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书香味最长
作者丨 蔡永庆
“白天只因劳作苦,夜深不为粮稻忙。破书残墨伴孤寂,心如止水月更凉。”“举头不见明月光,一帘灯影茶飘香。三更有梦书当枕,夜来无眠滋味长。”记得去年夏天,闲来无事的时候,写下了这样两首夜读的小诗。如今第23个世界读书日的来到,关于读书的一些记忆又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难以忘记。
早在三十多年前,那时的我大概十二三岁吧,因为玩皮淘气的缘故,每当从离家不远的学校放学归来,父亲便把我反锁在家中的一间屋子里,让我好好读书写字。那时,我太贪玩了,早上吃饭后,躲到镇上老街的一些偏僻角落里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早读的铃声拉响时,我多半还在大路上。还没等到下午放学,便提起书包,做贼心虚地溜出学校,和小淘气们昏天黑地地打闹去了。因此,无论老师还是父母,都认为我从小没出息,大了不成才。
也许真的注定了我没有出息吧,反正直到现在,我非但没有成才,甚至连成才的征兆和迹象都没有。只是有一点,倒还能够聊以自慰,那就是在工作之余,在此前后读过了数千本各类书籍,也发表了三千多篇文章。“人间少了吹鼓手,世上多了追梦人”,尤其是最近两年,进入中年之后,对于书的兴趣和热爱不仅没有减少和消退,反倒越发高涨,甚至痴迷。这在很多人看来都不理解,觉得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在和钱打交道,而我却整天泡在书堆里。对此,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什么“三天不读书,笨得像头猪”,或者说“人穷就要多养猪,人丑就要多读书”,等等。为了宣扬和印证我的这个观点,一年多前,我将自己平时的读书笔记整理出来,在QQ空间开设了一个叫做《天天读书》的个人专栏,如今已经整理出了400多期,怎么说也有几十万字吧。不过说真的,之所以与书结下不解之缘,我想恐怕还得感谢最近身体略有不适的父亲,正是他对我从小施以严厉的管教,才让我对书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和浓浓的痴情。
最初被父亲锁进屋子的时候,我又哭又闹,用形容一个泼妇的话来说,只差没有“脸不要,命不要,脱了裤子双脚跳”了。可是没多久,我便不喊也不叫了,原因在于当时父亲已经在当地政府部门做了十多年的差事,手头订阅了一份报纸。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国内外最权威媒体之一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参考消息》。也许是很多人爱看这份报纸吧,父亲偶尔在下班之后也把几张《参考消息》拿回家中,随意丢放在桌上。很巧的是,父亲当年关押我的地方,正好就是这间小屋子。我从此便与报纸结缘了,这也许就是多年之后,我仰慕新闻先驱范长江先生的光辉业绩,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最初缘由吧。从中学时代开始,我每年都要用自己写作所得的稿费,订阅几种甚至几十种报刊杂志。除了自己爱好写作,必须广闻博览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喜欢阅读的习惯。
于是,当我再被父亲“关押”时便不再反抗了:每天做好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便以好奇的心理、惊异的眼光,以及自己浅薄的文化知识去读国内新闻,去看国外消息。如果把这当作是一个认识世界窗口的话,那么我最初便是通过《参考消息》这个窗口来接触这个世界的——尽管那时候,我还不懂事。
从当年背着父亲读课外书报,到如今正儿八经地闲逛文山畅游书海,我的阅读视野早已今非昔比了。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出现,更是让我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然而,不管是电子书还是纸制书,对于我来说,感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书的爱,对书的痴。这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不但浓厚,而且长久,可以说它已经扎根在了我的血液里,融入进了我的生命中。
莫道佳肴千般好,唯有书香味最长。
作者简介:

蔡永庆,男,90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阳泉市分行内控合规部,中级会计师职称,爱好文学,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阳泉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00多篇,并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