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古迹及空难揭秘
何永年
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王若飞、秦邦宪(博古)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与新四军军长叶挺冒着恶劣天气飞往延安,当日下午飞机在山西省黑茶山遇浓雾不幸失事,机上人员全部罹难,同机人员还有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叶挺夫人李秀文,儿子阿九,女儿杨眉,以及黄齐生、李少华、黄晓庄、赵登俊、魏万吉等13位民族英雄,连同美籍机组人员4人,共17人。
这一不幸事件震惊了中共中央领导层。4月19日,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和延安各界群众三万余人,在飞机场举行追悼大会,悼念死难的烈士。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生,虽死犹荣。”周恩来也题词:“黑茶山顶,延安河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45年9月新四军第一次解放淮阴城,成立清江市,为苏皖边区政府驻地。1946年4月三烈士遇难时,我华中局与苏皖边区政府正在清江市召开宣传教育大会,会上对三位遇难烈士进行哀悼,与会同志纷纷提议在清江市建立标志,以示永远纪念。经过讨论决定:清江大闸改名为若飞桥,城南公园更名为叶挺公园,城南公园内荷芳书院中的新华图书馆改为博古图书馆。
会后于同年5月由苏皖边区政府建设厅在清江大闸旁树立了刻有“若飞桥”三个大字的石碑。该碑文由时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的张恺帆题写,
据陈清老人回忆,由我市著名的碑刻世家传人刘允祥以独特的技艺,精心刻了“若飞桥”三字。三个字分别刻在三块方碑石上,然后组成一个完整的石碑。后国民党挑起内战,我新四军作战略北撤,国民党军队进城后将若飞桥碑破坏推下河。
1948年12月清江市第二次解放,成立两淮市,翌年三月撤两淮市,改为淮阴县,1951年1月又恢复为清江市,随即清江市人民政府组织人力打捞石碑,结果只打捞起“若、飞”两块碑石,“桥”字再未打捞上来。其时秘书长张恺帆已回老家安徽任职,于是市政府有关部门请我市著名书法家程博公(原名程公博)补写一“桥”字。大家现在可以看出“桥”字和“若、飞”二字有明显不同,可佐证不为同一人所写,“若飞”二字为魏碑体,“桥”字为汉隶。程博公先生已于1994年仙逝,时年83岁。程博公和一直关注我市文化古迹的文化名人陈清老人,以及笔者好友王一栋先生皆为莫逆之交,现陈清、王一栋等人家中都收藏有程博公书法、篆刻作品。陈清、王一栋二位老人均于近年驾鹤西去。
叶挺公园,亦因我军撤离清江市,国民党军队进城,没有人再称呼其为叶挺公园,仍称为城南公园。又因苏皖边区政府虽有决定,并未落实,亦未设立标志,也未作宣传,故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清江市第二次解放后,大家仍把它叫做城南公园(现为清晏园)。1983年淮阴市政府拨款在城南公园西南角关帝庙大门南面路家花园旧址兴建了园中园—-叶园,以纪念叶挺烈士。
叶园由扬州古建筑队承建,建筑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大方。园内花圃有名花奇卉,山石树桩盆景,并设有叶挺将军纪念堂,但堂内既无叶挺将军塑像,又无叶挺将军的遗物或复制品,有名无实,形如虚设。2013年4月间,笔者随电视台总编江淮、金驹等一行数人在“寻访失落的记忆”大型电视记录片全部结束后前去叶园走访拍照,只见建筑工人正在园内施工,准备改建为宾馆酒楼,后园方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有关规定,很快停建并撤除了已建违规建筑,恢复了原样,并将清晏园拟改为“法制公园”的牌子也已撤换。叶园早先曾一度租赁给个人开设酒馆。近日看到,叶园面貌已大大改观,焕然一新,园内“叶挺将军事迹展览室”,对外开放,不断有人进去参观瞻仰。室内布置有若干大幅图文并茂的叶挺将军生平介绍及英雄事迹,人们看了感慨万千,不禁热泪盈眶,都为英雄戎马一生,未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而感到万分痛惜。
当年将城南公园的荷芳书院内新华图书馆更名为博古图书馆一事,同样虽有决定而未予落实,也几乎无人知晓。但这一决定后在淮城(今淮安区)落实。博古图书馆曾设在城中心的镇淮楼上(昔称淮安鼓楼),馆建成后正常开放,每天前往阅读书报的人络绎不绝,为缅怀烈士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有一事得在这里澄清。从现水门桥到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门前这一段淮海路解放前曾是一段崎岖不平的小路,相当于巷子,称为博古路,历来很多人甚至老清江人都认为是纪念博古烈士的。其实不然,据1936年出版的《淮阴风土记》记载,清江南郊费家荒附近有座古坟,古坟乃清朝初年金石家张力臣之墓,城中有一条博古巷就是张力臣故宅所在。据清江当地一些老人回顾,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门前曾称为博古路的一段淮海路,就是当年博古巷的所在地。从这里不难看出,清江博古路是由博古巷逐渐衍变而来,而博古巷在1936年前甚至追溯到清初就已存在,时间提前多年,并非为纪念博古烈士而命名,只是历史的巧合而已。再说,1946年华中局和苏皖边区政府只决定将荷芳书院内的新华图书馆改为博古图书馆,并没有第二次决定,何况其时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门前到水门桥一带,没有大的街道,甚至连一条直通的巷子也没有。因此博古路和纪念博古烈士毫无关系,但其中也不难看出人们对烈士怀有深深的情感……
何永年 文/图



(底图:清晏园,曾称“城南公园”“叶挺公园” 朱天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