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心声
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文化的瑰宝。诗词之美在于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诗词是凝固的旋律、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诗人用情怀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诗词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对诗词的再创作的真情流露,是用心仔细品味作品后,通过字正腔圆的语调、抑扬顿挫的旋律、真挚饱满的感情、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和艺术美感,不仅能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能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云超天
秋日随吟
阎学军
节序轮回又一秋,风清云淡碧波柔。
蝉鸣远树天开镜,雁语晴空人倚楼。
金菊散香花影动,竹窗浮玉鸟声悠。
归田野老无穷乐,诗酒生涯夙愿酬。
立秋吟
邓建伟
一缕清风送晚凉,山田临水稻花香。
寒蝉阵阵千声噪,旅雁依依万里翔。
夜静身闲诗洒笔,秋高意适酒飞觞。
醒来庭外观星斗,醉去溪头数月光。
立秋感怀
高凌贵
红妆紫翠映芳鲜,郁野香飘近眼前。
送爽金风增雅韵,驱炎朝雾吐云烟。
宾鸿逐梦长空舞,夜月题诗妙趣牵。
醉美家园常写意,和鸣琴瑟入心弦。
天不可测
乔维祖
秋来气候妖魔幻,不定阴晴多自编。
台上南山烟雨下,林旁北漠泪珠连。
今朝起雾遮荒野,明日刮风迷远天。
滚滚雷声千里去,古城中卫艳阳圆。
人民解放军环台训演有感(新韵)
许宗金
往事惊心泪欲潸,家分国裂域非全。
琉球远去清邦辱,台海漂流华夏难。
幸赖雄鹰杀野寇,更悬利剑斩凶顽。
战机演练军环岛,守我中华护我权。
喜迎中共二十大(新韵)
高飞亮
擘绘蓝图成画卷,文明史笔五千年。
惩贪治腐廉洁事,守正出新笑傲天。
政策惠民时代好,农村致富梦乡圆。
喜迎中共二十大,九域腾飞永向前。
贺兰山秋韵(通韵)
徐和
松子凋声响翠微,机灵栗鼠探秋归。
兴来笔墨诗眉舞,欲去丹青画手挥。
山果经霜随月落,溪石戏水伴星围。
中宵梦影孤鸿怆,云寺敲钟促客回。
螺髻山温泉遇雨
张建忠
螺髻瀑花依剑川,天公作美赐温泉。
游人入境仙翁指,溪水流云蜀道连。
沐浴瑶池魂断续,留连龙海雨缠绵。
纷纷出洗匆归岸,身陷落汤豪爽然。
初秋今晓的好雷雨
刘向学
倾盆大雨银河泻,雷剑消瘟扫破天。
秋虎伏威藏野谷,虹霞织彩落平川。
清香净路风吹爽,绿树新枝味吐鲜。
但愿人间烦恼去,开怀事业自安然。
正告台独分子(新韵)
陈军
我有雄师陆海空,貔貅百万壮声容。
蓬勃正气充孤胆,浩荡罡风塑劲松。
纪律如钢削地断,忠魂似火烤天崩。
台独分子须听好,定为卿家妥送终。
别夏迎秋
赵传法
蛩声别夏痕,梧雨叩秋门。
闷热清凉替,禾蔬茂盛跟。
农庄迎笑脸,喜气漫新村。
舜日无愁绪,书文颂党恩。
初秋
麻云飞
林间四处沐霞光,飞鸟高低噪夕阳。
檐下清风微拂面,暑消今夜枕新凉。
清姿(新韵)
高银春
一曲清歌吟婉柔,一笺诗韵赋情愁。
一宣水墨梅竹秀,一盏香茗听雨楼。
西江月·天台山(新韵)
高自安
云岭宏观奇丽,野桃美味甘甜。一张门票买山,挂碧悬桥惊险。
近赏苍山峡谷,遥看峭壁秋岚,感时首次忘归还,盛世值得点赞。
沁园春·医者杨世香赋
刘成宏
夜读千金,昼研内经,明辨阴阳。叹三焦淤堵,魅侵魉入,七情隔阂,头晕肝伤。针灸驱魔,按摩通络,食叶餐根佑永昌。施奇术,凭丹心妙手,德润家邦。
深知避短扬长。赞发掘中医传宝方。看温柔弱女,拜师南北,珍今惜古,理疾调疡。药膳强身,汤羮健体,纤指银针送吉祥。杏林客,靠扬仁举善,美誉流芳。

岳阳楼记
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江苏市吴县人)。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主办:宁夏银川黄河诗词学会
总编:张美玲
主编:余丽萍 赵云超
副主编、编审:张青
本期作者:阎学军 邓建伟 高凌贵 乔维祖 许宗金 高飞虎 徐和 张建忠 刘向学 陈军 麻云飞 高迎春 赵传法 高自安 刘成宏
本期朗诵:陈海英 何玉华 陈银兰 夏丽 张宝莲 丁建华 谢传明 张淑华
本期制作:张淑华
作品来源:选自黄河诗词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