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魂与诗教
山东诗词学会顾问 郝铁柱
中华诗词是华夏民族创作的人类精神生活的文学艺术精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感人心动、情扬志昂、立德树人、凝魂聚力的社会教育功能。
感受到中华诗词穿越时空神灵魅力无限。古人在求生存、生活、生产过程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不足而咏之”,诗词表达油然而生。中华诗词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宋,流行于元明清数千年历史。主要经典:一是诗经。将诗作经,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二是楚辞。诗经作者不明,属于集体创作。流传的楚辞表明了屈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因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诗人应该是屈原,可谓是诗宗,而且与端午节链接,一年一度纪念,户户插艾,家家吃粽子,江河赛舟波及海内外。不少人不知离骚为何物,明知屈原是楚国人,却风从纪念,讴歌爱国情怀,成为华夏民族整体爱国主义概念。毛泽东一生学习研究屈原及其诗作,于1961年创作一首《七绝·屈原》,多次表述景仰至诚。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诗风神韵,从而达到前无古人的时代高峰。中华诗词古今两峰时隔二千多年,品读尝析俩人诗作,感受多方面何等神似如灵魂一体,似黄河一脉热流在奔涌。古有屈原问天,今有神舟探月。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词家、志士仁人、民族英雄以及帝王将相,星光灿烂,佳作浩瀚,积淀着民族神灵智慧,凝聚为中华传统文化王冠上的明珠,民族灵魂主要基因命脉。诗魂凝处系国魂,即我们幸福的精神家园。
孔子曰:诗无邪。诗言志,抒真情,中华诗词承载传递着亲民报国、修身立德、求真远志、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及惜时爱物、游艺挚爱等华夏元典精神和浩然正气。中华诗魂核心是强烈的爱国主义,丰富动人的情感,开放活跃的思维。精髓是广博深邃的哲理,是植根于心灵的活性艺术品。因而具有入心、动心、育心之魂魄魅力。经典诗词是精彩内容与美观形式高度和谐的艺术精品,以美动心,以情感人,节奏抑扬,韵律回环,对偶整齐,声情并茂且思接千秋,视通万里,吟诵在口,怡情凝魂,“其感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非其他形式所能比。“不学诗,无以言”,“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词社会功能概述,是儒家诗教的开山纲领。现代诗教内化功能:“立德、启智、健心、育美、燃情、创新”,是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工作会议总结的,创新二字可谓内外双修的综合功能。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诗教创始人,着力培育温柔敦厚的人物与社会风气,这是山东省得天独厚的特色教育资源。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入诗教也。”其理论基础是《中庸》学说,把中庸丶过犹不及作为为人处世的系统方法论与修身立德至高标准。为了培养这样的人,孔子编辑《诗经》作为首要教材。他还归纳出以诗教为始的伦理道德与人格教育三步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为通过诗的感兴,激发人的性情,培育仁义之心,经过礼法节制,性情归中正平和,气质温柔敦厚,经韵律言乐熏陶,玉成儒雅君子风范。
当代呼唤温柔敦厚的诗风、民风,现实亟需强化道德人格教育,以诗育人是入心铸魂的有效至善途径。习近平号召学诗,新颁《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把提升诗教质量列入第三项重点工程。山东诗词学会大会决议将铸造诗教山东品牌,作为走在前、开新局规划目标。大力推动诗词走向大众,服务社会,把艺术理想融入时代,以诗育人,立德树人,着眼提升国民人文素质和文明水平。党政领导重视是关键,山东省委宣传部率领省教育厅等八部门与山东诗词学会联合颁发鲁文明办〈2013)16号文件,决定在全省开展中华诗词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方兴未艾,中华诗词学会予以全文转发。我们进入新时代采取新举措,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至今山东诗词学会先后与43个县市区达成战略合作服务意向,其中30个已开展培训、采风、诗赛、编辑诗集和诗藏等项工作。诗花词蕾一路香,这是我们近期潍城区诗教六进感受的写照。让我们坚持不懈地汲纳中华诗词元典正气,强中固本,以温柔敦厚为特色的诗魂情操融入社会,注入民族复兴之洪流。
.
作者简介:郝铁柱,山东莘县人。历任教师、校长,山东省教育厅督学、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等职。曾任省政府副总督学、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山东诗词学会法人及副会长,现为顾问、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