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 忆 人 生
文/陈传荣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差,那时能上高中的人不多,虽然家境贫寒,但我的父母仍然牙逢里挤钱,让我们兄弟三人不失去读书的青春时光。1975年我高中毕业,那年代有这样文化之人并不多,实指望回乡有我用武之地,可事与愿违;即便有文化,无攀附,无通途实在难行!因为我兄弟姊妹多,家庭贫困,逼迫去学瓦工。这组诗也反映了那时代很多学生返乡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带来生机,人间正道是沧桑,是金总会发光,在党恩浩荡,惠民政策的普照下,意想不到实现了我们的心愿,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风气过去了,农民的孩子只要发愤苦读,就能出人投地。儿辈们的努力,使我们过上今天美满幸福的生活,百感欣慰,回忆过去,看到现在,展望未来。
——题记

一
黉门勤奋十多年,
立志担当大任肩。
无势无钱空守望,
返乡归里苦耕田。
二
家境贫寒怎梦圆?
埋头苦干志当先。
一心一意甩穷困,
只待春风换貌颜。

改革开放幸福泉,
百花争艳色尤鲜。
多亏党的扶贫策,
赋予勤劳致富天。
后裔人才万万千,
送来科技润心田。
农村都市民居乐,
日子安康福寿添。

【作者简介】
陈传荣,江苏省高邮市人,农民工。虽早已年过花甲,但酷爱文学创作的劲头愈发旺盛。打工之余,常常写一些有关乡村、乡情、乡愁类诗文,已有多篇(首)文学作品见诸报端或网刊。相信自己的文字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人生对生活的真情流露,是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情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