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重彩妙笔会山河——访原中央文史馆官员、著名画家陈大章先生(下)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重彩妙笔绘山河
——访原中央文史馆馆员、
著名画家陈大章先生(下)
1977年,是周总理逝世的第二年,国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周总理大型纪念展览,大章先生是筹办展览的四人核心小组成员之一,负责总体设计。
改革开放后,大章先生的艺术才能更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万里长城图》《黄山图》《天险三峡》《泰山旭日》和独具妙笔的《白梅图》等一大批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表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力作相继诞生。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的重要博物馆,都有大章先生的画作。他还为中南海绘制了巨幅《黄山迎客松》,该画长7米,高2米。他说,仅为北京各宾馆、饭店、大厦创作的丈二匹大画就不下上百张。

与原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画家陈大章先生在其家中采访时合影
有资料这样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走进北京上档次的建筑,看到最多的画家作品那就是陈大章先生的山水和梅花。大章先生的青绿山水和梅花颇受社会喜爱。他的山水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达到了“独树一帜”的境地。他自己调制的石青、石绿、朱砂等均用纯矿物颜料,通过色彩的泼晕渲染迭加,再辅以金线轮廓,画面气韵生动,色彩艳而不俗。在青绿山水画几欲失传的今天,大章先生的青绿山水自然成了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大章先生指着挂在墙上自己临摹李可染的一幅山水画说:“我为什么爱临李可染呢?就是从中了解他画山水的方法。把别人独特的东西学过来,广泛汲取营养,然后形成自己的特点。如傅抱石的气势、李可染的浑厚……”
梅花中的白梅更是大章先生多年探索所得,他创作的梅花“琼枝寸寸是玉,坍檀片片皆香。”人称“玉色独垂”。
大章感慨地说:“我国历代都有画梅高手,并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他们在构图、笔墨、章法上又都不尽相同,表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情感,我就是想通过人性化的梅花来表现那种傲骨凌霜的民族不屈精神,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1976年那些不同寻常的日子,大章开始尝试画白梅,缘由是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不幸逝世。曾经在周总理关怀下工作过的大章,深知总理为人和胸襟的伟大,也深知总理工作的艰难。他觉得,只有用白梅才能恰当比喻周总理的高尚品格,于是,第一幅《白梅图》就这样诞生了。1988年,在纪念周总理九十诞辰时,大章又精心创作了巨幅《白梅图》,邓颖超同志看后说:“能够体现周恩来的本质和精神面貌。”该画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自此,大章先生的白梅很快享誉画坛,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后来,梅花便成为大章先生艺术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探索出的“没骨点染法”在盘枝错节的梅枝上,用白粉点出花瓣,再施金粉勾出花芯,衬以朦胧月色背景。梅香沁骨,气静神闲,傲岸奇伟。
大章先生若有所思地说:“艺术本来就是从社会实践、从群众中来的,最终还要回到群众中去为社会大众服务。如果画家把自己的作品看成宝贝似的,非多少多少钱不卖,孤芳自赏,那就失去了艺术存在的意义。画家不要站错位置,一定得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有一个平和淡泊的好心态。这样自然就能画出充满乐观思想情趣的好作品来。”
大章先生曾多次为希望工程、贫困山区、地震、抗洪救灾等奉献自己的爱心。不计报酬,只要是对社会有益,上至国家任务、全国政协举办的活动,下至朋友聚会、企业组织的笔会,他都乐而为之。
