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太平桥
文/张恒溶

在路边拦了一辆的士,要司机把我们送到太平桥景点。原以为太平桥就是新修的一座桥,不明白本地人为什么对历史遗迹醉翁亭不感兴趣,却喜欢这座桥。难道仅仅是求平安的迷信思想吗?带着疑问咨询司机,年轻司机侃侃而谈:“‘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滁州市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从当天凌晨到深夜,人们纷纷从城东襄河的太平桥上走过,祈祷平安幸福、风调雨顺和太平盛世。每年一度‘走太平’,太平桥上人潮涌动,有时达上十万人,场面十分壮观,还上过央视新闻。这也是当地比较有名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周边环境很好,全天免费开放,可以玩一玩。”听了司机的介绍,倒吊起了我的兴趣,很想瞧瞧全椒县人的文化习俗是什么样。说话间,就到了目的地。司机告诉我们就从街对面这座两层的仿古楼---贺橹楼进去就是。这时楼前小广场上很多人在跳广场舞。走进太平桥景区大门,只见耀眼的白炽灯下,桥头一个小广场台阶上五六十个观众层层席地而坐,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是什么戏呢?看那两个年轻女子的着装和听那唱腔应该是黄梅戏,至于是什么剧目,没听清楚不熟悉,应该不是《天仙配》和《牛郎织女》唱段,虽然我不会唱黄梅戏,但这两部电影的经典唱段还是比较耳熟。

站着欣赏了一小会儿,就上桥开始了我们夜游走太平桥的旅程。走上桥一看,哇,难怪全椒人如此自豪太平桥,这不是一般的过路桥耶,这完全是一座宏伟的艺术品!放眼望去,此桥全长估计有两三里,中间大概有两个车道,两边是人行道,桥面平坦宽敞,两边是大理石栏杆和浮雕;中间车道上空飘扬着一面面红色小国旗,两边人行道上建有层层门楼牌坊和飞檐翘角的楼阁,还有重重廊柱似风雨廊桥,是仿唐朝建筑。仰望桥上楼阁是五颜六色的灯光秀,平视从近到远,根根廊柱上金黄色的灯带在闪烁,让人目不暇接,恍若仙宫,仿佛到了南天门。太美太震撼了!走近一个双子楼阁,仰视辨认上面牌匾,只见左匾写着“吴楚冲衢”,右匾写着“江淮背腹”。桥下是河流,旁边和远处河道沿途栽的是垂柳。沿路有来来往往的行人,在桥的另一头有一波人在跳健身舞。桥上,风光旖旎,绚烂夺目,我和儿子边走边拍。走到桥头,中间有一条马路把对面高耸的太平阁断开,马路边停泊了几辆小轿车和做生意的三轮车。有商贩在卖水果和水,我们找男老板买了水,对卖水果的女老板说,等会儿我们把太平桥参观完了再来买。马路上树影婆娑,灯光迷离,来往车辆很少。过了马路,走下太平台阶,只见一个较大的广场,有很多摊贩在做生意,有射击气球、套竹圈的,有卖娃娃玩具的,有小孩的碰碰车游乐场,有几个小孩在里边开碰碰车;有一个迪士尼气垫儿童游乐场。我们首先参观了广场建筑---太平井,井建在一个仿唐古亭里,朱漆廊柱金色琉璃瓦,屋顶环绕着白色灯带,亭子外形小巧精致。亭里边白墙黑板上有关于太平井的介绍,太平井则用铁架子罩着,晚上看不清里边的井水。广场音响里飘荡着悠扬的歌声,好像是唱的一首爱情歌曲:我心爱的姑娘来了……太平桥尽头是一座大概六层楼高的太平阁,金碧辉煌。整个广场环境让人悦目,温馨浪漫。母子俩想在广场玩下射击,结果发现摊位没人,远望一堆人围在迪士尼气垫儿童游乐场,好像在争吵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城管在跟几个商贩在说什么,后来城管走了,人群散了,只见一个老年妇女和一个老年男子把迪士尼儿童游乐场气垫的气放了,刚才还喜乐十足的魔法王国儿童游乐场霎时变瘪了。一问说是有人举报不让经营。我们只好拾级而上登上太平阁,这是广场上也是太平桥上的最高建筑,连底座一起六层楼高,台阶有几十层。最上边有个牌匾挡在阁楼前,似乎不让进。我们只好在台阶中间以太平阁为背景照了几张合影,周围灯光如白昼,照相效果还不错。

良久,射击和套圈的年轻女老板回来了,我们玩了一下射击,射中了一些,儿子得了一个布偶。女老板很慷慨,还送了几发子弹给我们打。我看见旁边有套圈和奖品,想试试我们手准不准,和儿子一人套了三个圈,我套中了一个青蛙王子,儿子套中了一个玩具。看到时间不早了,我和儿子告别女老板,想再欣赏下太平桥周边景色。走进小巷,有仿唐式建筑的茶楼;走下马路水泥台阶,沿着两座桥之间的水域在垂柳遮阴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欣赏了桥下水波,倾听了水中蛙鸣,从旁边视角拍了几张太平桥的周边夜景,又是另一种美。走上马路,我们履行诺言,找马路边的女老板称了几斤水蜜桃、李子和葡萄带回酒店准备和大姐分享。延续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太平”,确实是一种美好的习俗仪式。沿路返回,母子俩再走一次太平桥,希望家人幸福安康,心想事成,祝愿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出了贺橹楼大门,马路对面一个规模宏大的广场上有一个高大巍峨的三层三个门的汉白玉牌楼,中间那层牌匾上写着“国泰民安”的楷书,周围绿色的行道树上灯带玉树银花,煞是好看。有些全椒人在广场上锻炼身体,有些小孩在骑自行车,有些大人在跳交谊舞。一片祥和安乐的气氛。哦,太平桥,美丽的桥,欢乐的桥!

张恒溶:曾用名:张萍。北师大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伍家岗区文联挂职副主席,区作协理事,中国诗歌网会员,思归客会员和特邀作家;曾是宜昌市第四届语文学科带头人,区王芳名师工作室成员,区语文中心组和评价组成员。有多篇论文、案例、试卷、诗歌获国家、省、市、区大奖;有多篇论文、案例、诗歌、散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报纸和多家网络公众平台上;在新浪、网易、腾讯、多多平台、宜昌教育云建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文学博客和空间“恒溶独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