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地区,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达104公里,总面积25513平方公里,习惯上划分为农区、牧区两块,其中牧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1.3%,约20843平方公里。全旗境内住着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居多数。
四子王旗人民法院设置巡回审判庭一个,共有以庞文秀同志为庭长的工作人员3名,管辖牧区六个苏木的民商事案件,面积约18000平方公里。面对这样一个地域广大、交通不便、牧民文化素养、法治意识较低的边远贫困地区,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庞文秀同志,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团结同志,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开拓进取,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曾荣获四子王旗人民法院先进个人、全区人民法庭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办案标兵、全国办案标兵等荣誉。
坚定的理想信念
庞文秀同志政治觉悟较高,虽然审判业务繁重,但他从没有放松过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司法工作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坚守公正司法底线。
2005年,庞文秀同志被任命为牧区巡回法庭庭长,主管审理涉及牧区六个苏木的民事案件。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每天都坚持在审判、调解案件第一线,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作为牧区巡回法庭法官,庞文秀把司法为民宗旨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经常换位思考,用自己的耐心、热心、细心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公正。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区分情况,妥善处理,不让当事人求告无门,跑冤枉路。
过硬的业务素质
庞文秀同志非常重视业务学习,遇到疑难复杂案件,善于钻研,总能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近几年来,基于司法为民要求,他认识到加大调解力度和加强巡回审判工作的重要性,巡回审判和巡回调解案件也逐步增多。针对牧区范围内路线长、交通不便、牧业生产季节性流动大的特点,以及当事人年龄较大或因路途较远身体不适不便到庭参加诉讼的案件、赡养抚养及相邻关系等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居住在同一行政村的案件和比较典型且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案件纳入巡回审判范围,深入边远牧区上门受理案件,就地开庭审判,并在四个边防派出所建立了诉讼服务联系点,了解牧民诉讼情况,不仅使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防止矛盾激化,而且使身处交通、通讯闭塞的牧民在第一时间直接看到法庭审判现场。巡回法庭成为草原上伦理是非的评判场,成为牧民群众鲜活生动的法治课堂。巡回审判既不耽误牧业生产,又方便群众诉讼,及时化解纠纷,深受牧区群众欢迎,牧民们对庞文秀同志也是赞不绝口。他用他的宽容大度,化解了管辖区域群众的一个又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庞文秀同志非常重视牧区有关生产生活的诉讼,尤其影响牧区的草场纠纷案件。2018年1月10日四子王旗人民法院牧区巡回法庭审理一起原告图某诉被告巴某某牧业承包合同纠纷一案,由于当时草牧场确权的时候原告图某是家庭成员的情况下未能得到自己相应的承包草场而诉之法院。在牧区巡回审判庭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同意归还原告应得的草场。登记立案制度改革后,牧区巡回法庭办理的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2015年至今,庞文秀个人办理案件数量每年均超过200件,各项审判指标均居前列。
公正廉洁的榜样
在法院工作以来,庞文秀同志遵章守纪,从不旷工、迟到早退,从未因个人私事耽误工作。他始终坚持做一名公正廉洁的好法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无论有权无权,都始终做到严于律己,坚守底线,坚决不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也时常提醒身边同事不要触碰底线。虽然有很多当律师的同学、朋友,但他从未利用职务便利,办过一件违反法纪的事,曾荣获四子王旗“清风干部”荣誉称号。
巡回审判是人民法院为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深入农牧区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等偏远地区,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的一种审判方式。庞文秀同志在牧区巡回法庭的二十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定从容、淡泊名利、勤恳干事、无私奉献,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服务需求,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当事人诉讼成本,使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