报告,“司令员同志,解放军第七医院全体官兵集合完毕,请指示,院长朱云才。”李司令员回礼,并回复“稍息!”“是!”我响亮的回答。而后,我又是一百八十度向后转,上臂与下肢协调匀速跑回队列里面。李乾元司令员健步走到队伍前面的中央,向大家行军礼后,朗声问候“同志们辛苦了!”官兵们雄壮的声音响起,“首长辛苦了”。李乾元司令员简约的祝愿官兵,“感谢你们在艰苦地区辛勤为驻军官兵和当地各族群众服务,祝你们在医院军政建设中取得更大成绩。”队列里响起热烈掌声。而后,李司令员与随同军队和地方首长,全院官兵合影留念。此时,“唰”的一声,全院官兵起立鼓掌,欢送李司令员进入医院各科室检查工作。李司令员对旁边的领导们说“朱院长是业务干部出身,军政素质也不错。他刚才的报告一气呵成,动作到位,声音宏亮,节奏恰好,精干利索。全院官兵精神面貌和军姿军容也有作战部队的样子呢。”

接着,我陪同李司令员依次进入各病区看望住院的军人患者,问寒问暖,并给予战胜疾病的鼓励。同时分发礼品慰问。并与科室医务人员握手问候。分部首长在后面陪同军区机关首长和友邻部队首长,地方党政干部。但见病区井然有序,整洁干净,改造装饰后的房间明亮舒适,一尘不染。科室布局合理齐全,设备先进。李司令员兴致很好,不断提问与我交谈。其中他提到,五年前他任军区参谋长的时候来过解放军第七医院。当时看见房屋老旧破损严重,设备简陋,老旧,院区杂草丛生。人气不旺,精神状态低沉。主要是当时在精简整编状态下,用守摊子思想指导工作。现在再次来到医院,院区树木青葱翠绿,花草繁茂。人员斗志昂扬。是一所亦医亦养的好地方。我说,地方有些老板看中了这样风景美丽,宜人养生的好环境,多次来洽谈要租赁院区一些地方办茶园。都被我们果断拒绝了。我们坚持姓军为兵办院方向,不在商贸与挣钱上瞎折腾,把重点放如何在提高医护质量上。所以,这几年官兵都愿意来来医院诊病治病。不光是基本官兵愿意来,有了悦宾楼病区后,师团干部有病也首先来医院检查,治疗。地方的县、局级干部以前都爱去兰州市省级医院就医,现在有病也首选来我院看病。包括最近临夏市市委马书记因为脚外伤,副州长肝炎也来医院住院治疗。疾病最后康复,愉快出院。李司令员听了后给予充分肯定,风趣回答说“有了设备和技术优势,就像有了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这不,军队师团干部和地方厅局级干部有病都来找你们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们的优质医护质量得到了官兵和群众的认可。”我们又先后去了穆斯林礼拜堂,藏民拜佛堂,穆斯林食堂,少数民族就医免费住宿旅社,藏民就医翻译接待处。我对司令员汇报说,有了这些布局设施后,许多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患者看病就说的清楚,听得懂医生要求,减少误诊和多花冤枉检查费。穆斯林病人可以就在院内就餐,不用外出医院外买餐。特别是陪员和外地刚到医院的少数民族兵员,不用从市里住宿地到医院来回乱跑。而且还省去住宿花费。原来,穆斯林病员住院时,一天两次礼拜,在病区走廊和病房里到处摆“战场”做礼拜,病区卫生和秩序脏、乱、差。藏民在院区到处找“佛堂”,要么在花园里,要么在大树下,要么在房角边,到处烟熏火燎,好一派佛国风光。现在,以上弊端都消失了。此时,临夏州委姜信治书记很感动的说“你们对各族群众真好,你们为他们办的事,我们都没想到,做到。”随后,我们参观了修葺一新的医院礼堂,医院院史展览室,士兵住宿楼。司令员非常细致,询问士兵们的一日生活,工作规律情况。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随后,我们来到医院女子救护连。女子救护连是由我院机关与科室的女战士,加上军队和地方的实习女护士,女医生组成。地方实习学员,无论男女,均穿军校学员服和肩章,配发军队内勤被子,床单。每天早晨进行队列训练。连里面的女战士,女生们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严肃紧张,整齐划一。与医院警通排一道,作为医院勤务包括打扫卫生,文艺演出,警卫场地,礼宾迎接等任务的突击力量。连长,指导员,排长和班长都是我们抽调的优秀女干部和女士兵。连长由十多年军龄的连级护士长张英萍担任。指导员由门诊收费室主任庄海燕同志,具有十多年军龄的连级女干部担任。两位连队主管非常负责任,尽管家里各自都有一个小孩需要母亲照顾,但她们都以满腔热情,尽心尽力管理好连队,几年下来,连队没有出现过一排排长由六年军龄的陈丽丽担任。她是医院机关首长办公室公务员。一位女士官。军事素质比较过硬。泼辣能干声音清脆响亮,有力。个人动作标准。能打破脸面严格管理连队。在连队具有比较高的威信。连队一切按正规连队要求,规范管理。包括严格请销假制度,晚点名,周末点名制度。地方学员来了,很有新鲜新奇感。很有安全温暖感。家长们和学校老师都非常放心。连队纪律严明,很有战斗力。成为医院的一张名片。得到过许多军队和地方领导的一致认可与赞扬。事实证明,有力促进了女战士和女生们的安全与临床医学实习。
