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罗赫塔斯
(ROHTAS FORT)
祝敏安 (南京)
印度半岛,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自然环境:广阔的印度次大陆背靠喜马拉雅山脉,从世界第一极一路向南,像一把宽柄匕首一直伸向蔚蓝的印度洋。其两面临海,也可以说三面临海;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既阻挡了北袭的寒潮,也锁住了南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印度河流域气候温热湿润,降雨丰沛,河流纵横,物产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因此,古代印度同世界其他地区几乎同时代孕育了古印度深厚的文化、哲学、政治、宗教和辉煌的科技文明;
印度大地神秘而丰富。
中亚和西亚,从帕米尔高原到地中海东岸,浩茫、广阔、干热的广大高原山地区域,自古都是商贸发达,文化交汇之地;兴都库什山脉把中亚西亚南北分开,南侧直至印度河流域,就是传统意义上印度次大陆文明与大伊朗地区文明的交汇地,历史上这块区域是受到多文化影响很大的地区;尤其以印度,波斯和希腊三大文明为最,历史上凡是称得上强大的中亚地区王朝的政权,都以稳定控制这块区域作为标志——波斯帝国,印度-希腊王朝,贵霜帝国,包括波斯复兴之后的历代帝国,以及阿富汗杜兰尼王朝莫不如是。
在几千年印度文明的历史演绎中,正因为其独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和海洋文明兴起时的便利性,数千年来首先为西亚强者所觊觎并踏足,也被远古农业文明时期的西部中国诸宗族国所光顾,海洋文明为欧洲各国登上印度半岛提供了便利。
据说,印度半岛被西亚、欧洲、古代西中国的小国光顾过30多次,是世界陆地上少见的事情。
就在西亚中亚的人们从阿富汗穿过巴基斯坦的开伯尔山河谷,离开莽莽大山一路走向印度河平原的边缘,就是他们前进道路上最后一道屏障,也是一个极佳的要塞之地,一个叫罗赫塔斯的地方;

罗赫塔斯(ROHTAS FORT)城堡(要塞),坐落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东南的杰赫拉姆县境内的丘陵上,是东亚西亚到印度河平原的最后一道丘陵,其东北与克什米尔群山相连,西南通向波特瓦尔高原的尽头,也是这一路上的最后一道天险。
城堡东南方向之下是杰赫拉姆河,河对岸就是肥沃的印度河平原;作为古要塞城堡,背后是莽莽群山,前有大河屏障,居可守,进可攻,退有群山隐蔽又有丘陵可藏,足可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战术地形的价值。
据说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军事活动的遗迹,到了公园16世纪,谢尔沙阿·苏里在1541年鼎盛时期打败了莫卧儿皇帝胡马雍后建立了城堡,它既是要塞也是谢尔沙阿的行宫;
谢尔沙阿王朝,统治了尼泊尔及其以西的高山地区约300年;莫卧儿王朝是蒙古帝国后人建立的,统治了几乎印度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几百年;

城堡围建立在1500米海拔的丘陵之上,城墙总长度4公里,有14座城门,每一座城门都由一个将军的名字命名,其中13座城门是对外瞭望、防务的,只有13号城门是分隔内城的城门,它将整个城堡分隔成军武民众区和行宫区;

