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山麓白龙寺
千年古刹展新姿
曾祥裕
风水是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一门学问。
佛教建筑在选址与布局上,也遵循“道法自然”、“藏风聚气”的法则。

曾祥裕风水团队浙江人文地理考察行至富阳,走进千年古刹白龙禅寺,对其选址以及布局,作了一番调研。
白龙禅寺位于浙江省富阳市高桥镇,地处杭州近郊,富春江畔,白龙山麓,是融禅、净、密于一体的修持道场。
据光绪三十二年《富阳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宋高宗乾德二年(964年),清泰禅师建,即玉龙山法去云院,治平二年改今额。明洪武年间并永宁寺,正统年间由县北安辰里净觉院僧玉山等复兴住持,于景泰元年九月僧玉山重建殿宇为最。隆庆中戒僧昂和尚,建后殿,旋圮。

万历三十六年,僧圆渭重建。崇祯十年僧大顺增塑罗汉、伽蓝像,立山门。清顺治十二年,僧大盛募塑大佛三躯。”
白龙寺在明清之际,曾几经兴毁。1960年,主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坍毁。
1992年11月,杭州市政府批准恢复白龙寺为宗教活动场所。1993年11月白龙寺奠基重建,同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额“白龙禅寺”。
我们从白龙禅寺后龙山观察,步入林荫小道,翠竹摇曳,凉风习习,流水叮咚,鸟语欢鸣,真是修行雅致之地。

文人墨客笔下的白龙禅寺诗中有画。
邵士庄的《重游白龙山寺》:
“群峰缥缈接连天,
路入盘遥引碧泉。
松老层岩常带雨,
支深古洞更生烟。
绀园隐见珠客出,
宝刹虚无佛日悬。
拄杖山僧隐客话,
不教惊起白龙眠。”
我们观察所见:
白云古刹所倚后山饱满如金星,其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穴立中脉之上,明堂开阔,面朝富春江。
背山面水,左右有护砂,这是中国建筑布局遵循风水理想模式“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广泛应用。
整体布局井然有序,分三线两块,中轴线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藏经阁;左线为钟楼、地藏殿、客堂、祖师堂、齐堂、僧房;右线为古楼、伽蓝殿、念佛堂、厢房等。
寺院东侧为禅堂,西侧为内院寿修道场。
从建筑立向上来看,白龙禅寺主体建筑坐北朝南,而山门却是往东开的,这是因为白龙寺南端紧靠陡峭的山崖,不利开门。
这是因地制宜的权变之举。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白龙禅寺隐藏在深山之中,静卧于山峦之间,面朝富春江,与清风明月相伴,晨钟暮鼓,是富阳城北不可多得的一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