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中积 张泰群
整理/王俊
朱献(1903——1947)母子两代抗日英雄。海南省澄迈县第三区白莲乡(今属老城镇)潭池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在潭池小学读书。1939年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琼崖纵队前身),任总队附马白山的传令兵。1941年调到地方做党政工作,任中共澄四区委、澄三区委组织委员。他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先后恢复和建立中共潭池、玉楼、夏社3个党支部,发展吴文芳、吴清福、姜大定、姜维华、李瑞新等2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动姜维腾、林廷良、吴伯起、李大清等36人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在海南岛抗战最艰苦、最残酷的严峻时期,临危受命,于1942年2月出任中共澄三区委书记,带领安仁、东兴、白莲、老城等4个乡人民开展抗日救国斗争。上任后,建立澄三区抗日常备队并兼任队长。1942年下半年,潘江汉、陈义清(陈岩)率领第4支队主力挺进澄迈县第三区南凿肚一带。南凿肚是中共澄三区委经常驻扎的地方,朱献带领澄三区人民抗日武装积极配合琼崖独立总队第4支队主力行动,白天分散,夜间集中,偷袭日伪区乡维持会,骚扰日军据点,伏击、袭击分散行动的小股日伪军,严惩汉奸,打得日伪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一时间,日伪军不敢独自行动,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有力地策应琼文根据地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也有力地支持了六芹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墙壁。从里往外观望打鬼子。)
1942年10月下旬,第4支队转战临高、儋县(今儋州市)后,第1支队第3大队即将挺进儒万山(亦称亚挽山)。朱献按照中共澄迈县委指示,筹划着区委和区常备队配合第3大队开辟儒万山抗日根据地的方案。朱献带上县委书记李独清给“妚歪三”关于支持人民抗日武装的亲笔信,找儒万山土匪首子妚歪三,谈老乡情、亲戚之情,谈民族大义,晓之以理,重申去年他与中共澄迈县委口头订立的“约法三章”之协议。经过一番努力,妚歪三表示遵守互不侵犯协议,不干扰人民抗日武装在儒万山的活动,不让国民党顽固派叶丹青部、日军进山,不损害山中老百姓的利益等。妚歪三的“三不”态度,为开辟儒万山抗日根据地扫除了最大的障碍。1942年10月底,第1支队第3大队开进儒万山后,在中共澄三区委、区常备队和中共澄二区委的配合下,开展打击国民党顽固派、拔除伪顽据点等工作。大队长李高蕃在攻打澄三区大尾村顽军据点战斗中英勇牺牲;接任的大队长颜灼新,不久在对日军作战中也光荣牺牲。朱献在配合第3大队拔除敌据点作战的同时,恢复和重建南凿肚一带文南、南轩村等5个中共支部,成立了安仁、东兴、白莲、老城等乡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白皮红心保甲民主政权,健全完善地下交通站、交通线,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开展筹粮筹款,做好迎接第1支队进驻儒万山。第3大队和澄三区委、琼二区委,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重大牺牲,儒万山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老城镇南凿肚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枪眼”)
