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亮三比”
天使负重 山河无恙
--记朱良桥卫生院袁思明医师
南楚君

有号召,必有行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临危不惧,始终冲锋在前,用医者仁心,传递着挚爱与温暖!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每一个乡村,都有他们坚定而又挺拔的身影。
袁思明,中共党员,宁乡市朱良桥卫生院业务副院长。今年是他步入从医行业的第15年。他说,做一名医生,不是一阵子的满腔热血,而是需要一辈子的坚守。袁思明终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双江口镇朱良桥地处宁乡、望城、益阳三地交界之处,人口众多,地理位置独特,交通方便的同时给疫情的防控也带来了艰巨挑战。

根据各级政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各个高速路口多个部门密切配合,设置疫情监测防控站点。朱良桥卫生院作为联合部门之一,袁思明同志担起了调度防疫医生这一块工作。
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很严格:“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时候,卫生院医疗岗位人手紧,人员安排不过来,袁思明做完调度工作后必须马上亲自上阵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云济路口是一个重要的检测点,工作人员都是通宵值班。很多个夜晚,袁思明和兄弟部门的同志坚守在这里,为来往进出的司机及乘员进行两码查验,为小镇更是为全社会筑起了一座防疫堡垒。
除了高速路口的防疫监控工作外,朱良桥卫生院同时兼顾着火车站以及大河西的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大河西这个特殊位置,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供应商,身份复杂,任务繁重。每天约2000多例的核酸检测,从早到晚,24小时坚守岗位已成常态。每天,袁思明对防疫检测站值班医生的安排,防疫物资的准备、运送一丝不苟精准到位。作为大河西防疫工作的负责人,袁思明
既把人员合理分配,又将物资运送及时。由于大河西的人员流动大,进出人数很难估算,是一个未知数,有时候一天会多出上千人的核酸检测。很多个深夜,袁思明接到大河西值班同仁电话:由于被检测人员增加,需要补充物资。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到朱良桥卫生院领取物资迅速送到大河西的岗亭,为大河西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精心规划,保证防疫和医疗业务两不误。袁思明负责分管朱良桥卫生院的医疗业务工作,他始终保持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白天坚守在一线抗疫岗位,医疗业务工作也同步跟进,以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服务人民。他经常加班加点,在电脑前忙碌到深夜完成工作,很多时候累了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衣而睡。2022年9月2日晚上12点,接到大河西物流园健康监测点需要补充采样物资的信息,他与家人打声招呼便出发。赶到卫生院仓库清点采样物资,装车,快速到达物流园岗亭补充物资装备,和兄弟单位在物流园轮值的医护人员交流后,已经是9月3日凌晨3点多钟,本来满负荷工作了一天的他,再加上熬夜,已经是人困马乏,考虑第二天又要值班,袁思明于是与爱人打电话报过平安后,就着单位办公室沙发睡个囫囵觉,第二天又打起精神上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奉献精神感召下,卫生院医护人员以大局为重,随时待命,听候召唤,比学赶超跟着干,全院各项工作风生水起,成效明显。

作为卫生院的业务副院长,袁思明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始终身先士卒,带领医务人员冲锋陷阵。朱良桥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十分繁重,尤其学校开学核酸检测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每一次检测,
袁思明都是亲自带队,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准时、高效完成。每一次接到从高风险地区的次密接触者回到朱良桥镇上的通知时,不管多晚和多疲惫,他都会即刻出发,第一时间上门为这些次密接触者及时进行核酸检测,以确保镇上乡亲们的健康安全。2022年8月20日,长沙市宁乡市在外省返宁健康监测人员中发现2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信息来自健康宁乡公众号2022-08-21),由于两名感染者的活动范围涉及几个乡镇,一时间,对其开展监测的双凫铺中心卫生院、灰汤中心卫生院等多个卫生院静默管理,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了隔离,但是乡镇的核酸检测工作不能停下脚步。“疫情就是命令”,这个命令的核心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是团结合作,是全民一心!袁思明接到上级通知后,凌晨四点带领医疗志愿服务队从朱良桥卫生院出发,及时为灰汤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援,迅速接力“先头部队”,快速有序开展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图片由山歌拍摄提供)
每当谈到袁思明,院长贺建光脸放光彩,树起大拇指说:“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袁思明是一位好帮手,是一个好领导”。
春可期,山河定无恙!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座防疫堡垒。在持续抗疫的这些日子里,袁思明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讲奉献、有担当、有作为,尽职尽责、奋勇当先的先锋模范作用。
《都市头条》特约通讯员南楚君现场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