2003年9月,中央电视台《真情无限》节目举办公益竟拍,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捐献甘肃境内的黄河水土保持。在4位有爱心的画家捐献作品中,大章先生捐献的4尺整张《东海旭日一帆风顺》,经过电视现场10多轮的激烈竞买,以8万元成交,为该次公益竞拍作品的最高价。大章说,有市场需求,你的作品可以更广泛地传播美,接受社会检验,有益于促进画家继续提高创作水平,是于己于社会都有利的事。
有关资料告诉我大章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还兼有很多社会头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名人协会理事、中华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社长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等。作品行销于世的有:由启功先生题写书名的《陈大章画册》、《陈大章画集》。他的作品已被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有的作品还作为国礼送给日本、意大利、韩国的首相。
许多人评价大章心胸之豁达,反映在画作中,给人以大气淋漓的舒畅感。是的,他作画速度之快往往令观者咋舌,我曾就此向大章先生请教。他以齐白石几笔成虾,徐悲鸿几笔成马,王雪涛几笔成鸟,黄胃几笔成驴的例子来说明画家对所画题材的熟知程度。他还把同属国粹的中国画与京剧做比较,认为二者在艺术上的很多之处是相通的,都是台上10分钟的表演需要台下10年功的学习培养。一个画家不把所画题材烂熟于心,做到胸有成竹,绝不会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并称自己就是国粹派。
他多次奔赴长城、泰山、黄山、华山、三峡……为的是体悟大自然的真谛。
中国画讲究神韵,神韵从何而来,来自于画家对所画对象的深刻感悟,来自于画家的全面修养。
大章先生深知艺术家不能只是在幻想中筑造完美,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正因为这样,多年来,他以其云水襟怀的莽原气概,把江河山岳飞腾之态,大自然万物之精魂摄取出来,图山河之灵气以养性,写花鸟之神以悦情。他的山水画,把大自然的和谐完美地表现出来,林泉流韵,似有石涛山水的风神,云霞彩石,似有大千泼彩的笔致。笔苍墨润,观者神游其间,感悟画家那豪放的激情。
据了解,当时黄老还作了一首赠大章先生的律诗:
赠大章先生 七律一首
剪雪揉春态更殊,
孤山梅鹤忆林逋。
冷香到骨吟诗卷,
明月前身入画图。
竞秀千严障犹湿,
争流万壑墨初濡。
助人为乐尤足道,
一点丹心我不如。
采访到此,我已感慨万端,这时大章先生向我讲述了他70岁大寿那年所演绎出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福瑞降临的奇趣。
那是他与齐良迟等几位画界老友一同应邀到京郊大兴区的星海钓鱼场垂钓,几位垂钓高手各自选好位置。70岁的大章先生精气神十足地把鱼饵上好后,将这第一杆甩入池中,还没容他甩第二杆时,那第一杆的鱼漂已被使劲拽动。经验丰富的大章先生利索地连拽带溜,竟是一条多年未见的大鲶鱼,他一看表,正是上午7点。高兴无比的大章先生就此罢杆,即刻叫人拿称来称,又是整整的7斤。这可真是太巧了,奇巧的如同事先有人安排好了一样,70岁生日,早上7点第一杆就钓上一条7斤重的大鲶鱼!天下还有比这更惬意的祝寿吗?
老友齐良迟风趣地建议大章先生就此画一条大鲶鱼以为纪念。大章先生也深觉应该,回到家中便墨色淋漓地画了一条大鲶鱼挂于室中,并把7斤重的鲶鱼精心养在别墅中的鱼池,100天后隆重将其亲手放入通惠河放生。
大章先生接着向我讲述道:2001年1月13日,他与启功、白雪石、欧阳中石、侯德昌等10位德高望重的书画家受国家领导人的邀请,被接进中南海做客。2002年的上半年,大章先生又接受了一项光荣的创作任务,为北京玉泉山的“含晖堂”绘制巨幅山水画。他根据黄山诗意,精心创作了《天都览翠》,该画长7米、高2米,黄山的松、石、水、云,加之大书法家欧阳中石的题字,实为笔精墨妙的一幅力作。该画随中央军委领导2003年接见外宾首次亮相公众后,即受到社会的瞩目。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的感慨很深,大章先生孜孜以求,日日不离画笔,坚持不懈,创作从不间断。有耕耘必然有收获,今天的陈大章终于有了受人瞩目的书画艺术成就。“丹青妙笔颂中华,真善美情献人民。”这句陈大章先生的自嘱诗,生动艺术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而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的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