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宝楼人微语书画

文/屈军强

(一)笔下写什么?写心,写情,写意,写自己的快乐事。古语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书为心画"、"书者,散也"。书家笔下应该有传统的形与意,应该有文化的情与爱,应该有生活的雅与趣。一往情深,诗意盎然,才可以书聚气,以书畅神,以书益康。天地之心,言情书美,让人有了心平气和,不激不厉的愉悦心性。

(二)雅集,是雅士酬唱聚会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诗书并茂、茶酒助兴的一种快意人生。"兰亭雅集"美文翰情传世,"虹桥雅集"文学唱怀欢乐。小雅集寓意深远,大雅集美妙体验。今日雅集者挥毫泼墨,佳品共赏,茶香性灵,酒助豪气,追慕古风,游水乐山,看花听歌,聊天吟诗,富有特色。人生如寄,观赏、品美、效善、诗酒、茶艺、尽兴,所以能传而广之,雅集乐于胸怀,颇得天趣,乐哉!美哉!

(三)行书具有"灵动感",行书的路径为"二王--米芾--王铎兼其它。行书创作要把好三关:一是以法为意,写古人的意,得自己的神。二是以创为新,取舍应专致。三是以文化心,以线悦人,以趣夺目。一代有一代的书韵,一笔有一笔的风格,心灵通达者必成。

(四)书法创作之妙,在于勤、悟、气、新、趣,点画超然,神采方能引人。好的书法作品,都会有孙过庭笔意的"时和气润"、王羲之美文的"惠风和畅",更有张旭和黄庭坚的勤奋与真功,字字平中见奇,句句灵动典雅,不知不觉中,让人体味出古人的独特、作者的意念和人生的乐趣,引起崇敬赞叹之共鸣。

我改行做了老师

文/郭德富

在田庄的时候
我跟水稻能手张大宝学插秧
师傅说
秧要一株一株地插
要注意行距和间距
要用二个指头插
秧苗要从顺风的方向倾斜
这样才不怕风吹
有利于秧苗生长

通过精心学习
得到了生产队长的好评
说我悟性高
技术跟张大宝不分上下
而且速度比张大宝还快

区长来视察工作
看见我插的秧
从一边倒
也为我的思想出了问题
给予我严厉的批评
还罚了款

队长等区长走后
给我做思想工作
说原本插秧的最高境界
就得从一边倒
由于区长是城里人
隔行如隔山
他哪里知道种直了
经不住风吹
松了根的秧苗
不但长不好
还有可能会因为根基不稳
提前死掉

他还说
至于给你的罚款
你就认了
人家毕竟是区长
但今后插秧
还得用你原来的方法
从一边到

他接着说
我们种了几十年的地
怎样插秧有利于生长
难道还不知道
别听他的
好好干
庄家长得好才是大事
其余的不用计较
也别理会

白露吟

文/杨烈焰

落叶沙沙秋夜凉,
今观白露至窗光。
高天蓝亮清清乐,
雁阵翻飞追远方。

2022-09-07日作于扶风

人生难忘少年情

文/李周省

西望日落童年事,
峻眺夕阳人间是。
难忘古城童情乐,
夜澜浮影过去时。
田野同玩喜欢颜,
榆钱槐花树上欢。
一起上学拔猪草,
终生情趣屁童艳。

2022.08.08(扶风)
谨献给我孩时的他(她)们,惟愿健康快乐,幸福开心,吉祥常伴!

思乡中秋节

文/ 张海强

辛苦圆缺又一年,
一家一国庆团圆。
游子思乡天涯客,
桂花香浓飘梓盘。

白露

文/杨达

落叶惊秋白露生,
天际云霞伴飞鸿。
清风与归尘中客,
夜半微凉望月明。

仲秋随笔

文/何俊锋

流年在踏歌行板中,轻和着年轮星移斗转的节奏,予人间烟火以仲秋开启的清凉。岁月清蘸白露,细捻秋光里的一缕馨香,欲凝霜白于蒹葭苍苍,氤氲时光在秋的温凉有序中,一边候大雁南飞燕子归,一边候群鸟养羞无冬忧,让人间烟火于岁月静好中清爽安然。飘舞的秋叶,凋零成枝桠上玲琅的花,沐着秋阳的明亮与秋风的温凉,予人间几分惬意,几许清欢。在秋的朝暮间,岁月清蘸白露清雅,感知秋天新的深情,心存灯火可亲的温暖,在季节的蹁跹有序中,轻道秋安。

秋时光伴着清风而来,于白露时节从从容容。于秋凝结时光里的深情,岁月温凉有序,淡泊世间芜杂。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与秋深情,适合回忆,适合感怀。秋天,萧瑟了万物的枝叶,予万物以成熟的硕果;秋天,沉淀了四季的繁华 ,予四季以澄明的情怀。清蘸白露的晶莹,浅书岁月的骊歌,听秋天悠扬的伴唱,在岁月的温凉有序中,让秋的深情隽永。

徜徉于仲秋初始的风景里,远远眺望林木之间的秋意浓浅,透过层层枝叶望去,见白露时节,有几许流年温暖,几多时光安然,都寄于秋天的希望里,留在秋天的枝头、田野、花间、眉梢,有硕果累累的丰盈,亦有秋意深深的空灵。天地白露生,人间秋味浓,岁月清蘸白露,抒怀时节里的千种诗情,盈盈落落,干干净净,让秋天在时节的温凉有序里,悦见时光温润,于秋盼安,愿所念皆美好,愿所盼皆可期,愿人间常无恙,愿岁月永安然。

八宝楼祝朋友早安

文/屈军強

心正,为人处事品德不可丢
心诚,立业成家勤俭不可丢
心乐,快活如意爱好不可丢
心安,人生幸福健康不可丢
心长,亲朋意深和气不可丢
心念,尊老爱幼责任不可丢
心慈,爱人如己善良不可丢
心谦,不狂不傲忍让不可丢
心大,换位思考宽容不可丢
心好,珍爱今天时间不可丢

戏说文字

文/李西岐

某地停牌子上的“客尸”两字,本意显然是“客户”,只是贴牌者太粗心,一不小心吓人了。
哑然失笑之余,蓦然想起我在新著《大周原.西周兴盛传奇》中描写的有关“尸”的故事。
《周礼.礼仪.士虞礼第十四》载:“祝迎尸。一人衰緻,奉篚,哭从尸。尸进门,丈夫踊,妇人踊。淳尸盥,宗人授巾。尸及阶,祝延尸。尸升,宗人诏踊如初。尸入户,踊如初,哭至。妇人入于房。主人及祝拜妥尸。尸拜,遂坐。”
我翻译一下:祝走到院门口外迎接尸。由主人的一位兄弟身服哀緻,捧着祝篚,里面放着牲体,哭着跟在尸的后面。尸走进院门,男人们边哭边打跳。助祭的宾客给尸浇水洗手,宗人递过来巾,尸擦干手。尸走到阶前,由祝请尸上堂。尸走到堂上,宗人告诉众人,要像刚才一样边哭边跳。尸走进室门,众人仍然边哭边跳,随后哭声停止。妇人们进入室旁的房中。主人和祝人行拜礼请尸安坐。尸行拜礼相答,接着坐下。
《周礼》中的祭礼非常繁复,祝即主持葬礼的大拿,尸呢,就是由旁姓他人扮演的逝者模样,喻意就是让逝者潇洒走一回阳世,再亲身体会一次贤子孝孙们的哀伤罢了。

2022年8月8日于西安书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