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身落红中尘,志在天上津 57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卑室窗寒莫怨天
春秋不住花木间
书台要坐十年冷
行笔方能胜神仙
朝为莲子,暮作红藕,丽了春塘,熟在清秋。自为参天木种,何掩蓬蒿所没?人有悟道之心,何畏红尘之累?秋浓之节,芳菲渐衰,不堪回首,时不我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追远,心花悟开。从宸宇之辽阔到万物之精微,从“天地位焉”到“万物育焉”皆有其灵,作为顶天立地之灵长与大千万象并行不背,其魂魄独灵,其思绪独阔,然其命运同体。古人上睹天文,下察地理,观花草鱼兽之物,抽其象为律,升之为“道”。

《中庸》又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语告之,参悟天地的三种境界即性、道、教。“性”,乃万物之本也,也就是事物之本来面目。万物皆有其性,如人有人性,物有物性,法有法性,皆不离其本体之性,故而“明心见性”乃是修道者之最高境界。“心与性”相结合就是心性,“灵与性”结合就是“灵性”,“人与性”结合就是“人性”。“性”为何物?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说“不思善,不思恶,”即是人之“本来面目”。《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灵性未开时为习性左右,灵之开悟即为本性自然。在道者看来,心即是性,性即是心,色即是空,空亦是色。《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其“天命”就是宇宙之心,而《道德经》中称之为“道”,《易经》则称之为“太极”。道是什么?《道德经》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深秋之境,山河换色,溪泉叮咚,草木凋零。大千世界之精微奥妙,日月星辰之变化有序,四季昼夜之阴阳寒署推进,无不为大道之用。百川归海,大漠云烟,万里沃野,云舒云卷,花开花落,四季嬗变,此非人力之所及矣,故而古代圣王先哲,道法自然,自垂拱而天下大治,不出户而知其兴亡。故而《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万象不失其性,故遵其道;万物不失其形,故利他不穷。性如虚空,包纳万物;道如父母,颐养万物。以无为之心处无为之道,故无为而无所不为;以有为之心悟无为之理,故有为而有所不为。为与不为,道中有德,义中有理,阴阳互映,太极如蒙,一唱一和,浑然天成。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