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诗苑微刊(第十八期)

文/郑兴龙
多情人易贱,多故情易变。
我本多情人,斯世几浮沉。
百年展眼过,此身付流云。
诗圣杜子美,曾叩富儿门。
至圣孔夫子,周游十四春。
时运如不济,枉费圣贤心。
忆昔年少日,何尝服过人。
不信红颜老,决心冠古今。
读书攻三易,放笔追仙神。
志在青云上,诗成对月吟。
潇洒竟如此,不知日又新。
匆匆花开落,忽忽已六旬。
重新歌古调,方悟此时真。
往事一笑耳,静听天籁音。
雨后观荷
文/任丽娟
云重疾风飐,秋雨初涟涟。
才喜暑气消,忽忧天渐寒。
雨霁荷塘过,触景生悲怜。
红裳泪滴挂,美人发髻偏。
菡萏忽觉少,莲蓬几多添。
惊嗟光阴速,倏忽改红颜。
感叹物候移,谁能久光鲜。
此时身尚健,转瞬步蹒跚。
勿负好时光,行乐莫迟延。

立秋夜闻蛩鸣
文/朱耀清
近来暑气热如蒸,
摇扇多时梦不成。
夜半忽觉身渐爽,
寒蛩为我唤秋风。
题棋盘山星落石枰
文/徐开林
神手当年试比高,
楚河汉界影萧萧。
一朝星落石枰处,
看似无招胜有招。
渔舟晚唱
文/柏志辉
阿哥阿妹荡扁舟,
浅唱渔歌伴水流。
晚照霓虹染江面,
风情几许画中游。
望 溪
文/李洪福
山光水色自清幽,
鉴古明今识渡头。
波去波来未曾逝,
泉深河浅海横流。
荷
文/郑兴龙
奋力出淤泥,迎风舒体态。
为求几片红。倾尽一生爱。
思 友
文/杨玉辉
心中有明月,何惧夜深沉。
千里不觉远,皆因月下人。
昭陵遇画家写生偶得
文/林宝生
结伴悠闲柳岸行,
昭陵烟雨雾蒙蒙。
湖边偶遇马良笔,
一座神桥入画屏。
见老同学有感
文/邓文秀
昔日少年今日翁,
容颜虽改笑还童,
黄昏依旧霞光灿,
霜后秋菊更从容。
蛐蛐扰梦
文/杨志会
夜半三更沉睡中,
忽闻窗外叫声声。
此时谁会惊吾梦,
原是蛐蛐闹不停。
浑河岸边避暑
文/郑宏
紫燕穿飞河面低,
粼粼碧水荡波齐。
萋萋绿草洇堤岸,
时有林中鸟近啼。
梦里水乡
文/任丽娟
江南三月雨霏霏,
烟笼繁花岸柳垂。
斗笠花衣歌渐近,
船娘摇橹载人回。
雨夜空觉
文/矫新春
穿堂风雨过,夜半海边屋。
梦入随潮落,空人向了无。
居士好酒
文/师哲
曾羡风仪堪侧帽,
偏将情性学东篱。
衔杯避世长耽醉,
笑把榆钱抵酒资。

有所思
文/郑兴龙
少壮十分老一分,
羞将白发比青春。
人前不语长和短,
梦里何来怨与嗔。
心有桃源诗有味,
杯无闷酒醉无因。
寻常日子非常过,
也是凡人也是神。
为玄之耳顺之年而作
文/林宝生
六十告老不还乡,
苦恋骚坛情未央。
望日楼中研易理,
长江府里著华章。
一身正气一支笔,
两䄂清风两鬓霜。
耳顺悠闲无个事,
品茗会友饮琼浆。
紫燕归
文/徐开林
紫燕归来不问津,
双双结伴访东邻。
乌衣巷口新房客,
王谢庭堂旧主人。
赵女钗飞悲度日,
汉宫掌舞苦争春。
可怜姊妹多相妒,
莫向昭阳殿里亲。
清晨写生
文/任丽娟
初日穿林光束束,
鸟儿婉转赛歌声。
帐篷散落高坡下,
钓具成排岸柳丛。
鱼跃荷塘花正艳,
风吹蒲草棒初红。
此情醉了丹青手,
美景一一入画中。
立 秋
文/陆丽雅
何其时雨锁晨间,
数树清凉抖碧泉。
薄雾斜飞辞夏讯,
浓云漫卷试秋弦。
推窗即感千头绪,
握手犹珍百世缘。
每叹新寒今又是,
浮生自有艳阳天。
秋伏共处
文/李洪福
欲消暑气尚充盈,
时序秋伏暂共乘。
白露未凝花色艳,
金风若至稻香浓。
月澄调韵徐徐致,
日烈存情慢慢行。
四季轮回非骤变,
应识同异渐分明。
文/王洪山
秋雨秋风倍忆乡,
青山绿水梦徜徉。
莲蓬影动莺鸣岸,
蒲柳絮飞鱼跃塘。
两载求学风雨路,
一生羁旅念思长。
同学聚会遥相祝,
岁岁年年永健康。
入 秋
文/郑宏
雨霁阳光灿,风吹绿野稠。
炎天催大暑,节气自轮休。
世物难长驻,诗情不可丢。
人欢期假日,先至是中秋。
赞家乡
文/谢玉琢
风雨兼程看沈阳,
金廊银带写文章。
航空报国飞千里,
地铁便民达四方。
御苑松涛观鼠跳,
万泉柳浪钓鱼忙。
拾阶一百单八磴,
一派生机放眼量。
有 感
文/师哲
世事如棋长入局,
何时放胆出篱樊。
有琴有卷三余日,
无榭无亭半亩园。
不羡马班书巨著,
愿如嵇阮醉篁轩。
人生称意须如此,
身寄烟霞向鹿门。

文/郑兴龙
