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性在‘’刚与柔‘’之间彰显魅力(杂文)

也许每人皆有双重性格:活泼、感伤、温柔、倔强。或刚柔并济……
刚,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执着与坚定!柔,也是一种态度。它非软弱,而是让人笑着克服困难。
老子日:上善若水,水这灵物,无时无刻不在显示智慧,所谓“滴水穿石”,何其刚也;“顺流而下”,何其柔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被贬后,依然豪情万丈,失意时依旧心怀天下。他有一颗刚强的心,不畏强权,不畏挫折,苏轼的柔亦是动人心扉。《记梦》中显出词人柔情的一面。“⼗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千⾥孤坟,⽆处话凄凉。”王弗何其幸也,生前得苏轼⼗年相守,死后亦得词⼈十年相思。当他为亡妻种下⼗万株松苗,当他⼗年后写下这感⼈肺腑的天下第⼀悼之词,苏轼便注定以柔情男⼈名义流传千古。他的柔情抚慰了亡妻的魂灵,他的柔情诠释了⽂⼈君⼦应有的风范。其人格魅力在刚柔之间溢满天地!
宋庆龄15岁时在美国女子大学留学,一次班上讨论历史方面问题,一位美国学生站起说:“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已被历史淘汰了!”宋庆龄听后连连摇头,但还是耐心听完。然后站起来,用坚定而柔和的语调反驳美国学生:“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头沉睡的狮子,但它不会永远睡下去,总有一天它的怒吼声将震惊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说完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虽是柔声细语,却能穿透人的灵魂。
是的,真正的强者,如水般柔软,海纳百川,能坦然地面对苦涩,他们皆知以柔克刚,用四两之力,拨千斤之势。《水浒》中也提到:“柔软乃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生活中,如妻子想让丈夫倒杯水,若妻子强硬的命令:给我倒杯水来!我要喝水。受到呵斥的丈夫会想:为什么给你倒呢,你有手脚自己不能倒吗?反之,妻子若用温柔语气说:亲爱的我想喝杯水,请为我倒杯水可以吗?想必丈夫们听到这温柔话语,都不会拒绝。
其实,太过强硬往往会过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实现,过分格守自我的准则,性格中不掺柔软的坚硬。最终,如一堵围墙隔绝与他人正常交往。海瑞有“抬棺骂嘉靖”的凌然与强硬,却没有一点柔情,留给自己的女儿,格守三纲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拿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饿死。可见,过分强调,意味着不知变通的固执和不懂感情的麻木,终为双刃剑一般伤人伤己。《伊索寓言》中有则故事:一天,风和太阳争论“谁最厉害”,刚好有位路人经过,他俩立下赌约,谁让路人衣服脱下来,谁就最厉害。风自信满怀地说:我只要大风一刮,保准让此人衣服脱下。于是风就对路人使劲吹,希望把他衣服吹下。可哪知风越刮路人把衣服裹得越紧。后来风累了,只有放弃了。此时,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在路人身上,不一会儿,路人开始擦汗,走着走着汗越流越多,就脱下了外套……
诚然,有时内心太过柔软亦不妥,因过分的柔软会让人丧失正确的是非观,当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被平等对待时,一味妥协只会让罪恶滋生。生活中,似是而非的现象有之,也是对社会、对他人不负责的表现。尤其是单位一把手,遇到不正之风,应敢于亮出刚的一面,主张正义!为受屈者说话,而非唯唯诺诺,一味附和,不敢担当,怕得罪人,这样怎会让正义压邪气,又怎能让单位健康的发展呢?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但凡皇帝圣贤,洞察清明,自然奸臣就少,甚至让奸恶者无法生存。同理,若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光明磊落,那小人就少之甚少。这就是通常讲的龙头理论,及一个单位风向如何主要看领导。这就是我们党选抜干部,注重“德才兼备”的重要性。总理曾说:“决不向危害人民利益的势力妥协”,是为刚,为汶川地震受害者落泪,是为柔……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梁晓声也讲:“以敢憎与可憎较量,以敢爱与捍卫爱,以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真正的强硬。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让“刚与柔”相统一。既要坚定信念,又要灵活变通;既要守住底线,又要善良宽容;兼之相得益彰。美国总统林肯面对劲敌,和颜悦色并试图成为朋友,结果消灭了劲敌,又多了朋友,用通常人们所说:以善胜恶,以诚劝善。
众知,生命最长不过百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咖啡,翻一卷诗书,节假日,三五个文友一壶茶,津津乐道,碰撞火花,方寸之间,亦坚亦柔,亦刚亦让,何其畅快!
因此,只有刚柔相济,均衡统⼀的健全⼈格,才能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自己的准则,又能感知世事的温暖。何乐而不为呢?
韩静,女,党员,本科学历。做过播音员、教师,系北京杂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专栏作家。 迄今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作品八百余篇,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纪检报》《光明日报》《上海法制报》《江苏教育报》《经典杂文》《东方散文》《写作》《前线》《芳草》《参花》《北京文学》等报刊,及知名微刊《作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大赛奖。入选《中国杂文年选》《中国实力诗人诗选》《世界华文小说精品选》等 。出版有杂文集《回炉再造》、散文集《爱,是不同的》两部畅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