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背后的道德危机
中铁上海局杭州货运中心 檀静妍

提及传销,人们立马联想到的词语有: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欺骗、诈骗、落入虎口、执迷不悟等,总之,在普通人的意念中,传销活动令人恐怖。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传销是指组织者或发展人员,通过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人员数量或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缴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传销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它更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

为什么说传销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呢?因为在传销活动中,被欺骗的群体往往是最信任传销者的人,如像家人、朋友、同事乡亲,传销者正是利用他们对自己的信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忘信忘义、背信弃义,在他们身上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
反传销是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国家也积极落实反传销政策,但为什么传销还是屡禁不止呢?原因我总结了两条:一是欲望使然。人是欲望动物,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应该具有理智。如果缺失理智,人无异于一般动物。在物欲面前,传销者丧失了最起码的理智,而只剩下对金钱的欲望,真所谓利欲熏心。二是利用信任进行欺骗。有情有义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道义,亲朋之间更应该追求情义,因情义而产生信任,但有时候,这所谓的信任太过盲目,于是不法分子就利用盲目的信任来欺骗。因此在传销活动中演绎了一轮又一轮的亲情骗局、友情骗局、乡情骗局。这不仅可恨,而且可悲。
左丘明曾经说过:“侵欲无厌,规求无度”,大意是:侵吞的欲望永不满足,贪求的野心没有限度。有些因传销被捕的人把责任推脱给那些拉他们陷入传销陷井的人,他们却不愿承认其实是他们自己的欲望导致他们迷失在传销的怪圈中。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传销的纪录片,最触动我的是他们的洗脑过程,一大屋子人在洗脑人员的鼓动下神志不清、手舞足蹈,甚是疯狂,而那些洗脑人员的鼓动无非是围绕名和利两方面展开,这两个字所产生的效应让我这个旁观者感到可笑,然而这种可笑逐渐转为可悲,最后油然而生出一种害怕。中国人常被世界人笑为无脑人群,盲从人群,而对这些评论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气愤,我们更应该去深刻反思:为什么一个显而易见的圈套能套住超过一千万的人群?为什么国家施加这么大的反传销力度,但传销行为却屡禁不止呢?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这是因为国人的贪心、愚昧、盲从所致。而要改变这些状况,除了国民的自我教育,还需要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家亲人陷入传销泥潭的例子有很多,同乡陷入传销泥潭的事件也不少。这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悲哀。我曾看过很多案例,其中最为困惑的地方是进行传销活动的人往往首先选择从家人入手,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家人会毫无理由地信任他们,但他们竟然愿意利用这种信任来完成他们的交易,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难怪说现在社会上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亲人间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之间呢。加强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反传销之路任重道远,因为有最大绊脚石利欲的羁绊,又有所谓情义的捆绑。但这并不意味传销之风难以平息,只要我们每个人理性一点,并时刻提醒身边人理性一点,更需要国家加强反传销宣传和依法打击力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传销活动会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