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双全名震秦鲁
祖孙世业相留诗传
文/刘长明
十九
原诗:
《观海丰刘明府校射》
明 刘梦笔
武帐风清马不嘶,
弯弓射猎羽林儿。
狮弦初动鸟垂地,
雕羽才摇猿抱枝。
乍看月挂将军树,
忽复星飞校尉旗。
金甲银牌行赏罢,
鸣铙吹角欲归时。
注解:该诗收录于清、民国《洛川县志》,由陕西洛川县融媒体白利民老师发现并提供。刘梦笔家族,为洛川当地望族,刘梦笔,字文华,《洛川县志》中对其评价极高。刘三顾任洛川县令时,刘梦笔曾为其幕僚,且很受刘三顾器重,每事必咨。明府,为对县令的尊称。海丰刘明府即刘三顾,把他的籍贯说得很清楚了。
首联,明末,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刘三顾虽为文官,但武功亦十分了得。任洛川令后,操练军队,加强防御,以备缓急。这在志书中都有记载及体现。风清,一语双关,是说校射的日子天气好,无风;但此处着重是说大营里风气正,赞誉刘三顾清廉,官声好。马不嘶,是说刘三顾练兵有方,连战马都俯首帖耳、规规矩矩,更不用说兵士们了。下一句紧接着就说兵士们奋勇争先参加校射。
颔联,用夸张的写法,写刘三顾及兵士们箭法高超,技艺绝伦。
颈联,用典,也是称赞刘三顾带领校尉、兵士们操练的精彩场面。
尾联,校射结束,按功行赏,鸣铙吹角,将士欲归。好一派生龙活虎的气象。颇有苏轼密州出猎的恢弘气势。志书上记载,洪承畴曾说:“鞠、刘,吾左右臂也。”鞠指鞠思让,主抚;刘指刘三顾,主剿。

二十
原文:《洛令刘海丰传》
清刘生韵
据旧志,原注:河滨节文。按:李楷也。
刘令三顾,字泰徵,山东海丰县举孝廉。美风仪,善谈论;廉直刚正,有文武材略。居官尚严(杖或杀人)。以国子博士出知邠州。已又以酷论罢。当事怜其才,委署洛川,旋以才荐为令(从洪公承畴之请也)。值岁馑,人死相枕藉,力请于两台,奏免洛川租赋三年。时边兵叛,与饥民合,剽掠鄜境,且及三川。公治盗,犯无大小辄死之。令民储仓庾,修战备;以劄付畀人练士卒,不及期,皆可用以战守。贼入城,刺其渠魁(拔山虎)。当是时,寇众诡欲降,佯许之,已而曹兵至(变蛟之兵),寇恚,几杀其往说者(刘梦笔也),卒赖公受降,已而以密计歼之。故才公者以为监军同知。一年知延安府,二年晋监军道。洪总制曰:“鞠、刘,吾左右臂也。”(鞠,思让;刘,即公)或主抚,刘主剿,寇弗靖,则尤公,坐罢其官,人咸惜之。它日,家居,清兵至,不降,遂遇害。洛川人思之(按旧志:尤崇学校,洛人士歌思不衰。去之日,橐囊萧然。)又旧志录其《九月望日赴任,同友途中作》(诗见前)。
注析:该文收录于清、民国陕西省《洛川县志》。民国《洛川县志》人物志·二·学艺·刘生韵,綋之侄,梦笔(并见贤能)之孙也。举子业外,博览百家,论古今兴败,历历令听者忘倦。攻古文,与綋齐名。学韩柳,各能成一家言。戊子魁关中,名噪艺林。将除司李,卒于旅。(延安府志合传)。洛川刘氏家族为当地望族,刘三顾任洛川县令、鄜州同知、延安知府、潼关兵备道、西延庆凤四府监军道时期,与洛川刘氏家族祖孙三代均有交往,尤其是刘梦笔,为刘三顾之军师。且因刘三顾在当地行惠政,文治武功,政绩卓著,影响力较大,以至于刘梦笔之孙辈刘生韵为刘三顾写传,并收录于个人文集、当地县志、府志、通志中,因为当事人、当时人所经历或传颂之事,所记载事迹当较为可信。该文记载刘三顾事迹较《无棣县志》详尽,可补其不足。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