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落叶》
文/耕月人
八月尾声,
风卷着落叶飞扬。
九月,又在秋的眉梢处,
展望这个季节的微凉。

秋来,叶落,
风来,叶飞,
一切青涩的回忆,
在微凉的时光里,
将思绪蔓延……
遥望初秋,
风,一缕缕滑过,
树叶儿就簌簌的下落,
眉间就多了几许冷意,
几许期望。
捻一片落叶,
与秋对视,
眼眸里似乎看见
秋的萧瑟在枝头摇曳。
写于2022年八月最后一个晚上

青石板老街
文/耕月人
我的故乡有一条历经岁月沧桑、风雨浸润、世代打磨的青石板老街,那里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小镇老街,全长约二百米,两旁住满了人家,沿街全是砖木平房,其房屋为穿斗串架结构,独门独户,临街一面大都使用窗式木板门铺面,里面则是古色浓韵且宽阔的天地,很是气派。我家是一栋四重三天井的院落,从高处向下望,屋顶是一个顶大的漏斗形,显出几分神秘与素朴。据说,这房子是从清末遗留下来的。
小时候,父亲经常在我耳边提起这条老街,老街青石板路是民国时期我祖父一手重修的(当时,祖父任当地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党支部书记)。据史料记载,大革命时期,苏维埃湘鄂西省政府主席彭之玉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青石板老街是典型的江汉平原民居风格,黛瓦灰墙、檐角飞翘,至今还保留着昔日轮廓,但细节经不起打量。前些时,我回了老家一趟,多年没见的老街,其现状让人有些失望。老街谈不上什么古意,似乎有些平凡乃至于平庸。尽管如此 ,走在老街上,还是会勾起我许多孩时记忆。
对故乡老街的真正感受,是从60年代初开始的。
那时,我开始上学。我家在街北,学校在街南,老街便成了连接家和学校的纽带。上学就一定要穿越整条街。当时,老街还是最繁华的地段,记得国营门市部,例如百货、布店、土产、日杂、烟酒等商店有好几家,还有食品、粮店、医院等单位。在那时,故乡的老街素称"小汉口"。
上学路上,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光顾老街商店,虽然不买一分钱的东西,但商店里五花八门的商品吸引着好奇的我们。对那些在商店工作的营业员,我更很羡慕,心想,等自己长大后也要从事这个职业。除商店外,街面上的小摊贩、小吃店就更多了,什么卖糖果、花生、水果、卤菜、卖炒货的摆了一溜,当然也是我爱去的地方。特别是每每路经卤菜店门前口,我常常被那些扑鼻而来的香喷喷的美味谗个死。当然,我们只能消费得起1分钱一小截的甘蔗,或是2分钱一捧的炒蚕豆。虽然这样,每当我和小伙伴把一小截甘蔗或是一捧炒蚕豆瓜分后,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那时候的星期天,最主要的去处不是去书摊看一分钱一本的小人书,就是买2分钱一支的麻花,或者是吃五分钱一碗的包面(有的地方叫馄饨)。更记得,那时老街有一家王记卤菜馆,数他的卤菜最棒。正因如此,至今,我称店主为"栋爹"的名字我还记忆犹新——王立栋。9岁那年,路经该店,我闻到刚从卤锅里取出来的且热腾腾的卤菜,香得不得了。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眼巴巴望着锅里,久久不想离开。当时,我便叫来几个小伙伴,把我们平时积攒的零花钱集到一起, 买了几块卤肉美餐了一顿。
夜晚的老街,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娱乐场地。我家附近,小伙伴有二、三十人,常常在这老街玩捉迷藏。我们都壮着胆子、猫着腰,深深地藏在一些黑暗处。大家都疯玩,直到很晚也无困意,弄得家里大人常来催找。记忆尤深的是,无论是倾盆而下,还是淅淅沥沥,雨中老街的空气依然清新,青石板路被雨水冲涮得格外干净。上学,我就打着雨伞,背着书包,搏风击雨,但依然充满惬意,并常常憧憬自己的美好未来。
在老街中部,有一处大房子,那是早年彭氏家族祠堂,虽然有些陈旧,但依然是老街人平日聚会、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彭氏家族祠堂是青砖瓦砌成的顶梁柱建筑,青灰色的建筑基调,宏大宽阔,里面筑有木制简陋的看台、戏台等。平日,里面经常有戏班子在此唱大戏。老街的老一辈人喜欢这些古装戏,每每戏班登台表演,里面便会响起不断的喝采声、唱腔声及呐喊声。年少的我,虽不懂欣赏,总认为那高声高调的唱腔刺耳眩目,偶尔也会偷偷夹在人群中混进去。即使混进去了,又哪看得着,简直就是大人看戏,小孩闻屁,看看热闹而已。
老街另外热闹的地方就数那些小茶馆了。茶馆也实在多,吸引着周围十里八乡好茶的男人们。喝茶人往往是年岁较大的,喝大约不到1毛钱一杯的可续水茶,如此,可在此混上半天。这些人常年如此,慢悠悠地品着茶、谈论古今,或是乡间趣事,更扯着八杆子也打不着的闲话。偶尔,遇着说书的,听听评评、说说唱唱,日子就这样慢慢被打发。
真感慨世事沧桑,转眼近四十年过去了,但有关老街的记忆太多。老街是我童年的乐园,青石板路是我人生的起点……
如今,老街的每间屋墙上都涂上一层白灰,但依然藏不住时代印痕,还能依稀可以看见孩童涂鸦,或是“文革”“大跃进”时的激进标语,更有“××记”等模糊不清的商号名称……这些印痕,暗示着故乡老街当年的兴隆。
这就是故乡老街,一条伴我长大的老街。老街里的许多故事,都藏在每个从老街走出去的孩子心底。老街青石板上“嗒嗒嗒嗒”响着的,是回家孩子的脚步声,并一直从老街这头响到那头……

作者简介:彭儒华:笔名,耕月人,湖北武汉,中共党员,华师本科学历,武汉市作家协会、武汉散文学会、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文学》特约作家,武汉长江诗社、长江诗歌研究会会员。自媒体作者、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