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697期

《学“诗”笔记》(续上·五十一)
作者:梦如诗

七、尾声
《学“诗”笔记》已经写完了,象这样系统的作笔记,是我学习诗以来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次学习,温故知新,也有一定的收获。但总有一个问题仍然萦绕在脑海,那就是如何写好诗呢?
关于如何写好诗,写诗的技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索着。报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我也阅读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材料。网上这方面的资料也很多,他们写的都很好,都很有建树性。有理论、有经验,也有启迪。回过头来再细细琢磨,总是与实践距离很远。如何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呢?总没有个好的要法。写这方面成果资料的人,却不是著名的诗人。著名的诗人,却没有留下这方面的资料。这也是件既容易理解,又不好理解的问题。
本人愚钝,总结不出什么好的经验,只有自己心里悟出来的一点东西,却难以出口,但还得出口。难以出口,不是它是什么金贵的东西,怕让别人知道,而是本就不值一谈。还得出口,是自己觉得就是一颗涩杏,也得与同修们分享,就是倒了同修的味口,也是一种刺激。说到这里,我还是壮着胆子给同修们说出来吧!
如何能够写好诗呢?我想得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要爱好诗;二是要善学诗;三是要勤研诗。除了这拙法,再别无巧计。
如何善学呢?善学首先得有一个经常学习的心态,有了经常学习的心态了,方法就来了,那就是:多学,多写,多改。
多学,我们虽然不能博览群书,但遇诗必读,除了专门读诗书而外,应该走到那里就学到那里。如旅游到名胜古迹,可以看题匾,题联,题诗。再说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可以随便学习的。要长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写诗是有很好帮助的。
多写,就是对自己所见到的事物,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常言道:眼过千遍,不及手过一遍。写的多了,技巧自然而然就来了。那修词、那比喻、那夸张等等,都会潜移默化,慢慢来到你的笔下。
多改,就是要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要反复修改。要隔时间段的修改,不能一写了之,修改作品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一个很好途径。
如何勤研呢?勤研是学诗人必须的过程,特别是学习古体诗、赋,近体诗、词,不深入细致的研究,是学不到它精华的。我们在学习唐诗宋词的时候,要反复研究它的时代背景,尽量琢磨作者作诗的动机和心情,想象作者作诗的思想和场景,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最好把作品用现代诗的形式翻译过来,再多次推敲,精打细磨,让作品以现代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原作品,提高我们写格律诗词和现代诗的技能。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写不好诗,是我们学习不够的原因所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说善学、勤研是写好诗唯一的出路呢?因为我们是常人,不是天才。天才有特别聪明的天资,我们是不能与他们相比的,但天才也是努力学习的,不努力学习,他的那个天才也就废了。没有不学习的天才就会写诗的,这点我是相信的。
我们就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善学和勤研的重要性吧!
李白《夜静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起句首字“床”,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有资料说,这里“床”字,指的是水井的围栏;也有资料说,指屋里睡觉的胡床。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指的是井水围栏,李白诗之发心背景就是空旷的室外。符合诗之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一览无余的场景。但不符合起句第二字“前”字这个定位字要搭配的“明月光”了。月光在高高的天上,不能照射井水的围栏——“床”,只能照射到“床前”,难到还有什么东西遮当着月光,只能照到围栏这个“床前”呢?
如果是屋内的胡床,那么就完全符合起句内容“床前明月光”,也符合第二句内容“疑是地上霜”的接句。说明了李白在屋内看见月光洒在胡床前,触景生情,诗意大发而作。
但第三句“举头望明月”,却有了问题,屋内不能“举头望明月”的,他必须打开门或窗户,才能“举头望明月”的。
那李白到底在屋外?还是在屋内呢?他看到月光,触景生情,低头思念起故乡来。“床”的两个不同解释,留给了学习的人们更进一步的思考。那个是标准答案,还得后人深研。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主人翁是家里的妻子,她看见外面这些景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触景生情,思念起在外漂泊的丈夫。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断肠人在天涯”,也就是主人翁思念的这个人、让她断肠的这个人还在天涯。
另一种说法是,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骑着疲乏的瘦马,看到这些伤感的情景,特别是看到几户人家,思念起家里的妻子和亲人。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古道狂风瘦马”及“断肠人在天涯”。是主人翁骑着瘦马、迎着狂风、走在古道,看到几户人家及老树上的乌鸦已经归巢。触景生情,想起家人,伤感断肠,自己还在天涯,不能一下子和亲人团聚。
这两种说法究竟那个是对的,主人翁究竟在家里还是在外地,是一个思考的问题。主人翁是家里的妻子,还是在外漂泊的丈夫,这也是另一个思考的问题。
我想,这些问题只能由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
古代、近代诗词在解释上出现不同意见的也比较多的,所以还得后人善学、勤研才可能得出合理的答案。
总之,我们除爱好诗外,善学、勤研我认为才是学诗、写诗,写好诗的必由之路。在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巅。
(完)

作者简介:梦如诗、本名李世崇。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惠川文学社文学顾问,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兼总编辑。原胡杨林《古风雅韵》编辑,新浪签约作家。《你辜负我今生一片情》《你还等个啥》《我的爱情黑了天》歌曲词作者。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席助理兼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专职主席团成员:森严、聂子
编辑部办公室主任:荷塘月色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刘世灵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