月在云中出没,秋从天际袭来。此时同我几人哉,放眼三千之外。少壮不争无望,老时能隐真乖。桃源风月自安排,内有平生至爱。
浣溪沙·园区夏花两题
文/刘玉武
蔷薇墙外花开几簇新,娇羞美色愧佳人。不争宠意不争春。
梦系白云怀阔野,香飘小院谢凡尘。诗难题尽画难真。
栀 子
灌木丛中次第春,端庄素雅满枝银。小家碧玉守蓬门。
谁解冰心常有梦,方知雪意更怡神。芬芳只奉爱花人。
玉楼春•初秋赏荷
文/朱耀清
芙蓉谢后莲蓬小,几许蜻蜓栖蕾角。红花映日笑清风,绿叶接云嬉翠鸟。
湖边漫步心情好,荷韵催得诗意闹。氤氲缕缕水中来,飘入胸怀香腹稿。
一剪梅•小筑幽深
文/陆丽雅
小筑幽深曲径通。香萦院角,碧笼窗东。繁枝喜鹊共梧桐,疏影斜柔,阔叶娇朦。
悦耳虫鸣驻柳丛。片刻秋痕,百样云空。凝眉顿感起忧情,今又愁添,可与君同?
西江月.重游九峰山庄
文/邓文秀
绿色层层晕染,山峰跌宕连绵。羊欢鸟语水潺潺,山脚李红点点。
没有世间烦事,一时心旷怡然。风吹湖面起微澜,更映霞光灿烂。
文/徐开林
秋丛绕舍东篱下,香阵冲天,香阵冲天。独领风骚,冷露有余寒。
傲霜宁可无俗态,翘首开颜,翘首开颜。蝶舞蜂寻,莫笑百花残。
[中吕.醉高歌]晚情
文/郑宏
西山红日霞腾,额角白霜鬓影。老来偏起诗文兴,畅享桑榆暮景。
西江月 .牵牛花
文/李洪福
蔓卷不甘低就,藤缠便可高升。清新泛紫喇叭生,天籁会来相应。
莫妄招鸾引凤,或能望气观星。千年谱曲万年声,与月共抒秋兴。
惜分飞·游子
文/师哲
飞絮青萍无定处,离恨心头永驻。坎坷江湖路,酒朋诗侣,长分付。
冷雨凄风桃叶渡,惆怅思乡情愫。又把归期误,豆灯饥鼠,知人苦。
咏春诗社日,鸟语衬花香。
适口珍馐味,铁军持筯尝。
玄之诗可贵,展望赋兰芳。
玉武题希久,开林词调昂。
此中多妙意,能量正同彰。
雨后游园
文/任丽娟
微风吹送百草香,
满目滴翠醉心房。
荷塘高举擎雨盖,
芙蓉初露粉红妆。
帐篷如莲浮绿草,
积水成镜映天光。
感谢夜里一场雨,
涤净暑炎送清凉。
夜 思
文/邓文秀
立秋天气爽,夜半雨敲窗。
辗转难成寐,点滴事转肠。
同学明日聚,迎友返故乡。
十载音讯渺,如今可健康。
警旗下
文/杨志会
着装伫立警旗边,
勾我心飞芳华年。
夜战加班斗邪恶,
不辞辛劳保平安。
那时忘我终不悔,
今日退休暂赋闲。
往事云烟一梦过,
心中依旧是警员。
七十岁感悟
文/杨玉辉
此去经年到古稀,
抚琴独吟夜未央。
是非曲直已过往,
醒来全当梦一场。
毁誉得失休思量,
不屑与人论短长。
谈笑挥洒度余生,
大道至简乐无疆。
秋
文/靳艳华
果子熟了树换装,
山呈五彩路涂黄。
蜻蜓振翅蝴蝶舞,
大雁南飞天变凉。
鸡犬声声牛羊壮,
高粱红了玉米香。
乡亲互道年头好,
梦里笑看粮进仓。
感 恩
文/靳艳华
当年严教高徒累 ,
今日弯腰谢师惠。
淬火成钢益此生,
再无困苦可摧毁。
偶 感
文/何春明
生性随缘无所求,
做好本份懒筹谋。
得失如风过耳忘,
半生省却许多愁。
文/李红梅
城市的脉搏依旧平稳
麦浪的金黄无法打动水泥丛林
几片落叶也掀不动沉重的悲凉
秋霜默默装进黎明
银杏与枫叶的舞蹈,被目光遗忘
秋风的脚步追不上忙碌的身影
秋雨的萧瑟,也没能干涉马路的熙熙攘攘
写字间等不及四季的慢节奏
把春秋的距离拉近
让播种和收割随时发生
并保持着,翠绿的微笑
不必等到秋声响起
秋的成熟与稳重
已嵌入城市的灵魂
撑起城市的钢筋铁骨
高楼大厦将秋的色彩
做成星星
日夜悬挂在屋顶
时光以包容的心搀扶匆忙
被城市忽略的秋天
依旧,会来
诗贵有味
文/玄之
生活中,人们对味道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比如,做菜要有美味,做酒要有香味,做人要有男人味或女人味…总之,什么东西,都得品出个滋味来,否则,就说是味同嚼蜡。那么作诗呢?自然也要有味道了。具体表现为:
一,可玩味。玩味,就是可以把玩、品评的意思。好的诗句,就像珍贵的手把件一样,让人爱不释手。本期微刊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比如,郑兴龙《短歌行》中“多情人易贱,多故情易变。”就值得玩味。多情人之“贱”,绝非不值钱,而是主动“多情”罢了,有时甚至会被人误解。但诗人却自称“我本多情人”,那么,这个“贱”字,就不一般了,就值得玩味了,就让你有了把全诗读完、读懂的冲动了。任丽娟《雨后观荷》结句“行乐莫迟延”的“乐”字,也是值得玩味的,表面是及时行乐,但结合全诗一看,不乏“乐山乐水”的仁者之乐和智者之乐。
