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桌上的“角色”与“眼色”
胥全迎
我们的生活中,免不了与“酒桌”挨挨蹭蹭,只不过是频率高低不同罢了。 虽是同上酒桌,但酒桌上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主要分成二类:或是“主人”作东请客,或是“宾客”被邀赴宴,也就是有“主人”和“宾客”之分。
但是同是作为“宾客”被邀赴宴,大多数酒桌上还是有“主宾”与“宾客”之分的。
什么是“主宾”呢?意思是指主要的或首要的宾客。
这里并不是将客人分什么等级,而是“主人”或按年龄、辈分排序,或根据请人办事、答谢等等其他因素考量的安排,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并约定俗成的。所以,在酒桌上明确自己的“角色”,十分必要。
可能你会说:这些个道理大家都懂的,不必多说吧。
重点来了,我先说这些,就是为下面的话作铺垫的。
我们明确了酒桌上的“角色”之后,就得有相对应的“眼色”,如此,才能将这酒桌上的“戏”,演得尽量完美。
“主人”的“眼色”。
“主人”是东家,是请客的主体,你的职责是让“主宾”满意,同时也让其他“宾客”高兴。向各位逐一介绍来宾,尤其是介绍“主宾”时多说几句,以示“突出。要眼观全桌,把控全局。展开话题、进行互动,既不能“冷场”,又不能失控。“主人”自己要逐一敬“主宾”和“宾客”的酒,以尽地主之谊,表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宾客互动不太“圆润”时,及时介入打个“圆场”,皆大欢喜。上桌的菜肴,应主动地请“主宾”先尝,注意及时地为“主宾”添酒、夹菜。当然还要招呼好各位“宾客”等等…
等要上主食时,应请“主宾”定夺,这样显得尊重。席散,将“主宾”送出店(厅)门之外,礼毕。
“主宾”的“眼色”
“主宾”是酒桌上的“主角”。“主宾”对“主人”和其他“宾客”的“恭维”与“客套”,应表示感谢和谦让,表示出应有的尊重。不宜有“理所当然”的言行表现。在自己讲述话题时,适而可止,不宜忘乎所以,注意把握分寸…一句话: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这样,让“主人”与“宾客”对你这个“主宾”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显示出你这位“主宾”的“格局”与素养。
待酒足饭饱又聊了一会之后,应该适时地向“主人”提出“今天是不是就这样吧”之类的提示,“主人”总不能这样说吧?这样可避免太长时间的拖延,各回各家,好戏散场。
“宾客”的“眼色”
作为“宾客”受“主人”的邀请赴宴,不能只是“甩个大膀去、抹个油嘴走”的“走过场”,在这场“戏”中,是有“义务”、有“任务”的,也就是要有“表演”的。
首先,你作为“宾客”,不要冒不头风地乱坐位置(“主宾”的置于“主人”的右手位)。如果你不想犯错,就听“主人”安排即可。

其次,要注意聆听和观察“主人”、“主宾”的讲话及言行,对“主人”及“主宾”的讲话予以积极的回应,如点头赞许、适当的话语附和。切忌只顾自己吃喝,或者与其他“桌友”长时间的交谈,完全忽视“主人”与“主宾”的存在。
再次,你要让“主人”和“主宾”这些“主角”有讲述话题发挥的空间,顺着他们的话即可,无须无谓的争辩,避免难堪局面的发生。还不能漫无边际地夸夸其谈。喧宾夺主。
更重要的是切勿与“主人”及“主宾”的话题作梗。因为请你来,也需要你“捧场”的!何为“捧场”?也就是让“主人”与“'主宾”有面子呗。你让“主人”和“主宾”下不了台,很难堪,这不是“砸场”吗?你这样的“宾客”,“主人”下次还会请你来吗?
我们在生活中,免不了要请客当“主人”, 免不了被邀请当“主宾” 、 “宾客”,“角色”是经常变换的,扮演什么“角色”,就唱好你这个“角色”应唱的“戏”,不“失位“,不“错位”,不“越位”,对谁都一样。 所以,我们常说“应酬应酬”,这种“应酬”实则上是在享受口福、加深感情、分享友情的同时,也是比较费时费神费感情的。这也是我们社会交往中的需要!不是有一句名言吗:人生就是一场戏。
我这里讲的是一般的酒桌上的部分“礼仪”。
至于发小呀、同学呀、战友呀、铁哥们呀等聚会,当然就顾不了这些“礼仪”, 率性而为,怎么“闹”都行呐!

作者简介:
胥全迎,笔名羊羊有草。副研究员,北师大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曾任市属国企厂长、党委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