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上鹊桥渡双星
此地葡萄甜万里
——茶庵寺村葡萄采摘节随想录
文/周宗国
金秋8月,是丰收的季节。一串串碧绿如玉的葡萄成熟了,进入了采摘的旺季。8月27日,巴东县茶店子镇茶庵寺村别开生面的葡萄采摘节活动,使享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誉的茶庵寺村更加名播乡外,美名远扬,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喜悦,给游客增添更多的甜蜜。

不知是儿时小学课文中神话故事的魅力,还是乡村休闲时聊天的效应,说到葡萄,总喜欢和天仙配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来连接配对。很小的时候,我家屋后有一树葡萄,那时称黑葡萄。葡萄藤顺一棵柿子树枝伸展缠绕,柿子树矮小,树枝向四边伸长,也成了天然的葡萄架。那时,农活休息时,老年人绘声绘色,津津乐道,什么农历七月初七,天下的鹊儿都上天为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俩在鹊桥上相会。天下的人们在这天半夜到葡萄架下就可以听见牛郎织女相见时的互诉衷情的呢喃细语。呆听如此趣谈,点燃多少梦想。在那无忧无虑的少儿时节,多少个七月初七午夜想溜到自家葡萄架下,听一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窃窃私语。其实,那事很简单,因为葡萄树就在屋后厕所旁几步路,到时称上厕所拉屎拉尿的,几步就到了葡萄架下。偏不凑巧,记得有几年这天下雨了,还有几次硬等半夜时间,却还没到九点钟,早就酣然入梦了。一觉醒来,只暗下决心:明年,明年,一定。记得一直进了初中才淡化了这个儿时的梦。现在看来有些好笑,但其实并不奇怪,当我们年过花甲时,陪着孙儿看电视,总让着他们拿着遥控板,看奥特曼、看喜洋洋、看光头强,直到他们进入梦乡。

揣着儿时的梦想,不觉走进了今天葡萄采摘节的会场。只好将时光难以碾碎的儿时梦想打包装进记忆的行囊,开始今天现场采访。
茶庵寺村委会文化广场东边,一块红底黄字的宣传展牌有一组数字吸引着人们:全村发展关口葡萄200多亩,建得好的标准化示范园10个,全村今年葡萄成熟可采摘共有26万公斤。这真不是个小数子,葡萄产业在这里已成规模,由此而产生的可观的收入,正在提升着村民们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林小龙的介绍,解答了人们一个疑问:这么多的葡萄,怎么吃呀,谁来吃啊?他很轻松而又自信地说,这里的葡萄通过村民在当地市场销售一部分,又通过村里鸿达种养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广开销路,有的邮购,有的自驾车进园自采带走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远销到江苏、广东、四川、西藏、武汉、宜昌、恩施等省、市。真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甜蜜蜜的葡萄走出了土家山寨,远“嫁”万里他乡,移“居”繁华的闹市别墅。
村委会东北方公路边,一棵漂亮的垂柳下,男男女女正在包装葡萄,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荡,树下是酷暑天难得的荫凉,有的在专心致志精选除杂,有的在袋包,有的在过磅打包。有的在眉飞眼笑地将包装好的一件葡萄递给喜笑颜开的顾客,旁边,无数个拿手机的和几个价位不菲的相机都正在调焦、按动快门,抢拍这难得不需彩排的美图美画。这里也真成了游人们的打卡地。
水泥公路向东延伸百多米的拐弯处,一束倒金子塔式的用水泥塑成的葡萄,虽是雏型,也显灵性。若再精雕彩画,自成本村标志性的塑雕。这里正对着“向良照葡萄采摘园”很有气派的迎宾装饰大门。一段廊道直抵向良照住房门前。这里显然就是10个标准化示范园其中的样板。村支书林小龙指着向良照门前一棵葡萄树说:“这一棵葡萄每年可收入三千元。”这个推介给在场人带来许多惊奇和兴趣。人们信步向良照的葡萄架下,观赏他的葡萄园,并留下了一张张采摘葡萄、品尝葡萄精美的照片。

采访中了解到,今年48岁的葡萄园主人向良照,2012年抓住精准扶贫的机遇开始发展3亩葡萄。当年,树苗、钢丝、水泥板儿等物资所需部分资金,获得了惠民政策的支持。3年后获得效益,也尝到甜头,他的胆子更大了。村支两委和县财政局驻村扶贫干部,了解了他扩大生产规模的决心,及时解决了他急需资金的困难发放贷款10万元,他更放手大干,葡萄面积发展到8亩。一份勤劳一份收获,葡萄产业使他获得可观的收入,2017年他成了全村勤劳致富、产业脱贫的先进典型。

向良照的堂屋里,他请的帮工正在精选包装、过磅打包。眼前精选的情景,人们都称赞他好过细,他对在场的人说:“我就是要保质保量,要讲良心,讲信誉,我的葡萄才走得远。”据他介绍,每年抢季节打尖抹芽、套袋、外包箱等活儿要请帮工,一年付帮工的劳务费2万多元。他每年葡萄收入约10万元左右,如今是左右逢缘,实在的小康人家,忙农活需要交通工具有农用车,休闲外出游玩有小卧车。但他不满足目前的现状,他有更远的打算,他盼望得到领导和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想实现葡萄园的改造升级,最好是加棚。他盼望更换品种便于提高品质和产量。他还说,要改变目前存在的靠天吃饭的那些因素。向良照的设想和盼望,可能是大多数葡萄产业户主的愿望。

茶庵寺村葡萄产业的发展,是全村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党支书、村委主任林小龙不仅是村民们满意的引路人,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实干家,他的8亩葡萄园就是全村葡萄产业很好的范例和榜样。

村支两委干部领头发展产业,做出样子,办好示范,对全村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采访中有洞坪村村民告诉笔者,他们村村委副主任吴斌峰,看见村委会驻地旁一块一亩五分地的葡萄园因户主外出打工荒废一年感到怪可惜,就与户主联系,征得户主同意后,他主动承担这个葡萄园的修复和管理。他利用自己的一切休息时间来打理葡萄园,请帮工人工割除满园有人高的杂草。他还走出去到茶庵寺村找葡萄专业户主向良照认真学习葡萄园生产管理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吴斌峰副主任精心管理,荒废一年杂草丛生的葡萄园起“死”回生,套袋的一串串葡萄挂满了葡萄架。8月下旬,笔者前往这个葡萄园采访,吴斌峰正在精心采摘、精选、包装,还热情接待一个个进园采摘选购的顾客。笔者自然品尝了他甜蜜蜜的葡萄。

如今,我们走在葡萄架下,谁还想去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甜言蜜语?哪里都是采摘葡萄,品尝葡萄的欢声笑语,甜蜜蜜的赞美声。

作者简介:周宗国,土家族,生于1950年11月,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人。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爱好新闻写作和随笔散文创作,著有文集《小草》。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