行宫区建立在悬崖绝壁之上,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皇宫,皇宫对外是4号城门,4号城门居高临下,巍峨矗立于杰赫拉姆河边;但可以与5、6、7、8号城门相互沟通,这五座城门之间靠暗道相通,还有逃逸暗道;
因为建在特殊地形的上,皇宫一面临河,其他几个方向只有一条狭窄险峻的山路小道可以从皇宫通往行宫另一区域,也可以称作国家活动区域;也就是说皇宫四周都是险峻之地,真可谓“或非亲,不可守”。
皇宫内似乎只有防卫设施,包括藏兵洞窟、调兵通道及暗藏甬道,暗藏逃逸通道;
通过皇宫西北方向的险峻小道,能到达行宫较高位置,就是国家活动区域,这个区域是国王谢尔沙阿会见臣子的地方,建设了祈祷、会议、升旗的建筑,这些场所的相互沟通同样有明暗交替的通道;这些设施可以满足国王与大臣一起祈祷、召开会议,举行升旗仪式等等皇家及其代表王国的活动,这些活动时的战旗咧咧,鼓号彻霄齐鸣,即可让城堡内的士兵从更高位置的城墙上一览无余、一睹威严,也可以向河对岸的广大平原昭示王朝的兴盛强、大无可匹敌;
每座城门两侧都有伸出门前的耳墙,耳墙同样高耸坚固,顶部宽阔,有远近交叉的防守武力体系护卫着城门的宽阔视野;无论城门和城墙都会让敌人仅远远望去就会顿生畏惧;在坚固的城墙顶部除了大约1米宽的垛墙,还有顺墙而建,宽达2-3米的顶部兵道,顶部兵道之下是宽2-3米左右的顺墙甬道及甬道下无处不在的明暗交替的陷阱,士兵可以在明暗交叉的调兵甬道和顶部兵道间任意调动,还可以随处引诱敌人进入暗道陷阱,一旦进入陷阱,就将面临前后围堵无处可逃、无处可藏的绝境;
城堡东南整个是在陡峭的悬崖上,居高临下俯瞰杰赫拉姆河及其对岸的广阔无垠的肥沃平原,其他三面同样被悬崖绝壁包围,。作为要塞,敌人的进攻只有经过艰辛而险峻的攀援才能够到达城墙之下。
而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威严环状构造城墙,基础厚度达十几米宽,高处非鸟而不可达,城墙与城墙之间的一道道厚重的13座城门守卫着要塞,所有方向的进攻都将十分艰难还容易被提前发现,城墙的城垛既有宽大而视野开阔的观察孔,又有远可以射箭的箭孔和近可顺墙而下的浇油孔,即使有天助达成天梯,靠天梯爬上城墙,也会被烧热的油火浇下去。实为难以攻破之城;
从设计建造整个城堡的结构,大致可以猜测,为了让这座城堡不仅从构造上和守卫管理防务上坚不可摧,无可破击。它看起来是由国王最信任的将军挑选了最可靠和最信任的14位部将,每人负责一个城门及一段城墙的建造;而且统一设计,分工建造;建成后,每一座城门分一位部将守卫并由大将军统一指挥调度。大将军则独自居住在8号和13号城门之间的整个城堡最高的分水岭上。可以称为将军塔。将军塔是一座3层建筑,均由坚硬的方形石块垒砌而成,没有任何木料作为建筑材料(整个城堡的城墙和宫殿、建筑都是这样);下层有会议场所,中间一层是生活起居场所,顶部四面都设有观察瞭望台,可以瞭望整个城堡的任何一座城门和任何一段城墙,这里可以号令调动任何一处士兵。
可见,城堡的设计建造把自然的山势、地利及建筑的军事用途发挥到极致;



13号城门的两侧围墙把整个城堡分成两部分,西北侧高地是练兵屯兵及家属、民众活动场所,内设有士兵和民众的清真寺、及居住场所等,东南则是国王谢尔沙阿的皇城及皇宫;13号城门也是所有城门内瓮城最大的瓮城,瓮城内既有审判罪犯、俘虏的功能,也有各类案件审讯判决的功能;罪犯到了这里,狭小的审判场四周是高达10米的围墙,身临其中就会如堕井中倍感压迫,而且在四周的墙顶布满威武的武士,身边的围墙底部四周有镶嵌在围墙墙体内的武士间,正面稍高的审判台是律师和法官的位置,判为死罪的刑犯被绞死的绞刑台在8号城门顶部,位于将军指挥的监视之下,想必被绞死的刑犯会直接抛尸城墙下的沟壑为野兽飞鸟所饕餮;
现在的城堡内的民众区域不仅有清真寺、学校、民宅、商店等一应社会功能设施,想当年也不差多少吧;
9号门是唯一可以通向城堡外大后方的一座城门;城门外面向西北,地势从缓坡逐渐上到9号门的丘陵边缘,兵员、物资进出可以从这座城门通车行走、运输物资粮草,用作战时可进可退,安全通达;
1号门地势也较低,门内仍保留完好当年挖掘的深度达到50多米的阔大水井,有口径达3-4米的垂直竖井,井口侧面还有近300梯级的台阶,人可以下到井底;现在杰赫勒姆河上游被大坝拦截建成很大的水库和电站,并成为海军的内陆训练中心和旅游胜地,想当年,河水涛涛,想必井内四季井泉丰沛,水源足以保证城堡内的生活饮用;




