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2年9月3日,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进驻宣威六中高一372班和373班刚好一周。在这一周的日子里,两个先行班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自主意识……都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巨变:由“受教者”变成了“教育者”;由“保守者”变成了“推动者”;由“抱怨者”变成了“受益者”;由“被管者”变成了“管理者”,由“后进者”变成了“引领者”……今选372班的三个可喜变化,以飨读者。

一、从“受教者”变为“教育者”
一周前,课堂上还是传统的师讲生听;一周后,全班学生人人都变成了小老师。班长周琳芮说:
经过一周的课程,我们已经领悟到了“三标”的含义,这是一种新式的教育;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还要解放学校。“三标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
在这一周的课程当中,我认为最难理解的科目是数学和物理。我来先讲一讲(她作为小老师在两个先行班的讲台上讲授)数学的吧: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五点”:
重点: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难点: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易混点:交集与并集的运算以及表示符号。
盲点:未理解“重点”且不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易错点:运算时要注意顺序和符号。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四题”:
命题意图: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确定集合的交、并运算。第二步,确定范围。根据集合交、并运算的定义,确定x的取值范围
……
由此,我总结出一句话,进入高中以后,一切不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一定要有所改变!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正所谓:靠天天会塌,靠地地会陷,唯有靠自己,才能够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三标课堂”对我的帮助十分的大!


二、从“保守者”变为“推动者”
一周前,杨兴发说“三标课堂必然落没在中国教育大舞台上”;一周后,他主动发动大家“要敢于尝试创新”。他说:
在此之前,我也作为一位“顽固派”,对“三标课堂”不敢兴趣,甚至一度认为“三标”必然落没在中国教育大舞台上。但是,到了中期时段,我开始结合“新文化运动时期”进行思考,我时常想,这“三标”恐怕就像刚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一般,作为一种新思想,出现在大众眼前,而推崇“三标”的老师们正像“新文化运动”时的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革命先驱者,而我们(抵触“三标”一类人)不正像“新文化运动”时的“顽固派"、“守旧派”吗?
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也逐渐认同了“三标”,我无法从主观臆断它是好是坏,但为了证明是好或是坏,不正需要实践嘛,所谓"实践出真知"吗!
我们班能有幸成为“三标”实验班,那便是需要我们每位同学、老师去大力支持并实施,而不是排斥、远离。
在此,我希望同学们中的‘顽固派”、“守旧派”去尝试着接受它,因为青年人不就是要敢于尝试创新啊!


三、从“抱怨者”变为“受益者”
一周前,朱家全说:“三标课堂是浪费时间”,一周后,他写了1400字的“三字审题法”在两个先行班交流。他说:
在本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各科学的都是第一个章节的内容。由于是初学,只涉及到皮毛,所以总的来说,都不算太难。当然,那得除了物理上的“加速度”。起初,我认为恐怕只有我会认为它难,但经过询问后,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觉得这个部分比较难!
我之所以认为这部分难,是因为它题目长,不好理解。但如果配上V-t图像的话,那感觉就不一样了!配上图像,会直观一些,数学上不是说“数无形少直观”吗?所以要数形结合呀!
当我们遇到“加速度”这种题时,我们可以采用物理老师所说的“建模”方式,把图像给画出来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又快,准确率又高的方式。如果我们只用大脑思考的话,那么一定会耗费很多的时间的,而且还不一定对!因为,那毕竟是我们抽象想出来的。
其次,是我本周收获的一种学习方法。我每天清晨进入教室的时候,不先忙着读书,而是先给自己设立“今日目标”:要完成哪些作业,早自习要背多少单词或是几篇小诗,然后写出定时,在达成目标后,就在那个目标上打个勾并写上所用时间。到了晚上,当所有的目标都完成了,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勾,我就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我们还可以再用一张便利贴写下下一次考试时,目标是年级上多少名以前,或者是班级第几名以前,并附上几句励志语,随时激励自己去刻苦学习,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最后,我要向大家分享的一种审题法,叫做“五字审题法”,即:一咬,二抓,三标,四挖,五维。但根据实际情况,我对它们进行了删减,总结成了三字审题法,即:一咬,二挖,三标。
首先是一咬,就是咬文嚼字。读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扣字眼,注意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不然,你因不咬文嚼字而漏掉的某个字,就可能会是你的丢分点。因此,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做到咬文嚼字!
当然有时也会有例外,就比如2017年的中考数学题的第13题填空题。那个是一道光字数就有237字的题目,但有用的就只有40多字,因此,在中考考场上,谁要有勇气去直接读后面题目的话,他就成功了。当然,那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的。
第二是“三标”,即:一标关键字,二标关键词,三标条件。这要建立在“一咬”的前提下,我们在进行“一咬”时就可以进行“三标”了。
为什么要“三标”呢?这是一种防止我们犯错的方法。就像一道题,你本来已经解出它了,但当你看到你的标注时,你会恍然大悟,你求出了三个答案,但由于你标注的字或词又或是条件对它就有那么一个限制条件,就会有一个结果是错误的。还有一点就是,当我们读完题目开始做题时,如果对那种有图形的题,我们要边看图边看标出来的条件,这样做既能节省时间,也能理清思路。
第三是“二挖”,大家可以看下图:
我们仅需要知道直线AB//CD,就可以推出∠1=∠5,∠3=∠5,∠4+∠5=180°等诸多结论。这就是“单个条件分散挖”。如果题目中给我们一个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多个结论,我们只要把它们发散开来,所有的结论就会印在脑中。
还有一挖,就是“多个条件组合挖”。我们上周那份数学卷子的16题,共有三个条件,我们只要凭一个或是两个条件,就可以得出N个结果。但如果三个条件一起使用的话,就不一样了!它们互相起着限制作用,所以,我们要把所有条件都组合起来,一起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得到结论。
这便是我的精简版“三字审题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作者:青力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