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飞歌》序

作者:曲焕平
说实话,我和潘朝铎先生以前并不熟识。一个在北邙脚下,一个在洛水岸边,由于隔着一段距离,彼此间交往就少了许多。但我经常在报刊上读他的诗歌散文,那些朴实清新的文字扑面而来,在接踵而至的北邙风物里,我记住了他的名字。现在,团结出版社要出版他的诗歌散文集,我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潘朝铎先生嘱我为这本集子写篇序言,我只好不揣浅陋,欣然命笔,谈一谈我的感受。
我一直认为,如果不是文学的“殉道者”,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文学就是一种奢侈品,是生活的一种附丽。因为,在生活物质化进程中,文学好像已被无情地边缘化了。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为奋斗在文学梦想里的人,便多了一份敬意。

潘朝铎先生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法律工作者。不仅如此,他还当过编辑、记者。他创作的书画作品,常常在各类大赛上获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多面手”,在生活的大海上,他以各种优美的“泳姿”遨游着,着实让人叹羡他的勤奋和才华。从另一个角度看,潘朝铎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如此多的文艺“癖好”,不停地绽放着他的文艺激情和才情,享受着他的文艺人生,不啻为千年北邙黄土地上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潘朝铎先生,一直活在自己的文艺梦想中啊!
邙山山脉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向东绵延200余里,其至高峰为翠云峰,上有唐玄元皇帝庙。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唐代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邙山晚眺””被誉为“洛阳八景”之一。
潘朝铎先生就生活于这片土地上。打开潘朝铎的散文世界,一幅幅如短歌般的中原行板,一篇篇清新隽永而又色彩斑斓的散文,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广袤、厚实、坦荡的文化原野。
在《洛阳日报改变了我的命运》一文里,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讲述自己热爱文学的故事:“我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当时人们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何谈精神食粮。我的家庭经济条件也很差,为得到一些精神文化上的小吃零食,有时自己在家里找点废铁,找几段烂麻绳头去卖几分钱。当时废铁3分钱一斤,烂麻绳旧布鞋底子也卖不了几分钱。好不容易攒下一毛多钱紧紧地攥在手里跑到新华书店能买本书看,就是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如果说什么样的景色最让他魂牵梦绕,那就是故乡。在集子里,潘朝铎写了《伏羲庙》《汉光武帝陵》《洛阳东关大石桥》《鹞店古寨》等一系列散文,为我们娓娓动听地讲述了洛阳大地上的文化古迹。“在洛阳黄河大桥西侧不远,有一所红砖碧瓦的庙院,北靠黄河,东临洛常公路,面前是白小路和图河故道。这就是伏羲庙。”“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是汉光武帝刘秀葬地,陵园在黄河南岸,邙山北麓,该陵头枕黄河,脚蹬邙山。陵园内栽植和现存古柏数千株。”等等,在字里行间,充满的是挥之不去的故园情思和乡愁情结,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潘朝铎的散文里,我们能够看到他对父母亲人深深的眷恋和浓浓的感恩之情。在《老 爸》中,作者写道:“我还带老爸到河滩水边,我亲自用虾网逮了几条小鱼,并急中生智忙用我的水杯外壳盛水将鱼盛上。老爸将鱼拿在手里高兴得像个玩童,说这才是鲜活的黄河鱼。”爸爸走了,没有和儿女道一声别,留下了千古遗恨。“我每每想到此处就后悔,忍不住眼中潸然泪下,泪水哗哗滴湿我的胸前衣襟,泪水滴落在键盘之上……”这种真实情感的白描式写法,足以让读者的心灵震撼,灵魂得以净化。同时,潘朝铎还是一位律师,熟练社会百态,对许多社会现象有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在他的散文中,以其锐利的观点、鲜明的立场,拓宽了散文创作的天地。

潘朝铎先生喜欢创作古体诗,诗歌比喻生动,音韵优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美妙的意境。在《石榴》中,作者写道:“石榴好似少女脸/红红园园挂枝间/花开五月红似火/八月成熟待闺阁”,一树灼灼欲燃的石榴跃然纸上。在《静坐》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生命和宇宙的体验。“独坐山顶练神功/稳如磐石心中静/头顶蓝天和苍穹/胸怀宇宙日月星”。等等,诗人的内心情感融入了诗情,给人以回味和遐想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谈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潘朝铎的诗歌散文,可以算得上“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他的诗歌散文世界里,以含蓄的、质朴的美学语言,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学特色。每一次读他的诗歌散文,在他笔下自然流淌的悲悯意识和感恩心态,赋予了对北邙大地的深情和挚爱,散发出明亮的文学光芒。
《北邙飞歌》69/本加1元全国包邮
购书电话:潘朝铎18737926257

作者简介:曲焕平,又名张萍,女,1965年6月生,河南省洛宁县人,郑州大学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第十一届妇代会代表;连任洛阳市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十大女杰,洛阳市十大道德楷模,感动洛阳十大人物,最美洛阳人;洛阳市女作家学会名誉会长,洛阳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版作品集《大阳撷英》《中原星颂》《竹乡月痕》等多部,发表散文、诗歌等1200余篇(首),共计200余万字,荣获国家、省(部)级文学作品奖42项次。现任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洛阳市职工文联副主席,市职工作协主席,洛宁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协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