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风景(组诗)
文/封义珑,配音/安心
凝视这块哺育过革命成长的红土地,心情不能平静,她的每一寸风景都是一曲悲壮的歌,一首动情的诗。
——题记

梅 岭
宋之问一声南眺的哀叹,梅岭便写入中国文学荒凉的情节。
“大老刘”的一篇《梅岭三章》枪林弹雨的气息笼罩几代学生的吟唱。
而今我再写一篇《梅岭》时,梅枝上开放的是如梦的景象。
我小心翼翼地辩认“大老刘”的脚印,无奈都发芽,长成努力向上、郁郁葱葱的丛丛梅林。
注视梅树,阵阵喊杀呼啸耳旁,灵魂又一次接近枪炮轰鸣的岁月。
阅读梅树,一段段传奇故事扑入胸怀,有凌云壮志回荡心谷。
我知道这块土地上曾经倒下许多英雄,但我更知道不倒的是信念,我也知道那信念一直飘至那个湖南口音的人大手一挥的时刻。
脚踏梅岭,心事如梅花竞相开放。
于是,我明白为什么南方的冬季总是那么短暂。
于是,我明白为什么梅枝总向往一个方向。
走出梅岭,携一缕梅香回去朗读一生。

走近红井
伟人们的创举,使许多故事走进教材,走进少年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当我的孩子高声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我的眼前闪烁着镰刀斧头的光芒,照耀走近那口水井的路。
不是心血来潮,是内心深沉的呼唤。
走近红井,那口井的水依然澄清,那个永世不变的真理依然闪耀。
天涯路漫漫。时代选择此地竖起永恒的风景。
石碑,是鱼水情的象征,是团结的写照。每个字的横撇竖捺都饱含不尽的感激。永不枯竭的泉水,是诉说,是相思,是生命不可欺的见证!
微风阵阵,泉水清清。红土地上升起的每一轮红日都是赤诚的怀念。

映山红
燎原的革命火种,绽放成披梁绕岗的落霞,草鞋走过的地方,漫山花开。
依然犹见,一个少年的身影穿梭于烽火硝烟的岁月,大刀长矛闪烁着正义的光芒;依稀听见,军号嘹亮,山歌悠扬。
映山红呵,映红了那片天,映红了心头那份炽诚,映红了寒冬腊月的盼望。那血色的颜容是执着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红旗猎猎飘扬。
映山红,我抬头仰望你,仰望一种精神,仰望一种气节,仰望一种崇高。

阅读红军标语
小村的一截墙头,有一行红军标语。第一次与她相遇时,我端详了很久……
阅读那行历经沧桑的红军标语,心与心交流,有很多语言文字。
于是,我对我的学生讲解衣着单薄的日子,讲解草鞋的艰辛,沦陷的岁月……
我告诉他们,是红军标语的力量,才长出属于农民自己的五谷,革命与农民才结为朋友,是茄子南瓜汤养育革命茁壮成长。
一遍又一遍阅读那行朴实无华的红军标语,那光芒四射的真理,依然照耀我们脚下的每一寸行程。

作者简介:封义珑,江西赣县人。江西省作协会员,赣州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江西省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未来作家》副主编。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歌报》《诗神》《诗选刊》《散文诗》《中国校园文学》《辽宁青年》等百余家报刊,有作品编入《江西省新时期十年文学选》《我与脱贫攻坚同行诗选》(《星星》诗刊编辑出版)等经典文学选集,代表作编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选》,有作品介绍到国外,先后获“闻一多”杯、“赤子心·红土情”等文学创作一等奖,出版诗集《为爱行走》《寂静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