当我们离女子救护连大院还有五十米远的地方,就看见女子救护连前出大院三十米,大道两旁各对称站着两列女兵。飒爽英姿,形成一道靓丽的女兵风情线。当李司令员走近队列时,“立正!”陈丽丽排长发出清脆响亮的口令。李司令员向大家挥手致意。队列里爆发出热烈掌声。进入院子,树木成林,花木芬芳,衣服凉晒区,活动区条理分明。内务卫生干净整洁。被子叠得方正平整,床单洁白如新。李司令员亲切与女战士们交谈,了解她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训练情况。问她们冬天冷不冷,夏天蚊子多不多。女战士们都一一作答。有些女战士唱起了“红色娘子军”军歌。司令员和各位首长都参与进来共同合唱,欢声笑语,溢满大院。此时,欢乐气氛达到高潮。司令员与大家告别,女战士们依依不舍送别司令员同志。
深入院区和科室视察了一个半小时。李司令员神采奕奕,没有倦意。我们一同进入机关会议室。会议由分部部长主持。由我进行书面汇报。汇报材料是由我自己加班两个夜晚写成。我有一个习惯,向上级汇报的大中型材料,以及全院大会发言,都是我亲力亲为自己写。一是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写作,掌握的东西更实在。二是不让干事助理员压力太大。所以后来我不当院长后,财务助理员武斌,营房助理员王晶晶对我说,院长在职期间,对我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繁忙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重大材料又亲自写,为我们减少了不小压力。感到工作氛围紧张而又友好。但此次写的材料是给司令员汇报的材料。压力还是不小。因为知道李司令员工作作风很实,工作习惯很细。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师团干部以下,司令员有现场宣布就地免职的权力,然后上报上级党委批准通过。军区以前就有过先例。当时李司令员带工作组去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检查工作。发现团长在汇报中,关于防御工事建设问题上有浮夸弄虚作假情况,司令员当场严肃批评指出,并宣布免职处理决定。给军区所属部队树立求真务实作风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当时,李司令员有句名言,空喊口号出不了战斗力。于是,我本着实事求是,不浮夸,不说假话,少讲套话,空话,少提口号。就写我们真抓实干发展医院,提高医护质量,促进为兵为民服务,改善官兵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医护训练,加强野战医疗训练所取得的成绩。听完汇报后,李司令提了相关需要了解的问题。特别是临夏,甘南,青海比较流行的疾病常见的有哪些病。我都做了回答。李司令员说,汇报材料里所提到的事情和成绩,我们在刚才的院区和科室里都看到了。摸得着,看得见。材料实事求是。材料很有本院的自身特色,没有八股文味道。随后,临夏军分区张洪金司令员,导弹第七旅旅长常胜利做了补充汇报。认为解放军第七医院近几年取得的发展和成绩比较大。对官兵的健康和部队建设,军事训练的保障发挥的作用很大。紧接着,临夏州州委书记姜信治,州长黄选平也做了补充发言。关键几点很重要。一是临夏州人民的建设需要解放军第七医院。二是临夏州人民的健康需要解放军第七医院。三是临夏州的民族团结工作需要解放军第七医院。最后,李司令员表态做了总结。他说,总结军地领导们的意见。军队和地方有五个离不开解放军第七医院。第一是临夏州驻军军队建设离不开解放军第七医院。第二是住临夏州各部队官兵的健康保障离不开解放军第七医院。第三是临夏州人民的经济建设离不开解放军第七医院。第四是临夏州各族人民健康保障离不开解放军第七医院。第五是临夏州各民族团结离不开解放军第七医院。我再加一个离不开,临夏的战略地位离不开解放军第七医院。临夏地处甘肃西南,向西紧邻青海循化,乐都县,向南紧邻甘南,向前延伸到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上述地区驻军官兵的卫勤保障来这儿比较近,军区其它地区驻军前出甘南,循化,若尔盖训练都需要经过临夏。