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六十六)
前文说到,肖华将军在激烈的战场上亲自吹响了冲锋号。有读者朋友就质疑了,将军虽然身经百战,而且能文能武本事大,那也不一定非得会吹号呀,那一定是经过专业训练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会吹号的。你就编吧。
您还别不信,肖华将军真的会吹号而且吹得相当好。
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家境贫穷的肖华成绩特别好,尤其是文章写得好,深受老师的喜爱。学校成立鼓号队的时候就指定他学吹号。后来学校搞了吹号比赛,他还得过第一名。
肖华13岁的时候,泥瓦工出身的父亲因为搞红军的地下交通站而被国民党军抓去杀害了,连同母亲也一起牺牲了。
肖华就参加了红军。
到了红军,肖华的这个特长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吹号的技能远远超过一般的司号员,所以他时常下部队辅导那些还在集训的新司号员。

从30年代开始,肖华就陆续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委(师长吴高群),红15师政委(师长陈光)。
1935年1月,肖华指挥红军先遣部队首渡乌江。乌江两岸巉岩突兀,江水湍急。几次用竹排偷渡都失败了,但是有两只竹排趁浓重的夜色靠上了北岸,十几名红军战士悄悄地潜伏在了悬崖的下面。
第二天清早,红军利用江上弥漫的大雾突然发起了总攻。数十只竹筏奋力冲向对岸。夜间已经偷渡过江的红军战士也配合主攻部队发起冲锋。红军的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
敌军的轻重机枪以密集的火力封锁着江面。突然,正在吹号的司号员被对岸射来的枪弹击中,一头栽倒,冲锋号声戛然而止。

这个时候,肖华奋不顾身地冲过去拾起地上的军号,迎着对面密集的弹雨,鼓起腮帮用力吹起了冲锋号,嘹亮激昂的冲锋号再一次响彻乌江峡谷。
在军号的激励下,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一鼓作气拿下了对岸的乌江阵地。
后来,在1935年5月的红军17勇士抢渡大渡河的战斗、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肖华一次又一次地亲自吹响了冲锋号!

因此,在日后的红军和八路军的战斗生涯中,肖华都喜欢带着一支军号。
在解放战争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毛泽东亲自接见第四野战军师以上干部,并设宴慰问他们。毛泽东对已经担任第13兵团政委的肖华说,还吹号吗?
肖华笑着说,现在部队太大,吹号指挥不动了。
肖华向毛泽东敬酒,毛泽东看着肖华,深情地说:“肖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抗日战争时期,肖华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委。又兼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边纵队司令。
肖司令率部来到山东的德州,一面对日作战,一面招兵买马,扩大抗日队伍。
一天,一个孩子找到了肖华,说要当八路军。孩子说他叫李安甫,12岁了。他态度坚定执着,说他的两个哥哥都在台儿庄战役中被日本鬼子打死了,他要替兄报仇。
肖华看着这个长着一个稚嫩的娃娃脸,身高不足1.2米,面黄肌瘦的小孩,不禁犯了愁,不收嘛,孩子身世可怜,看着又乖巧机灵;收下吗,他能干什么呢?

忽然,肖华灵机一动,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只军号问李安甫,你认识这个东西吗?
李安甫眨巴着眼睛,故意辨认了一会儿,说,这是铜号吧?
肖华说,对,是铜号。但是更准确的名字叫军号。这样好不好,你呢,如果能吹响这只军号,我就收下你当八路。
孩子心中窃喜,这真是瞌睡极了,偏偏有人送来了枕头。他在学校的时候正好就是鼓号队的号手,而且是首席号手。

只见小孩拿起号,颠过来倒过去地看了一下,又鼓足腮帮,吹出了一声像牛叫一样的怪声。然后说,首长,这一下您该收下我了吧?
肖华说,这那能行,你这不叫吹号,是吹牛角。
孩子说,那要怎么吹啊?
肖华说,你得这样——说着他拿起军号,吹了一段“迎宾号”。
小孩说,那我也能学。他接过军号,也吹了一段同样的号谱。这一下把肖华给听愣了,说,好家伙,你这孩子,你这是在耍我呀!
说完当场拍板,李安甫我要了,到特务连去当司号员!
说别人是孩子,其实那个时候的肖华自己也是个孩子,只不过是个22岁的大“孩子”。但此时的肖华已经是当了5年师首长的“孩子”了。
长征途中,肖华的警卫员牺牲,上级派了一名新的警卫员。见警卫员紧张得不敢抬头,肖华就问他多大了。
警卫员说,20了。肖华笑了,那你紧张什么,你比我还大一岁呢。
警卫员这才抬头看了看肖华,心里说,都说首长年轻,果然如此。
肖华慧眼识珠,那个12岁的李安甫果然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后来不仅当了一名出色的司号员,还是一名著名的神枪手和一名威震敌胆的侦查员。

他曾扮成一名小学生亲手击毙了日军一个来某小学装模作样搞“中日亲善”活动的日军大佐军官。
在李安甫的军旅生涯中,死在他“神枪”和“冷枪”枪口下的日军高级官佐的人数就达到了7人。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安甫立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等战功无数。有人开玩笑说,李老身上挂满的军功章足可以当一件防弹衣了。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李安甫到了北京。他又被授予了沉甸甸的金光闪闪的抗战胜利纪念勋章。
他登上了天安门,参观了军事博物馆,来到了国旗班,亲手抚摸并亲吻了那面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

李安甫,抗日老英雄,他还是那样,不足一米二的身高,一张已经刻满了岁月沧桑的娃娃脸。
以至于我们国旗班的护旗战士与他合影的时候,不得不蹲下来。即使这样,卫兵们也与李安甫一样高。
致敬,我们的老英雄,致敬,我们的小号兵!
说起军号,笔者不由得又想起与军号有关的有趣的故事。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