二,耐寻味。寻味,有进一步探讨和深究之意。比如,何春明《偶感》中两句“得失如风过耳忘,半生省却许多愁”,就是耐人寻味的诗句。一般而言,失则愁,而得则何愁?因为在智者看来,得未必喜,失也未必忧,关键看得失的是什么。杨志会《警旗下》最后两句:“往事云烟一梦过,心中依旧是警员”,也是耐人寻味的。对自己理想的永不言弃,怕是让那些见利忘义、见异思迁的人无颜面对了吧。
三,肯回味。回味,就是余味悠长。本期微刊中,刘玉武的《浣溪沙·蔷薇》中的“诗难题尽画难真”,就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句子。朱耀清《玉楼春·初秋赏荷》有“湖边漫步心情好,荷韵催得诗意闹”,李红梅《城市的秋天》中有“秋风的脚步追不上忙碌的身影”,都是这样令人回味绵长的好句子。
总之,无论是玩味、寻味、回味,还是其他什么令人难忘的味道,对于诗词而言,都是韵味,也就是含蓄的意味。在我眼里,大凡有味的诗词,都是好的作品。
文/唐 ·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作诗准绳
要高古浑厚,有气概,要沉着。忌卑弱浅陋。
炼 句
要雄伟清健,有金石声。
要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忌俗野。
写 景
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
写 意
要意中带景,议论发明。
大而国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
陈古讽今,因彼证此,不可着迹,只使影子可也。虽死事亦当活用。
押韵稳健,则一句有精神,如柱磉欲其坚牢也。
下 字
或在腰,或在膝,在足,最要精思,宜的当。
——元·杨载《诗法家数》
词家化工之笔
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如和鲁公“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贺方回“约略整鬟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欧阳公“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无名氏“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却恨花阴浅”,孙光宪“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房”,晏几道“溅酒滴残罗扇字,弄花薰得舞衣香”,真觉俨然如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
景中含情
凡写迷离之况者,止须述景,如“小窗斜日到芭蕉,半床斜月疏钟後”,不言愁而愁自见 。因思韩致光“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已足色悲凉,何必又赘眉山正愁绝耶。觉首篇“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如此结句,更自含情无限。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读词之法,首窥作者之性情襟抱,盖词本以抒写性灵。性情襟抱,固不能悬鹄以求,读词者能首加致意,体会追寻,积久以还,自身之性情,自可假以陶镕,性灵亦可因而开朗,日进益于不自知之中矣。
就词言词,读词者当先研求其体制、品格、风度、气度。体制即章法也,品格则辨其高下佻厚,风度求其摇曳雍容,气度求其静雅冲淡。然后再辨其炼字琢句,起承转合。词之工否,经此体会,自无可遁形矣。
责编/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