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京剧名旦刘子薇
作者/朱海明
播音/聼琴
中州艺苑花一朵,芙蓉如面赛妲娥。
潜心俱得桂秋韵,艳妆粉墨舞婆娑。
玉兰梅开二度奖,青衣衫子两登科。
聆取皮黄天籁曲,圆润婉啭黄莺歌。
这是我写的一首古风,也就是古体诗,说的是京剧演员刘子薇。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进入了艺术家的行列,是国家一级演员,武汉京剧院院长,武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武汉市十大新闻人物、武汉城市精神形象代言人。

在京剧舞台上,刘紫薇工“青衣”和“花衫”,以扮相俊美,嗓音甜脆,台风靓丽,风姿动人而享誉菊坛。曾获得文华奖和白玉兰奖,2005、2013年两度获戏剧梅花奖也就是所谓“二度梅”,这是戏剧界的殊荣。她宗的是黄桂秋黄派,可以说成绩斐然。特别是深得黄派精髓,行腔中“嗲嗲的,甜甜的,娇娇的,脆脆的”,是不可多得的京剧黄派继承人。
诗中的“桂秋”指的是京剧黄派艺术创始人黄德铨,后来借用姐姐的名字“黄桂秋”作了艺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唱红了大江南北,被誉为“江南第一旦”。他的弟子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金素雯、顾正秋等也都是京剧名家。孙女黄小秋是上海京剧团演员,演出了《女起解》《春秋配》《蝴蝶媒》《别宫祭江》等黄派名剧。后来与丈夫到美国华盛顿创立了楚山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京剧,培养了一批青少年京剧演员,并通过每年的专场演出,宣传了中国京剧,使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诗中的皮黄指的是京剧,中国国粹之一,形成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南方的四大徽班进京,是影响最大分布最广的戏曲剧种。曾有皮黄、二黄、京调、平剧、国剧、京戏,之名。光绪二年也就是1876年上海的“申报”首先冠名“京剧”,其后沿用至今。京剧自梅兰芳1919年访日1930年访美获得巨大成功,百多年来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媒介。京剧表演体系也被视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鸣声圆润嘹亮,低昂有致,富有韵律,非常清脆,极其优美,十分悦耳动听。古人把它的鸣啭称为“莺歌”、“黄簧”,是诗人经常歌咏的对象。昆曲《牡丹亭》中有:闲凝眄,声声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青衣,也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xué)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娴淑庄重的中青年妇女,文静稳重端庄大气,以唱功为主,念白上韵,。如《宇宙锋》中的赵艳容,《三击掌》中的王宝钏。
花衫也叫衫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唱、念、做、打、舞并重,念白上韵或韵京白混用也叫“风搅雪”,丰富了旦角儿表演艺术。
黄派艺术对演员的嗓音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学习的难度也较高,传人也就比较少,刘紫薇就是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因此她获得“二度梅”荣誉,是名副其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