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些逝去的守山人
苟平刚/甘肃

秋风起 菊花黄
朦胧的泪眼
望穿了秋水
却看不见越走越远的背影
千呼万唤
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一个老人
走了
走的何其匆忙
没留下只字片语
雪白雪白的孝衫
撑不起路上送葬的人群
泪水的河流中
柔肠寸断
长长的队伍中
有老有少 有小老百姓 有政府官员
还有扯不断的车前布
点点烛光里
憨憨的微笑中
有太多的话要说
是回忆还是述说 不得而知
翻阅着日历的秋风
如泣如诉
仿佛老人还在身边
仿佛尘封的记忆恍如昨日
那是怎样的一段峥嵘岁月啊
那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某一天
数以万计的知青们
乘坐着“解放牌”“东风牌”的汽车
跨过黄河 走过中原 一路向北
风尘仆仆 背井离乡
奔赴在屯垦戍边的征途中
岭上的日月
清楚的记得
那些娃娃们的稚嫩的脸庞
山雀们
记住了
他们天南地北的方言
那些荆棘 灌梢
揪扯着
兵团卫士们的雄心壮志
子午岭
敞开了博大的胸怀
迎接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山里的日子
苦不堪言
屯垦戍边
岭上梁上峁上山坡上沟洼里
麦浪滚滚 骡马成群 牛羊遍野
俊俏水灵的小姑娘 帅气英俊的小伙子
吃着窝头 喝着一星半点的汤汁
黑了 瘦了 粗糙了
却还是喂不饱肚子里的馋虫
改农还林
山还是那山
窑洞还是那漆黑 残破的窑洞
十八块钱的工资
养不了家 糊不了口
供不起娃娃们上学
吃了上顿没下顿
缀满了补丁的衣服穿了三年又三年
听父亲说
他们吃糠咽菜做着牛马一样的工作
那些山东江苏河南兰州的知青们知识分子们
在平凡的日子里历经磨难
或泡病号 迟到 早退 绝食
亦或仓皇而逃
怎能忘记
那个兰州漂亮的女知青
在上山的路上被毒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那年她刚刚十六岁 如花的年龄
说没就没了
又怎能忘记父亲含着泪如是说
一个王姓的大学教授
不堪忍受“文化大革命”的折磨
吊死在了沟畔畔上的一棵杜梨树上
父亲回忆这段过往的时候
老眼中含满了混浊的泪水
是啊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怎能说忘就忘了
后来
一茬又一茬的人回城了
剩下的坚守初心的他们
风雨中 泥泞中一起走过 趟过
再后来
山绿了 水清了 天蓝了
而他们已是霜飞雪染 垂垂老矣
风雨中他们是站成了一棵树 一株草
死了她们就是一座丰碑 一座灯塔
子午岭呵子午岭
我心心念念的地方
多少个生命在为你守候
子午岭呵子午岭
我的父亲 我的魂魄 我的根
一样的脾气 一样的性格 一样的血脉
子午岭呵子午岭
你伟岸挺拔的身姿
不正式是林一代林二代林三代大学生退伍军人们的脊梁吗
忽隐忽现的羊肠山路上
我渐渐的读懂了父亲读懂了 子午岭
林海深处
听涛 看景 赏雪
如置桃源仙境
岂不逍遥自在
明天
或许还有更多的林场功臣们相继老去
尽管有诸多的不舍 万般眷恋
也尽可能的侍奉膝下
共享天伦
明天无数个明天
或许
我们也会体弱多病 甚至老去
无论我们活着或者死去
都在守望着这一方绿洲


作者简介:苟平刚,甘肃省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小酷爱文学,虽然碌碌无为,依然在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期刊发表百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在从事林业工作。

编辑寄语:我做绿叶你做花,与君采菊东篱下。舞墨作文皆为友,诗词妙语任君发。政通人和万事荣,国泰民安百业兴,愿君多写正能量,文学助圆中国梦。投稿微信13830441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