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凤凰岭 登上笔架峰
文/孙秀娟
凤凰岭坐落在河北承德隆化县城北部。她有着神话一样的名字,桃花源一样的村庄,迷一样的故事。凤凰岭,走进你还是缘于我的一帮将土培豆芽技术带进村里的、将爱奉献给大山的朋友。
那一天,朋友带着我们参观了坐落在凤凰岭深处的土培豆芽基地,先进的铺土,播种,收割机器都是朋友们夜以继日研制出来的,在这片土地上应用自如,有机土培豆芽也让我见识了全新的物种,凝脂肌理,绿发垂肩,温如白玉,润胜翡翠,爱不释手。
走出豆芽基地,迎面遇见了一位找寻孩子回家的大妈,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板,有些花白的头发,爱笑好客的大妈打量着我,竟然和我拉起家常,说话间才得知她已经八十三岁了。我想请她讲讲村子的历史,古老的故事。她说,年轻时讲的故事早已忘光了,剩下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说“我老早就嫁到这深山里,四个妹妹,老婆婆四十岁就守寡,是我伺候她,直到九十四岁终老,我们一家人从没拌过嘴,从没打过架,前两年老头子走了,现在两个儿子都去了城里,移民搬迁我从山沟搬到这里,假期的时候孩子们回来度度假,现在一个人挺好的。”
我问她,一辈子不吵架,你的法宝是什么?她笑着说,“我当时就想,日子得过啊,今天打完架,明天还得过;要是明天不过了,那就打呗,想过日子还打啥架呀。”这粗糙的话语又有多么彻悟的道理,我们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懂。我用一种由衷敬佩的眼神看着这位年近九旬的大妈,风霜只是让她掉了两颗门牙,青松般的屹立在我的眼前,高大,挺拔,兰花般绽放着清香,优雅淡然。她还说,她不但自己一直在种地,修理完自己的地,还和村里一帮和她差不多年纪的老人替年轻人耪地,并且相约明年还去帮她们。
她还告诉我,这里有很多老年人比她岁数还大,也都是搬迁到了这里,都和她一样一年四季干着对应季节的农活,不觉得累,还觉得很快乐。

这些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淳朴人们,她们的善良,她们的勤劳,她们与世无争的心态,让她们怡然自得,让她们健康长寿。她又指了指远处的山说,那就是笔架峰,我们时常在山的这边挖野菜,采蘑菇。我终于知道眼前的这座山峰就是乾隆有诗二首的笔架峰 。
一
笔架三峰迥出群,支天万古翠嶙峋。
宣毫湘管难堪倚,合付寻常腹藁人。
二
化工著意玉雕锼,肯使词人弄笔头。
李白若曾经到此,不知奇句几多留。
想着乾隆皇帝的这些诗句,面对这巍峨瑰丽又神奇的山峦,我有了一种登上峰顶的欲望。
于是我们在一家宽敞舒适的农家院里住下,请了位当地地道的农民做向导,准备第二天攀上笔架峰。

天亮了,一层薄雾笼罩着村庄,远处的笔架峰时隐时现,是不是苏辙出使契丹的衣袂飘过,大笔一挥曾写下过两首,“奉使契丹会仙馆二绝句”后,挥袖离开了,是不是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叙了濡水(今滦河)后,也把大笔放在笔架峰后,托腮遐思呢?这种神奇的想法感染了农家院一家四口,决定和我们一起出发。就这样,我们一行九人,最小的是位开朗的八岁小姑娘,准备一起去揭开峰顶千百年来的神秘面纱。

我们顺着村头的小路,越过许多片庄稼地,来到了山脚,山对面有一片高高的土坎,土坎上矗立着几块中空的巨石,上面挂着一个直径半米多的马蜂窝,马蜂在出出进进,似乎在守卫着眼前的山峦。我们没敢惊扰她们,静静的找上山的路。这里本没有路,只是偶尔有上山采野菜,捡蘑菇,刨药材的村民走过,有杂草倒伏的痕迹。我们循着这踪迹,竟然在灌木丛中发现个小巧玲珑的鸟巢,用细草缠绕着搭建的,很用心,很下功夫的感觉,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它的主人,或许她领着她的孩子去捉虫,或是去练飞翔,我们遐想着。还不到十分之一的路,已经没有走过的痕迹了,眼前茂密的森林,丛生的灌木,无畏的野草,淡然开放的各色山花,厚厚的陈年落叶,都如此静谧,安详,沉稳,和谐。突然听到“唉吆”一声,回过头一看,小女孩使劲甩着手喊着,这东西怎么扎人呢?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毛榛,翠绿的外壳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每一根绒毛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整装待阵,有一种谁要犯我,拭目以待的架势。我们安抚好了孩子,准备从植被最矮的地方打造出一条路来,于是向导在前用斧子砍掉些矮小的灌木,然后第二个人用木棍把杂草打向两边,我们一边修路一边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挺拔的白杨,她们列队整齐,像威武庄严的卫士在迎接我们,往前走看到许多散落地上的山核桃,有新落上的绿色的,有陈年的黑色的,满地都是。那一片还是树莓丛生,带刺枝叶,带刺的果实,又是一种山峦的卫士,令人望而却步。风吹过那片白桦林,好像山林在窃窃私语,哇,是不是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吗,上演童话吗?然后是嘻嘻的笑声。不,是水声,右侧的野草分外的茂盛些,走近一看,真的是一眼半米方圆的山泉,在参差的树影下闪着晶莹的粼光,溢出清澈明朗的泉水欢快地流淌着。不远处矗立着一块状似金蟾的一块巨大山石,早已被时光打磨的圆滑,没有一丝棱角,后背长满了各种苔藓,有绿色的、灰色的、黄色的、铁锈色的错杂丛生,斑驳陆离。这只承载着千万年历史的金蟾好像正向着山顶的方向前行,自然的伟大可见一斑。山腰处错落着挺拔的糖槭树,浓密的树冠,飘飞着鹅黄色的对生叶片,犹如一对对蜻蜓时而旋转而起,时而上下翻飞,尽展各自优美的舞姿,很是壮观。这山里真的是太富有了,还有橡树,槐树,榆树,椴树,五角枫树,…,山梨,山枣,山葡萄,山丁子,…,黄芩,苍术,野百合,穿山龙,…,山韭菜,山葱,蕨菜,猴腿,野鸡膀子,…,木耳,榛蘑,紫蘑,小白磨…,野菊花,石竹花,炮竹花,灯笼花,…,应有尽有,还有些不认识的植物。称得上北方植物的百科全书。这座山峰孕育着各种生命,寄托着无数希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静静的在这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无论历史给了她什么,她今天都心向阳光,同时张开臂膀拥抱万物,无所畏惧地接受风霜雪雨的洗礼。

