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
悠悠岁月,时光漂白了多少往事。可读小学时自己当了一回缝补组长的情景,却在我的记忆中成了永恒。离开幼儿园,不用午餐后再被阿姨(保育员)立即赶上床,熬那“漫长”的午睡;不用再被严厉的老师“斥令”双手放到背后,围坐着听那不知听过多少遍的童话。我们为得到“自由”无比兴奋,尤其是在课间休息和放学后,几个调皮的同学在一块,不是捉迷藏,就是“骑驳马”和打水仗。常常是一脸汗污,浑身泥土,像只小泥猴似的。崭新的书包、新置的衣服没几天就变得脏兮兮的,少不了被父母责骂一番。
上图:作者上小学时的照片
一天,课间休息时我跟马仁旗同学又玩开了。你拉我扯,你追我赶,闹得正开心时,忽然“嘶”的一声,糟糕,身上的新衫撕开一个口。这下可不得了,回家肯定要遭一顿皮肉之苦。为想一个向父母交待的理由,我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放学后,同学们都走了,我还呆在课室,马仁旗同学也内疚地陪着我。班主任余瑞清在给课室上锁时发现了我们,问我们怎么还不回家?知道我的衣服破了后,她回教务室拿来了针线。她让我把衣服脱下,然后一边缝一边轻轻地教导我。从农民伯伯如何辛勤劳动种出棉花,讲到工人叔叔怎样艰苦地将棉花纺织成布和裁缝师傅做成衣服,说一件衣服是用很多人的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惜它。衣服补好了,余老师又给我们讲雷锋叔叔的艰苦朴素、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她鼓励我们学习雷锋,自己动手洗衣补衫,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习惯。她建议我们组织同学成立缝补小组和修理桌椅小组,由我和马仁旗分别担任组长。回家后,我把当天的事告诉妈妈,她知道后并没有骂我,还做了一个红色的小针线包送给我,让我当好这个组长。
上图:作者当年就读的工厂子弟学校
在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两个小组的同学见班里的桌椅松了,就自己用钉子钉牢。同学的书包、衣服破了,自己动手缝补。学校对我们的活动给予表扬,还号召各年级的同学向我们学习。岁月匆匆,当年的同学或许对这事早已淡忘。然而,它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因为我由此开始懂得了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人间美德。时至今日,余老师在课室为我补衣衫的背影历历在目。余老师给我们讲的话,言犹在耳,经久不息。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都市头条海珠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