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低层次的认知》(二)
文/路路通
朗诵/M先生
思维模式的僵化,
会导致悲剧一次次重演。
在约娜的沉默下,于连行事越发荒唐,却也因此遭到反噬。因为勾搭伯爵夫人,被伯爵夫人的丈夫杀死,约娜终于从婚姻的阴影里摆脱出来,并把唯一的儿子保尔,视为此生的唯一依靠。
但她对待儿子,依旧沿袭了对待丈夫的态度,百般包容,无底线纵容。
即使儿子闯祸了,她也不加制止和教育,只拿“他还小,长大了就好了”这种借口来搪塞。
在她的娇惯之下,保尔从小就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在学校里惹是生非,逃课打架,欺凌同学,简直就是校霸。
成年之后,保尔更是胡闹成性,不仅寻花问柳,还迷恋上了赌博,欠下巨额赌债。

外公西蒙本想借此好好教育他一番,但约娜看着儿子,再次选择包容,她为保尔买了一艘船,让他出海散心。
谁知保尔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恶习,他隔三差五寄信回家,让约娜给他寄钱。
从最初的几千法郎,到后来的二十几万,保尔的胃口越来越大,要的钱越来越多。
约娜对儿子百般纵容,甚至抵押了全部产业,只为了给儿子筹钱。
父亲因为制止不成,被外孙活活气死。
被儿子掏空了所有财产,约娜的境况也一落千丈,甚至无处栖身,只能搬去了郊外的小房子,
约娜把孩子宠成了废柴,最终不仅拖垮了自己,还连累了父母。
她感叹着命运的不公,儿子对自己的冷酷无情。
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她的善良和妥协,丈夫肆无忌惮地出轨,对她实施冷暴力;也正是她无底线的宠爱,儿子才利用她肆无忌惮地捞钱,掏空了她的家底。

她在婚姻中栽了跟头,却不懂的反思,不懂得改变,仍旧坚持着自己那套思维模式,所以,儿子也成了丈夫的B面,无所顾忌地伤害她。
现实中每一次碰壁,或许都是命运对我们的一种提示,提示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必须要自我改变,自我提升。
但是,一个人如果认知固化,不懂得改变和纠错,现实只会一次次地伤害她,悲剧也只会一次次地重演。
走出弱者的思想,
及时提升认知,才能迎来转机。
就在约娜陷入绝境之时,曾经的贴身女仆萝莎丽回到了她的身边。
约娜曾经和萝莎丽感情深厚,两人一起度过少年时代。
当年,萝莎丽青春年少,被于连的花言巧语所欺骗,两人传出了丑闻。
后来,约娜也没怎么为难萝莎丽,而是给了她一笔丰厚的嫁妆,并陪送了一个小庄园,把她嫁给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农夫。

萝莎丽头脑精明能干,把庄园管理的井井有条,把儿子教育的知书达理,积累了一大笔财产后,生活富足。
但她一直对当年的女主人心怀愧疚。
当萝莎丽听说约娜近况不佳之后,就回到她的身边,帮她料理家中事务。
两人再次重逢,百感交集。约娜倾诉自己的遭遇,哭诉儿子对自己的冷漠无情。
萝莎丽则是非常冷静地给她出谋划策:“约娜夫人,你太软弱了,你不能什么都听他的,你只要断绝和他的经济往来就好了。”
在萝莎丽的劝告下,约娜开始觉醒了。
她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以后不会再给他钱。
过后约娜因为太思念儿子,决定一个人去伦敦找回儿子。
虽然没能找回儿子,但出门一趟,见过各种世面之后,约娜本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不再画地为牢,不再固执己见。

谁知不久之后,儿子竟主动归家。
原来,没有了老母亲的金钱支持,他在外面过得捉襟见肘,只能灰溜溜地回来了。
他还和妓女生了一个小女儿,约娜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孙女,喜极而泣。
约娜的人生是不幸的,丈夫背叛她,儿子把她当提款机。
她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平衡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只能一步步被牵着鼻子走,落得穷困潦倒、孑然一身。
但最终,还是在女仆的劝告下,她改变了认知,不再去底线妥协,生活才迎来了转机。
心态变了,天地就宽了。
有时候,困住一个人的,不是现实的羁绊,而是心中的牢笼。
走出弱者思想,学会拒绝他人,学会自我担当,才能迎来新生。

一个人的认知高度,决定了她看问题的高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水平高的人,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自然更有判断力,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认知水平低下的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还喜欢固步自封,怨天尤人。
所以,遇事不要总是轻率地做决策,多想想前因后果,多观察观察事情的本质。
当在现实面前碰壁时,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多想想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否有问题。
而这,正是莫泊桑用《一生》来告诉我们的:
学会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懂得看透人性本质,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实现人生破局的关键。
人生的幸与不幸,自有因果。而我们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摆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