山路越走越陡峭,植被越来越矮,剩下五分之一的路就是巨大的岩石层层叠叠,岩缝里长着倔强的灌木,顽强的野草,坚毅的花朵。孩子们已经打退堂鼓了,说要原路返回,在我们再三鼓励下,决定一起攀岩,没走两米路小女孩就边爬边哭边抱怨,“我说不来,你们非得让我来,山上有啥好看的。”我们一再鼓励,最美的风景都在险峰,回去可以写篇日记,记录感受。她用各种理由搪塞,就这样她一边赌气一边小心翼翼地登上了顶峰。
“哇,好漂亮啊!”小女孩高兴的喊。站在峰顶,眺望远方,云山雾霭,层峦叠嶂,天写云霞,山描天色,直通仙境。真是,天漏霞光腾紫雾,山连五岭接云桥。日光此时羞涩,暗掩光芒,只见怪石嶙峋,虎卧龙飞。听得松涛风鹤,云里凤声。似有世界尽收眼底的宽宏,体会了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笔架峰起伏连绵三座,中间是最低峰,两侧是较中间峰顶高出许多的山峰,宛如仙人笔架,由此得名。我们脚下是北面最高峰。我们从荆棘丛生中艰难的攀爬至此,也不免落入世人俗套,赶着留影留念。小女孩脚踩山石,手托太阳,宛如灯塔,让天地之间永载光明,向导举起开山斧头,脚踢南山,似能开天辟地,斩杀一切妖魔。玩耍了一会儿,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我被一枝开在两块岩石缝隙的花朵惊呆了,两块岩石都得有一米见方,光秃秃的,狭长的缝隙里长出一枝不知名的类似多肉的植株,瘦弱的,纤细的,抱着一串粉色的小花,迎着风独自傲放。想像她几经风霜,终能绽放,她的顽强,她的勇敢,她的不屈不挠,真的令我汗颜。

该下山了,我们打算看看仙人搁笔的地方,也就是两峰之间的山坳。我们时而攀着岩石,时而拽着生长中的灌木,缓缓下山,我们不敢看山下,只一眼好像就是万丈深渊,都仔细的看脚下的路,我看到小女孩已经流了眼泪,但是没有哭出声。此刻的她突然如此坚强,我也有了坚定的信心。仙人搁笔的地方,高度就是最高峰的五分一,最低峰的四分之一。这里多了很多植被,还有许多药材,不知名的花草,被两侧山峰遮掩着,有种舒缓,同时又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放眼望去,层峦叠嶂的山峰已经离开云雾的怀抱,天已渐渐远去。这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了,我们依旧用斧子趟出来一条下山的路,树叶沙沙作响,秋风起了,天阴沉下来,雨漫不经心的下起来,幸好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的树林中,重重叠叠的树叶就好似偌大的雨伞,我们竟没有被淋湿。五点钟,我们到了山下,由于体力不支,感觉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一根藤草就把自己绊了个大跟斗,满身泥浆。冷丝丝的秋雨中我们狼狈的回到了家。可当家人们问起我们上山的事情,我们个个精神抖擞说个不停。

这就是笔架峰,靠我们勇敢顽强的精神看到了她的博大,宽广,厚重。这就是凤凰岭,千百年来用她的善良、勤劳、淳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奇才。

孙秀娟, 笔名漫天飞雪。 河北承德人,满 族,热爱文学,尤其喜爱古典文学,喜欢诗经跳动唯美的音符,词赋飞动的气 势,优雅的韵律。乐于和优美的文字对话, 愿意坐在文字的翅膀上追赶太阳,感受天空的胸怀, 云彩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