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天地至理——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卢禹舜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天地至理
——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著名画家卢禹舜先生
从16岁开始学画到22岁作品在全国美展上引起强烈关注,从26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到29岁破格晋升为教授,从31岁担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34岁担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到44岁担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此后又担任院长,他就是当代实力派画家、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的卢禹舜先生。
卢禹舜,一个沉静谦和、有着赤子之心和易感善思的人。他出生并成长在黑龙江,东北文化滋养了他的生命,他的艺术创作道路也是在这里孕育成长的,他的山水画创作的题材选择,自然也就着眼于这块黑士地,他以此反映天地至理,表现人生。
卢禹舜用朴实而深切的语言讲述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如此,我的作品绝非是一种客观静止的外部环境的自观描绘与表现,我认为它是山水画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更具有一种哲学理念;它是自然与人文精神互动与同构的图象变现,是与生命存在交织在一起的诗化人生意义上的艺术。
卢先生说:热爱故乡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对我来说是一种近乎先天的行为,也是别无选择而又得天独厚的选择。但是由于我选择了自己的切入角度,以自己的目光观察这个世界,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与风格。
卢禹舜接着说:苍茫、神秘、幽远、深邃的北方山水的自然气质与天地之气相和谐,也尽量使作品透出浓郁的北国大山大水的恢弘气息,展现浓郁的北方文化色彩。其实考察一下世界范围内的美术发展,都把增强作品的地域色彩看作是创作的重要目标。对我来说,大小兴安岭、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北大荒等北方山水不仅仅是时空框架,当它们被地域文化浸润过的画家笔下画出来时,总是折射出自己对这块土地的深深的感情眷恋和文化的洞悉与思考,这在我的作品中是有所体现的。
卢禹舜说他的作品主要可分为三大系列,他说:静观八荒、唐人诗意,以及欧洲写生等。在原则上,“静观八荒”不是一组组画,而是我的一种风格样式的总称,这是我的艺术耕耘中的一件主要的田地,在这方田地中,我追求的是中国文化中的“天地精神”,这是一种超越于古代儒家、道家、释家气象的襟怀作用下的视觉图象显现,其中中国古代人们崇尚的“圣人精神”含在其中。在这样的作品中,陈子昂那样的感怀内在其中。于是,“唐人诗意”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所要表达的心灵向往,“唐人诗意”的价值指向,是中国人心灵中比比皆是的清澈,是对世事的洞察,加上唐人来源与晋人的人生智慧的诗意表达,我所追求的就是这样诗意化的人生化境,在这样的化境中,人、自然、文化三位一体,互为镜像,所以技法上也就工写结合,象意合一。至于“欧洲写生”,我所追求的是以中国人的眼睛看的世界,实际上这是从中国文化的立场,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对本土以外的世界的一种文化审视的变现,意在表达出近似当年马可波罗看中国一样的文化意指——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意指”,那我的这批作品就是即兴的水彩写生了。在此,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在静观八荒系列作品中,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创作素材,应该说是山海关以北北方的那种自然景观。这是我以融古今于一体的“大中国文化”姿态,进入大自然的存在之中,意在以彰显、澄明中国文化的本真属性,以及彰显、澄明中国人的人生意指的本真形态,希望以此建构、给出的是一个廓大、深邃、充满平和气象的属于标志中国文化的图象场域。
卢禹舜强调:仍需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谓的“中国文化的图象场域”的给出,可以通过“唐人诗意”的价值指向举例说明,在这一类作品中,我借助唐诗,使绘画主题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在一个又一个诗意的空间瞬间定格,我希望在这些画幅中复活的正是这样的文化精神,但我使用了具有现代性的手法,意在使我的绘画的“母题”脱离古典诗词在文化时空的历史连续性,把它变成固定的“现在”。
卢禹舜强调指出:可能我的山水给人的感觉画面中没有山,但实际上它是有山的,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山,而是北方的自然景观给我的一种整体感受。这是我内心抹不去的一缕由衷热爱乡土的心迹。这是我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正是这种真诚,使我选择了不同于自然模拟的“非再现的”态度,没有流于对自然社会表象的表现。自步入画坛,我就希望通过自己的深度内修,不断有更优秀的作品给大家。所以,在人生态度上,我遵从“君子慎独”的人生准则。什么是慎独?就是在没人监督、鞭策的情况下,你都能坚守人生信仰和道德的准则,只有这样,一个人才可以称为真正的君子。我相信“画品即人品”之说,我希望把中国绘画文化的洗心的“力量”,变成浩荡而持久的入心的风。
卢禹舜感慨万端地说:我生活在北方,北方的山很少,主要是平原,只在大兴安岭、天池那一带有些山,但这些山都很缓、很矮,没有很峻拔、很雄伟的那种类型,不如西部的高大雄奇;也没有南方的秀丽险峻;但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给人一种厚重塌实的感觉。北方的山给人的这种感受跟其他地方的山给人的感受是绝对不同的,这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我能感受到这样一种自然景观,而其他人感受不到,古代美术史的记载上也没有这种程式的表现,所以这无疑是一个创新。我认为,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应该具有创造性,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追求的是把天地精神和人文情怀结合在一起,并努力地探求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的精神实质,力求把这二者精神的统合展示在现代的文化时空,并且这种现代时空是跨国界、跨人文但又是中国的。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为了绘画也付出很多,包括放弃了曾经可以让自己很快乐的事情,而全身心地投入了绘画。绘画是我的梦想,它证明了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和责任。
够了,这就是一个有担当、有抱负、有使命感的一代大画家。在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卢禹舜反复强调中国画对建构和谐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并身体力行之,体现了他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