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镇渡口社区:老小服务显真情 担当作为践初心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渡口社区 胡雁纬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为进一步做好省、市、县对暖民心行动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等问题,渡口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为老”服务、“为小”服务下功夫,通过社医联建、打造阵地、建设场所、开展活动等方式多举并措解决老小的养老需求、就餐需求、就医需求、看管需求、文化需求、活动需求,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切实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服务中心,解决老人养老需求
为丰富社区老年居民的晚年生活,满足社区老年居民的养老需求,渡口社区在利用原社区办公用楼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该中心设有日间照料室、老年阅览室、棋牌活动室、文体健身室等设施,投入运营后辖区老人每天都来中心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聊天,大大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渡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道平介绍:“服务中心还可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陪老人看病就医等事项。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我们的宗旨就是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老年食堂,解决老人就餐需求
社区“两委”通过微信群、电话通知、入户摸排等多种方式,了解辖区60岁以上老人年对老年食堂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对专属食堂的呼声越来越高、需求占比越来越大、反映“就餐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社区很快把增设社区老年食堂工作提上了重要的办事日程,并于7月25日正式运营。运营前社区开启了为期一个礼拜的试餐体验活动,针对老人的意见,社区认真倾听,全力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目前老年食堂每餐有两荤两素一汤可供老人自由搭配选择,既让老人吃的饱,又让老人吃的好。老年食堂的正式运行,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问题,赢得了辖区老人的一致好评。


社医联建,解决老人就医需求
为了满足社区老年人就医治病的需求,与至德医院党支部成立党建结对共建单位,同步成立5支“灵素健康队”,解决一个社区只有一个家庭医生的难题,着力打造社区医疗共同体。全力推行“一户一医”制度,组织至德医院专家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并采取“一医一策”方式,根据老年人具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管理,目前有137人被纳入精细化管理和后续跟踪。采取“点单式”方案,由老人投票决定讲座内容,老人想听什么,社区就安排什么,目前已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健康知识讲座。至德医院还邀请了池州市人民医院专家到社区进行义诊活动,让老年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另外,在至德医院设立老年人就诊绿色窗口,老年人可提前预约,解决排队负担。

儿童课堂,解决儿童看管需求
为丰富社区儿童的假期生活,帮助家长分担暑期儿童“看护难”等问题,渡口社区充分整合辖区服务资源,与大渡口镇中心小学、镇关工委联合组织开展了两场“暑期儿童快乐成长课堂”。共招收50余名中、小学学生,共开设了为期15天的课程。有语文课、礼仪课、手工课、作业辅导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孩子们都非常开心,表示在这里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完成了假期作业、交到了新的朋友,感觉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课上老师还耐心的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识,校园安全知识科普、电器安全使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了安全意识,学到了安全知识,掌握了安全技能,给孩子们在暑期安全生活上了一把安心锁。还组织了“关爱老人 奉献爱心”的敬老活动,小朋友到大渡口镇养老院为爷爷奶奶捏肩、捶背、打扫卫生,将尊老、爱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不断传承、发扬、广大。

滨江书舍,解决老小文化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广大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公共阅读场所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关系到社区的城市文化品位,关系到居民的公共文化权益。针对此情况,渡口社区申请创建了“15分钟阅读圈·滨江书舍”项目,从3月初开始选址,到4月设计方案设计、5月招标动工、再到6月问卷调查、7月采购装修,最后到8月竣工运营,历时6个月,总投资约60万元。配备本土文化类、历史类、儿童类、艺术类等图书达7600册,8月10日正式运行。该项目的成功创建为老人、儿童提供了文化的“新场所”、生活的“新选择”、阅读的“新体验”、交流的“新平台”。

三室一堂,解决老小活动需求
“红色微客厅”三室一堂建设是基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这一现状的积极探索,是党建引领助推城市高品质生活的一剂良方。渡口社区利用南郡水岸小区社区用房开展“红色微客厅”建设。通过打造儿童游乐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长者食堂为主要内容,不断丰富居民生活、繁荣小区文化、增进邻里和谐、精准管理服务,为老人、儿童提供交流、学习、活动的平台,从而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