凡此种种费尽心机的完美构思,用心布置建造,整体的进退攻守和局部遭袭的防范,防务信任体系的考量等等等等,都在这些道路台阶、小道、墙体、宫殿的摆设中一言而尽----完美;无懈可击的软硬措施的保护系统之完善、坚固及其布兵用兵调兵的灵活机动,整体化一的设施设计可以一清二楚地彰显构建者的智慧,完全能够通过这些巧妙设计使得一切内部外部异己者一看就明了;内部的人到此即可被这明摆着建设系统所震慑而使其不敢有任何妄想,任何可能的外部危险进攻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和渺小得不足挂齿;
即使这样看似牢不可破的坚固城堡,在建成后的不久,还是被邪恶的阴谋从内部攻破;历史总是无处不在地验证“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的千古箴训;
还是这看似如此坚固矗立于险峻之地上的坚固城堡,在19世纪初的某一天,被遥远欧洲飘来的几艘坚船利炮毫无流血牺牲地将其城墙轰炸开来,使其不再能够保护任何人和任何王朝的安全及其存在;
时隔500多年,再来看着这座坚不可摧的要塞古堡,不由得使人想起三国时的魏、蜀相争。那时的剑门关,战略位置何其相似,其险远超这里多少倍,以至于魏、蜀相争七八百年后的李白路过此地也深深叹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不仅剑门关,而且整个蜀道凡是人能通过的任何险道天堑,孔明都设置了各种疑阵。最终富庶的川中,还是被北魏攻破了“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蜀道,纵使蜀中兵拥30万,粮可用数年,却敌不过邓艾的2000人马而覆亡。

不仅也让人想到:泱泱中华几千年,朝代更迭如翻卷。不仅有蜀道之难、潼关之险、万里长城之巨,更有三秦大地的古城长安、咸阳,有五关把守,为历来帝王建都之首选。然而,每一个王朝都无不重复同样生死存灭的规律;
每一个朝代、王国都想通过靠据守天堑险关而保王朝稳固,而哪一个王朝不是最终因为噬灭人心,从内乱到崩溃。当其崩溃之时,这些天堑又何其变得变得形同虚设、不堪一击,而失去土地、人民,进而王朝覆灭呢!
时隔500多年,当我们来到这座曾经辉煌一世的皇宫要塞,回想曾经巍峨异常、坚固异常、防守可谓坚不可摧的城池,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五六百年前甚至更长的年代里的人们傲视天下的雄才大略,诉说着胸怀天下的一个个王朝统治者狂想着建立千古伟业的雄心壮志和已经铸就曾经让天下仰视的丰功伟业;经过历史老人的循循善诱、幻化无迹的刀砍斧劈,一切的喜怒哀乐、威武辉煌、阴谋恐惧、杀伐喋血都换做纸上的故事,传说中的笑谈;而那些残垣断壁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伴着完好而陈旧的城墙宫殿一起,仿佛远古之英雄豪杰、英武战将因溃败而披着落满尘埃的战袍衣衫褴褛地凝视着这里的山川万物,伟岸的身躯和凝重黝黑的面庞上双目炯炯傲视一切地诉说着过去、现在,并俯瞰着未来的人们;王朝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辉煌,已经化作金黄色砂石成为现在及未来人们脚下的道路和远处天际的朝阳、和落日晚霞,还在熠熠生辉;

天下哪有攻不破的城堡,哪有推不倒的城池?
永远的罗赫塔斯,只能永远留下一个启示:
只有人心,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有攻不破的城垣!
(文中图片为作者实景拍摄)
作者:祝敏安,字,拥嘉、子厚。号,太极山翁。陕西省山阳县漫川镇水码头村人,生于1967年5月1日。1987年毕业于四川绵阳建材学校;现为企业职工,高级工程师。

编辑制作:包焕新
编辑寄语:我当绿叶君为花,与君采菊东篱下。舞墨作文皆为友,诗词妙语任君发。政通人和万事荣,国泰民安百业兴,愿君多写正能量,文学助圆中国梦。
投稿微信:13884122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