如果甘南,青海,临夏发生灾害,动乱不稳,医院除了出动保障外,还可以在医院建立后勤保障基地,保障任务部队的后勤物资需要。所以,应该是六个离不开。司令员说,我记下来了,回去给军区党委会汇报后,进一步调整精简整编计划。经过事后证明,这六个离不开得到了证实。2010年8月8日突然发生泥石流淹没了县城,解放军第七医院是第一个赶到舟曲县灾害现场的军队单位。后来解放觉各支援部队到达后,军区联勤部在解放军第七医院建立了后勤物资转运供应站,有力保障了抢险任务部队的各项物资保障。当时我在想,司令员就是司令员,战略眼光宽远。这不,司令员当年的预见,得到了证实。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视察调研,司令员离开我院去解放军第七导弹旅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事后,分部首长在分部党委会上讲话说,此次李司令员到解放军第七医院视察调研,取得了好的映像。医院开展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医院发展取得的进步,医院与友邻部队良好的关系,医院与当地党和政府友好关系,医院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青海循化县等各族人民心中树立的良好口碑,都给保留解放军第七医院加了分。分部部长在分部会议上还说,我顺便说一个插曲。这次朱院长在陪同李乾元司令员院区检查,刚开始我有些不放心,一直在李司令旁边。后来看见朱院长陪同李司令介绍情况时,朱院长介绍情况比较到位,与司令员交谈时,两人谈笑风生。特别是李司令心情很好。我一下放心了。我自动退到第二排去陪同其他首长和领导。最后,李司令员很满意。我们分部还是很有人才呢。

事后一个多月,我去兰州参加军区卫生医院工作会议,顺便去李司令员办公室看望李司令员。“报告!”“进来!”。得到司令员允许后,我进入李司令员办公室。进门后脸上洋溢着长者慈祥,乐呵呵的李司令员与我握手后说,“朱院长,你们医院保留下来了。”我眼睛一热,眼圈被眼泪湿润。我赶紧回答“这些军区党委和司令员信任,我们绝不辜负军区党委和首长的希望。”为了不占用司令员过多时间,几分钟后,我起身告别李司令员。李司令员步出办公室,一直把我送到楼梯转口处。我心里面热腾腾,暖暖的。上将司令员这么客气善待下级部署官兵,说明首长的胸怀和气度多么宽厚,人格魅力多么有光芒啊!
十月份,精简整编的命令下达了。宣布解放军第七医院保留。而另外一所原定保留的医院,被宣布精简整编裁撤。医院有些干部,友邻部队一些领导对我说,这次精简整编解放军第七医院能保留下来,朱院长功不可没。我回答说。精简整编是军队建设的大方向,解放军第七医院能被保留下来,我很高兴。但是,功劳是医院党委带领全院官兵干出来的,是军区党委和上级各级党委首长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是友邻部队和地方党委和政府,各族人民群众对我们帮助得来的。我心里想,我们要不负军队指战员和各族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希望。保留下来了,作为新起点,努力工作向前进步吧。但作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诞生,成长过程。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发展与变化,都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我们既要精神掀起高潮做好,做成功一些事。也要有平淡之心看待并做好每一件事。
2022.9.8.
【作者简介】朱云才,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青海医学院医疗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院管理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EMBA。历任卫生员、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医务处主任、院长等职务,授大校军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有《随吟集》《得云留彩》《盛世飞歌》《走马行吟》等诗歌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