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满满的回忆】《赶驮》文/李鹏飞
【满满的回忆】《赶驮》文/李鹏飞
精华热点


赶驮
文∥李鹏飞
我的家乡
在苦甲天下的西海固
1972年被联合国
粮食开发署确定为
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村子四周山峰相连四沟八岔
有墩墩梁浪子坣窨子屲梁草湾梁寇师湾湾梁
这里海拔都在2000来以上
没有大道可走
全是羊肠小道
有人这样形容人们的出行
上山崖茬碰鼻梁
下山胡基擦屁股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送粪运粮
全靠驴驮马载肩膀扛
有一年暑假
我荣幸得被队长选准赶驮
经研究决定
出动八头驴驮运夏粮
早上天气湿潮驮运豆捆
下午天气干燥驮运麦捆
早上下午各四回共八趟
我当时感到无比光荣
又觉得责任重大
但还是给队长干脆利落地表态
坚决完成任务
于是
提前到保管员那里领笼嘴鞍子牛皮绳
再和饲养员对接
选定承担驮垛的牲口
造择的条件是
膘肥体壮的
爬坡坐坡能力强的
在饲养员的挑选下
共选了八头骟驴
第二天起得很早
来到牲口圈
在饲养员的帮助下
戴好笼嘴匹好鞍子
八头驴全副武装完毕
迎着晨曦朝墩墩梁方向赶去
驴队在前面活奔乱跳
我在后面甩响鞭子
放声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
歌声响彻月亮山麓缭绕葫芦河畔
不知不觉已走过五里多地
来到墩墩梁山麓的大湾子地里
刹垛师傅早已把八个豌豆垛子刹好
一头驴子可驮十二捆豌豆捆
也可驮十捆小麦捆
我把每个驴牵到垛子旁边
师傅穿着皮套裤,系着牛皮围裙
手里持一把榆木尖尖棍
活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
威武真彪悍
让人敬畏
他将一扇垛子拉起
搭在一侧膝盖上
一手扶着一手抓住绳滑子
膝顶手提
将一座小山搭到驴背上
八个垛子全部搭载完毕
白头顶领头走向集体场院方向
我站在最前面
挥舞鞭把指挥阵容
让它们把间隔距离拉开
以防道路狭窄出现碰撞
驴似乎很听话
间隔距离相差两三米
来到场院
我按照摞匠师傅的吩咐
拉开露在外面的绳头
御下所有垛子
抽出绳索并盘好八条皮绳背起
又赶着驴队向大山深处走去
在日落西山红霞飞起的时候
我唱着《打靶归来》的歌曲
经过IO多天的紧张劳动
夏粮驮运任务全部完成
向全队社员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摞起来了全队最大的麦摞
每当看到了威武霸气的大摞
似人动生美美得成就感
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
若要富先修路
乡村到处修通了道路
驴驮马载
被架子和马拉车所代替
马鞍子被骑挂在集体场窑的
椽架上被厚厚的尘土覆盖着
牛皮绳被松软的麻绳所代替
牛皮围裙和皮套裤被人们塞堵洋芋窖口
榆木尖尖棍早已捣了罐罐茶
但我一个假期的赶驮经历
让人终生难忘
成了我记住乡愁的砝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