1943年1月,第1支队支队部和第1大队进驻儒万山,接着总队部直属医院、军械厂和总队部新闻电台也先后西迁儒万山。第1支队主力在儒万山站稳脚跟后,琼崖特委、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部也随后迁入儒万山,不久转移至六芹山根据地。在“坚持内线,挺出外线”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建成了儒万山抗日根据地,儒万山成为沟通琼文地区和琼西地区的重要枢纽。朱献为建设儒万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献带领人民广泛开展抗日救国斗争,日伪军在澄三区的人员财产损失严重,使日军恼羞成怒,于1943年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7日),抓走朱献的母亲庞氏和妹妹朱妚尾,囚禁于白莲日军据点内,企图逼降、诱降远近闻名的孝子朱献。首先派人传话,只要朱献放弃共产主义信仰,脱离共产党的队伍,不再参加反日抗日活动,立即释放母亲和妹妹;如果想参加“政府”工作,白莲维持会会长、澄迈县地方警卫队队长任你选;如果坚持反日抗日,母亲和妹妹的生命安全难以保证。消息传来,他痛心疾首,挥笔在油印本《论持久战》一书扉页上写下“自古忠孝难两全”,表示了他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决不动摇抗日的决心。此招无效,日军改变手法,用种种手段,逼迫朱母给朱献捎口信或托人代写劝降信。但是,有家国情怀深明大义的朱母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敌人:“日本军队不远万里来侵占海南岛,烧杀抢掠我村庄财物和兄弟姐妹,我儿子当共产党,参加人民抗日游击队是我让他去的,劝他放下刀枪不抵抗,那是白日做梦!”日军一计未成,又施一计。在白莲、老城等地赶集的日子里,将朱母和妹妹捆绑着游街示众污辱人格,同时以此为诱饵又暗藏伏兵,诱使朱献率部来解救,乘机摧毁朱献领导的澄三区委和澄三区人民抗日武装。朱献识破日军的阴谋诡计,敌强我弱,率部救母是自坠陷阱,只好强忍悲痛未鲁莽行动。在白莲据点里,朱母和妹妹遭受日军各种严刑拷打,日军用最卑劣、最无耻的手段摧残着朱母庞氏和妹妹朱妚尾,受尽凌迟折磨。母女俩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日军没有得到什么。同年6月,于白莲墟旁南边被日军杀害,并抛尸荒野。噩耗传来,朱献顿时真如万箭穿心,痛不欲生。第3大队和澄三区人民抗日武装的同志们纷纷请战,要为朱母庞氏和朱妚尾报仇。朱献默默无语,沉痛写下誓言:“牢记母训,继承遗志,坚持斗争,抵抗外侮!”
日军对朱献恨之入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到处搜捕其近亲家族之人,妄图斩草除根。同年10月,日军突然进村抓捕堂兄朱宗信、堂妹朱XX,严刑毒打至死。1943年间,白莲乡抗日民主政府李作芳、李传仁两任乡长相继被日顽杀害,日军疯狂对民主村庄进行“扫荡”,白莲大地到处笼罩着一层恐怖的阴影,数人婉言拒任乡长之职后,朱献服从组织任命,兼任白莲乡乡长。1944年1月,日军全部拆除朱献房屋,将其木、石、砖、瓦等材料运到白莲墟建设日军据点。无家可归的胞兄朱宗惠是中共地下交通员,无奈举家迁至玉扬村地下交通站居住。妻子李如仙跟随朱献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战胜利后,朱献仍任中共澄三区委书记、白莲乡民主政府乡长。他带领澄三区人民参加解放战争,多次组织人员割断敌人的电话线,破坏美伦桥,经常使敌人的公路交通和电话联络瘫痪;积极筹集钱粮各种物资支持琼崖纵队作战,朱献成为敌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除掉。1946年2月国民党46军主力进入澄迈“清剿”在六芹山根据地的琼崖纵队和澄迈革命根据地村庄,其未满周岁儿子朱小和胞兄朱宗惠一家4人,被国民党兵围捕毒打迫害致死。
1947年6月12日,朱献等人在白莲乡儒林村活动时,有坏人告密,突然被老城乡国民党乡兵30多人包围,为掩护其他同志脱险,只身阻击牵制敌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粉身骨碎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家为国的朱献及其母亲、儿子、胞兄、嫂嫂、侄子、胞妹、堂兄、堂妹等9人先后被日军、国民党军杀害或迫害致死。
1951年12月16日,中共澄迈县委、澄迈县人民政府为朱献烈士修墓立碑,碑上镌刻着时任县委书记张光兴亲笔写的“朱献同志: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1993年冬,因为修建环岛西线高速公路,中共白莲镇委、白莲镇人民政府、中共白莲镇潭池村支部委员会、白莲镇潭池村村民管理委员会,将朱献烈士墓及墓碑迁至潭池村前100米的地方,并且建造纪念亭一座。
(时任中共澄迈县委书记张光兴亲笔镌写的碑文)
2005年,追随朱献干革命的妻子李如仙逝世,白莲镇人民政府将其安葬在朱献烈士墓旁。
2021年6月26日初稿
2022年9月3日修改于海南·澄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