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一个周末的中午,西郭先生打开他的手提电脑,准备编辑下一期的公众号文章,他看到自己的邮箱里有一个未读邮件,打开一看,是一首标题为《冷门》的诗,作者叫王五来,是第一次给《大山文学》投稿的。
这是一首十二行的小诗,西郭先生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觉得这首题为《冷门》的诗稿写得并不是很好,但是,因为这一期有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要推出,需要“绿叶”陪衬,西郭先生便采用编辑了《冷门》这首诗。
西郭先生那篇文章,标题叫《人从众心理》,这个标题,连他自己也觉得绝了,他深知,网络文学要留住读者,必须要在标题上下功夫。标题起得好,才能吸引读者点击阅读。
因为他在国庆节假期去了一趟热门旅游景点,当时大呼上当。他自己感觉这次能看到的风景就是涌动的人头,其他美景倒没看到。心想,少人去的地方那风景不一定就差,怎么偏偏都往热门景点挤呢?这不是人从众心理么?
西郭先生有一位同乡兼好友叫博文,两人年龄相仿,又有相同的爱好。博文也是文学爱好者,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在地市级文联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
博文是二岭镇五岗村委会人,夫妻两人在三丘村委会办公楼旁边开了一间小超市,这间小超市成了附近几个村庄村民的快递收取点。西郭先生时常到小超市收取快递,两人成为好友。那天,西郭先生去收取自己的快递,顺便与博文一起闲聊起诗歌来。
“近来有诗文发表吗?”西郭先生问。“很少,只在市报发过二首诗。”博文说。“哦。我的公众号改名了,你有诗就给我,可安排在《大山文学》推出。”
博文说他的诗不想发在网上。他对西郭先生说起一件事:“有一位诗评家说,现在网上的诗歌,99%都是文字垃圾。”
“他们尽胡说八道!说的你也相信?”西郭先生听了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位诗评家说这番话,有哗众取宠之嫌,更有点文人相轻的味道。他对博文说,自己决心在文学写作方面认真下点功夫,不想随波逐流,希望能够取得成功。
博文听了西郭先生的话,心里觉得好笑,口中没说什么。他明白,西郭先生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不会靠卖文为生。但博文又有点不明白,西郭先生曾炫耀自己拥有“三个五”:500粉丝(个人微信公众号),500好友(微信),50个文学群(他加入的微信群)。不知他说这些究竟有什么用。
“才500人关注?我以为是5000呢。”博文笑了笑,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算是这样了。起初是少人关注,近两个月才多了起来。”西郭先生对博文说,“我的公众号将要出一期专辑,明天将推出我写的《人从众心理》一文,希望到时你能留言评论。” “好的。没问题。”博文满口答应了。
西郭先生写的《人从众心理》,内容大概是说国人都喜欢凑热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没人关注,娱乐圈的八卦新闻却引人注目。文章还引用了某些明星的个人微博、公众号里每发一篇东西,都有很多粉丝追捧、点评,还给予金钱的赞赏。一篇几百字的“鸡汤”文章,赞赏的人竟成百上千。文章还特别提到,有一个明星在个人公众号发了一篇热点文章,几天时间就有近万人给了赞赏,金额达三十万元。
西郭先生本以为他的《人从众心理》发布后,会引起读者关注,然而,事实并非如他想的那样,一天过去了,《人从众心理》的阅读量不到100,留言只看见博文写的一条。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自己不看好的《冷门》一诗,阅读量居然达到800多,而且还得到很多人赞赏。
《人从众心理》被冷落了,西郭先生感到不理解,更没有好心情。可是,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博文对他的《人从众心理》给予了5元的赞赏。西郭先生看见后,感觉就像寒冬里有人给了他一个火炉,心里暖暖的。这是一个零的突破,能不让他高兴吗?——之前他写的文章,从未有人赞赏过啊。
他立即用微信给博文发语音信息,对博文给予的赞赏表示感谢。“不用客气。”博文说,“我本来是赞赏《冷门》这首诗的。可能操作失误了,不知怎的就给了你的《人从众心理》。”
“给错了?”西郭先生不敢相信地问。“是的。”博文自嘲地笑了笑。
“为什么?你觉得《冷门》写得好?”西郭先生心中满是疑惑。
“也不是。是这样的——我见别人对《冷门》赞赏这么起劲,忍不住,想凑一下热闹——其实就这么简单。”博文语音里透着笑声。
“你这是什么道理啊?”西郭先生听后更是愤愤不平,很想前去揍博文一顿……
宋新强,1991年开始小说创作,1995年加入江门市作家协会。在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联、江门市作家协会、《江门日报》主办的征文大赛中多次获奖。已在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00多万字。现为《作家故事》主编。著有长篇小说《百里呼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