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最后几天,许几声蝉鸣继续……
作者:静宜
诵者:白雪
八月,浅秋。谢了桃红暗了柳绿,多了一份清醒,少了一点虚幻。在现实的眼界和心界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一样,点缀在生活与生命的天空,纷扰中多了一份人间烟火的况味。

八月的东北小城——抚顺,还有绿树的掩映,小片的草坪依然松松软软地铺在地面上,到了月光如水的时候还会偶尔伴有几声蝉鸣……故此,我们小区有了一个同英国某大学一样霸气的名字——绿地剑桥。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这个季节,虽薄凉仍有绿意尚在,还有“死不了”的各色小花陪伴着绿色。时不常会有小麻雀落在邻家的窗台,歌唱。秋蝉,也在努力鸣响最后的音节。

在八月浅秋的幽静中,听满耳的蝉鸣,才可以体会到先贤古人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景。历史上留传下来有关咏蝉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从魏曹植的《蝉赋》“栖齐枝面仰兮,刺朝露之清流。”到北周卢思道的“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再到初唐虞世南《蝉》中的“居高声目远,非是藉秋风。”蝉,被赋予了高洁、清白与世无争的象征意义。这大概是由于它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下度过,古人所见到的只是成虫,加之它那高亢响亮的鸣声,而误以为蝉只饮露而不食,高居枝头,显得清高而自傲才赋予它这么多美好的象征吧。

浅秋,薄寒如水凉。晓拂过微合的眼帘,动听似音乐之声,蝉鸣,如此的夜晚。满心欢喜地感受着这一切浅秋的馈赠。淡淡的心情,浅浅的静悟,不动声色,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葱茏与明朗。

向来,我都以为美丽的风景似乎总在远方。只有到了现在历经了春华秋月,暑夏冬青,静卧于窗前明处,翻开没有看完的书页,赏遍字间的山山水水,草木花鲜,鱼鸟蝉鸣,尽是意浓。这世间,最美莫过于大自然之美,最寻常的莫过于他人的百味杂陈,其中也不乏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无解即大智,平凡即至雅。

季节,不声不响,在花谢花开中轮回时光。季节,不言不语,在春去春来间往返。我喜欢寂静,我喜欢寂静。一眼凝眸,读懂了多少光阴的故事。一个转身,尘封了多少如流的过往。岁月静好,时光安然,不必自扰,不必喧闹,只要心揣暖阳,四时皆明媚。我亦做了草木的闲人,成了虫鸟的慕者,即可为一朵花开或一树旖旎而虔诚默伫良久。点点滴滴,皆是诗情。丝丝缕缕,都是画意。至于我心以外的世界自有天道。我务可竭力,但非我一人之力可为也。

抬头仰望,八月最后几天里的浅秋,伸开手,铺满手掌,安静的温柔。自问,我的人生还有几许?岁月年轮一天天在增厚,文字渐渐成为了我生活中甚至于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东西。累了,倦了,文字成为了最温馨的港湾。在字里行间品味并书写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无论是写还是看,都会让自己感受着文字带给我的无限快乐与永恒。

品山阅水,笑看红尘。流年的渡口,几多离离合合,在渐次上演,你刚唱罢,他又登场。看惯了浮萍聚散的无依,读多了缘来缘去的无奈,潮起潮落,就再也掀不起波澜了。此时此刻,细细微风,拂过眉梢,掠过心湖,轻波缓荡涟漪微兴。淡淡的草香,燃情的小小花朵,淡淡的心绪,美丽的文字,如此醉人,如此怡心。心在俗世的庸俗里,渐渐归于了平静,清于安然。在这最后几天浅秋的八月,只愿许自己一段静美的时光,听几番蝉鸣,看庭前花开花落,轻望碧空云舒云卷,默默守着自己的现世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