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64)
诗║李耀文
第八章~第五节
红巾军聚众起义
十三年败于元廷


反元韩山童,外加刘福通。❶❷
一三五一年,准备起反兵。
正在筹备时,不料走风声。
遭元军镇压,杀死韩山童。
刘福通突围,免强保性命。
召集白莲教,余部再集中。
五月初三日,起义便发动。
一举占颖州,气势很迅猛。
头裹红头巾,开仓济贫穷。
故称红巾军,得百姓赞拥。
队伍迅扩至,几万人之众。
在其带动下,各地纷响应。
多支红巾军,共同打元兵;
元廷见此状,急调强军迎。
六千色目人,阿速军组成。❸
又调来汉军,共把红巾攻。
元朝阿速军,原本是精英。
至元末腐化,战斗力不行。
与义军交战,一打便溃兵。
义军连攻下,毫州和项城。
而后又攻占,息州光州等。
兵至十余万,地盘在扩充。
一三五五年,红巾刘福通。
将山童之子,接至毫州城
拥立小明王,国号为大宋;
一三五七年,刘福通乘胜,
将兵分三路,攻打元朝廷。
义军曾一度,占领汴梁城。
将其定国都,红巾达鼎盛。
然兵太分散,用时难集中。
没有根据地,地盘不稳定。
计划乏周密,难抵元军攻。
苦战十三年,最后败元延。
红巾军灭亡,刘福通牺牲。
元经此打击,已在飘摇中。
注:❶韩山童(?—1351年),祖籍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他出身白莲教世家,祖父为白莲教主,因宣传教义被谪徙永年(今河北永年县)白鹿庄。韩山童继承祖父遗志进行传教工作,声称天下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后结识颖州人刘福通,刘等称其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藉以鼓动百姓起事。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为开辟南北水路强征15万民工挑河筑堤。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在河北永年白鹿庄聚众宣誓起事。部众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被称为“红巾军”,韩山童被推奉为明王。
县令闻讯急调数千军队围剿起义军,韩山童被俘,旋被杀。韩山童虽死,但他点燃的起义火种使元末农民大起义燃起熊熊烈火。
❷刘福通(1321—1366),颍州(今安徽阜阳界首市)人。元末红巾军领袖。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 ,与韩山童以白莲教组织起义,事泄,韩山童被杀。后举兵占颍州。继克朱皋、罗山、上蔡、真阳(今正阳)、确山、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潢川)、息州(今息县)等地。部众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十五年,迎山童子韩林儿至亳州(今属安徽),立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自为平章,不久任丞相,进封太保,掌握军政大权。当年十二月,亳州失守,迁至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遣李武、崔德攻陕西,毛贵取山东。十七年夏,遣关先生、破头潘等趋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趋关中,毛贵由山东北上。十八年五月,率兵克汴梁(今河南开封),以为都城。次年八月,汴梁为元军攻破,退回安丰。二十三年,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他与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安置滁州(今属安徽)。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被朱元璋部将廖永忠沉溺于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江中。一说二十三年在安丰阵亡。
❸阿速军。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阿速,蒙古语意为“守卫”,史籍亦称阿思、阿宿、阿速惕、阿速特。阿速人是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持波斯语,信奉东正教,内蒙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