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文友疑
作者/王耀群
群里文友“望月楼”暨“福慧果园”先后荐疑于我,甚兴,慎思之,简答于后。
一、望月楼(田园诗画社)
问:《骆明王》碑文中,用“帮”,还是用“邦”,值得商榷?
答:应为“帮”,而不是“邦”,我认为这里用此“帮”比用彼“邦”更合适一些。黄帝、骆明、禹处于华夏民族的洪荒时代,其社会组织形式为原始共产主义部落。是以“母系”“父系”血缘为核心扭带,为生存而形成的部落团体而已。“骆国”应为原始部落,而不是类似于西周时代周天子分封的“诸候国”。我国具有国家性质的社会体制是从启建立的“夏“朝开始的。奴隶制国家逐渐形成。在启之前只有部落。

这里,分析一下“帮”与“邦”两字的含义。
(一)帮”字意为:1.帮助、帮忙、帮手;2.物体的周围、边沿;如:锅帮帮;3.群体、团伙;4.量词。表示人多;5.疏莱厚硬的老叶子,如:白菜帮帮。
(二)“邦”字为名词,意为:1.国:A.古代诸候的封国、封地;如:城邦、邦域、万邦等。B.主权独立的国家,也适用于现代主权独立的国家。常用词,如.邦交、联邦、邻邦、邦联等。2.用作姓。史传,孔子的一名弟子名叫邦选,其后人皆取其“邦”字为姓。这就是“邦”姓的源头。
汉语语言文字的衍续有五千年历史,由“结绳记事”、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大彖、小彖、楷书等等逐步发展演化而来,而造字源于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示、形声、假借、会意、转注等。其形美,其量大、其体变、其音多、其意丰,应用时要考虑时代、语镜、场合、时令、身份、对象等等因素。这就要求为文造句,应从字海中择其恰适者而用之。“推敲”典故成为后世文化人的为文镜鉴。故而,有语云:千篇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文章合为事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中不乏用字谴词精选之意。因此,在此碑文中用“帮”比用“邦”更符合记述对象的时代特征。

二、福慧果园(县作协会员)
问:“秦腔戏”起源于何时?
答:基本知识:秦腔为秦人之腔调。“秦腔戏”自然是秦人的戏曲。文艺作品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与活动之中,它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话,而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秦腔戏”应在秦始皇之前就形成。其码可以追溯到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那时,秦人主要在甘陕交界一带生活,并在诸候争霸战争中,一步步成为“战国七雄”的一霸,逐步由甘陕交界,向陕西西府地区推进,到定都咸阳,统一天下,开启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等中心主要在陕西、在关中、在长安,秦腔也是古代中国的“官腔”,“官话”,也就相当于现在中国人的“普通话”,“北京话”。因此,“秦腔戏”应起源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鼎盛于秦汉,巩固成熟于隋唐,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存在至今。存在于甘陕,影响于大西北区域。在中国语言语音大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秦腔戏”仍为中国的主要戏剧种类之一。陕西“秦腔”语音与方言,包括“关中话”等,都是国家文化领域重要的地方语言。其影响遍及全国。“秦腔”音调,是“老陕的密码”,无论你在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张囗说话,便能对上“密码”,便知你是“老陕”故乡人。

你也可以找中国《戏剧史》《秦腔戏剧史》等书籍看看,最捷径就是在百度网上查阅“秦腔戏”的起源。
综上所述,是对二位文友疑问的答复,是否达到了释义解惑的目的,还请慎酌。仅知点滴,一管之见,不足诠释。但求抛砖引玉,以文为乐。(2022.9.6下午于陋室)


作者简介:王耀群,周至县人。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高中语文老师、县委党校教员、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局长、县史志办主任、副县处级干部等。现已退休。文化爱好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主编过二轮巜周至县志》《周至县村镇史》《周至县组织史》等。参与周至县传统文化研究会、楼观道文化研究会、周至县财神文化研究会及周至县孔子文化学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