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中相人
尘清
在当下物质充裕的日子里,吃喝已被人们当成小事一桩。可是,对动物们而言,吃喝乃是顶顶重要的大事。从昆虫到大象,哪一个物种不是把吃喝当着生命的第一要务。从生到死,苦乐甘甜,尽在吃喝之中。舍此,生命和种群就不能延续。
既然吃喝对生物们如此重要,是维系自身存在的本能,是生命的第一需求。那么,动物们对待吃喝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而言,存世的食草动物,普遍性情温顺。它们依群而居,结伴而行,以草和植物茎叶果实为食物来源,向大地母亲索取,绝少与同类争食。
而食肉和杂食动物就不同了。
它们奉行丛林法则,巧取豪夺,弱肉强食。即便在同类当中,也是强者为王,强者拥有进食的优先权,弱者只能候在一边,等着残羹剩屑。就连草原之王狮子,吃相也很难看。它们一边进食,一边瞪着眼睛低吼,警告地位比它低的同类,别来抢食。而冷血动物如鳄鱼和蛇类就更加暴力和血腥了。它们同类相残,大魚吃小魚,大蛇吃小蛇。有的甚至吞食自己的幼崽,如巨蜥和黑魚。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具有文明进化史的生物。他们依仗高度发达的智慧,建立了社会组织,成立了国家,制定了社会管理制度和人际交往的各种礼节礼仪。
似乎人类在对待吃喝问题上已经摆脱了动物的原始和本能,个个都是谦谦君子了。
其实不然。既然吃喝是动物生存的本能,而本能是基因遗传的。人类的文明教化也不能切底抹去人作为动物的基本特性——为自身存在而攫取食物。只不过这种本能被文明进化掩盖得较为隐蔽罢了。
局中相人,吃饭看人品。仍然是初识者了解对方性情格局的一个直接的窗口,而且较为准确。
我们习惯把聚餐和招待客人称之为饭局。饭局上遇到的人形形色色。大家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就从这里开始。
仔细观察进餐过程中的行为,人的品性和优缺点也就不知不觉地呈观出来:那些在菜盆里翻菜挑菜扒拉菜的人,或者把自己喜欢吃的菜肴占为已有的人,或者举着筷子在空中游移、等待菜品转到自己面前的人,或者到别人面前去夹自己喜欢吃的菜的人,通常都比较自私和自我。而自私和不顾他人,恰恰是生物本能在对待食物中的自然流露。而那些进餐过程中动作幅度过大,或者大嚼大咽、喝汤发出很大声响的人,通常不够内敛,或者缺乏礼貌修养。
这些统称为人的吃相。吃相难看的人,其人品修养大多差强人意。若是作为工作或潜在的合作伙伴,就要斟酌和重视了。
有一位老板,对自己新进的一位女员工的能力很欣赏,准备提拔重用她。一次带她出席一个招待宴会,女子在用餐过程中的一个行为,让老板大为惊讶。她把一只澳洲龙虾的一半拖进自己的盘子里,独自享用。老板据此断定该女子骨子里是一个自私和难顾大局的人,随即放弃了提拔她的念头。
中国人习惯把饭局叫酒局。酒局实际上就是人性表演的舞台。推杯换盏之间,高雅的,粗陋的,自私的,自负的,内敛的,含蓄的,诫恳的,豪情的,霸道的,狡猾的,阴险的,都能找到对应的脸谱。
因此,酒局绝非一汤一饭和一次聚会那么简单。
一次酒局,偶遇一人,可以开启你和对方一生的友谊或者爱情,也可能是一项事业的良好开端,从而改变你人生和事业的走向。
对于我们这个注重人情世故的社会形态而言,社会资源的相互借力,有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在酒局中!
酒局中的角色意识非常重要。屁股决定脑袋。若是自已做东,作为主人,就要尽量照顾客人的情绪,不要自吹自擂,自我炫耀,包场子。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个世界上,唯一不缺的就是比你能力强的人。即便事业小有成就,也要知道收敛,防止遭人忌妒。若是出席老板和上司的酒局,那就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分寸了。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对你的日后非常重要。敬酒中和上司的简单交谈,他们对你的一句简单表扬和肯定,一个眼神和表情,或许就能透出重大玄机。
有的酒局风诡云谲,谨防被人暗算。同事聚会,不谈工作;竟争伙伴聚会,谨防泄露已方工作秘密。有的酒局本身就是圈套和陷阱,金钱美女、利益交换尚在其次,谨防被人抓住你的七寸,锁住你的命门。
酒局中情绪爆棚,开怀暢饮,往往险象环生。前几年一位央视名嘴,就是在这样的酒局中遭遇人生的滑铁卢。他在醉眼朦胧中胡言乱语,结结巴巴说出了后悔一辈子的台词,被人录了视频,从此万劫不复。
中国历史上最危机四伏的酒局,当数鸿门宴了。
鸿门宴上,众相毕露: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拔剑助兴,意在保护刘邦;而项羽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还在酒席上口无遮拦,出卖了内线曹无伤。范增以剑碎玉,从此对项羽失去信心。
而刘邦的护卫樊哙在危急时刻,持剑带盾闯入局中,以他的勇武胆识,镇住了楚霸王项羽,为刘邦脱离危局创造了机会。刘邦借口出去方便准备逃跑,又担心不辞而别失去礼貌,犹豫不决之间,樊哙急了,对他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魚肉,何辞为!”。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刘邦随即策马逃回坝上,躲过了人生一劫。
鸿门宴后,刘邦对樊哙更加信任,引为心腹,封他为大将军,左丞相,死后谥封为武候。
局中相人。饭局、酒局,看似寻常一事,若能参透其间奥妙,那就不是吃一顿、喝一顿那么简单的了。

作者简介:尘清,原名:张建龙。曾任县区检察长,现为中国检察官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