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敢想象,天生胆小如鼠的我,有一天,竟然能够在车水马龙之中开车上路了。
也许,开车这件事儿,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可是对我来说,却是一件不断挑战自我的大事。
前年,姐姐对我说:“你考个车辆驾驶证吧,我给你买一台车。”
我一听,眼前一亮,姐姐给买车,这种好事,那我为啥不考个驾驶证?
说考就考,姐姐给推荐了一个驾校,我顺利地报了名。可是我并没有想到,考票这件事,对我来说竟然这么难。科一考理论,顺利通过。可是科二,前前后后考了三次,换了四个教练。
自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关键是我胆子小、岁数大、记性差,平时练车勉强还算说得过去,一到考场就发蒙,紧张得心跳加快,满手心都是汗。坡起熄火、倒车入库压线,一次次满怀希望走向考场,一次次失意而归,考场归来的路上,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失落,难道我就这么笨吗?
反反复复经过一年多的不断练习,科二、科三,辗转于练车、上考场,一次次的受挫与磨练。如果碰上没有耐心的教练,还会一次次不顾情面地批评,我的内心仿佛经历了凤凰涅槃一样的蜕变,痛并成长着。
激动人心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在2022年1月19日,我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机动车车辆驾驶证,那一刻,是开心的一刻。
拿到驾驶证后,姐姐多次催促我,赶紧找个路面计时陪练练车,车已为你备好。我是一蹭再蹭,迟迟不愿也不敢上路驾驶。可是想想姐姐的这份心思,又觉得很是愧疚,姐姐说到做到,我却一再拖延。几个月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强迫自己约好了计时教练,开始上路练车。
手握着方向盘,胆战心惊地穿行在繁华的车流之中,心情紧张,即便是副驾驶上坐着计时陪练,我的心脏还是不听使唤地一阵“砰砰”乱跳。
“见到行人注意停车礼让,注意避开限行公交车道,变更车道注意观察左右车辆……”
听说我已经练了20小时的计时陪练,姐姐如约把车送过来了。当我手里拿着车钥匙,心里百感交集,一是感谢姐姐如此厚礼,二是对自己今天的成长致以敬意。

第一天独自开车的上班路上,心里紧张极了。打开车门,系好安全带,挂一档,放手刹,起步前开启转向灯,手握方向盘,慢慢驶离小区院里,一路小心驾驶,生怕车技不好剐蹭碰到别人的车。
等在红绿灯路口时,感觉车在抖,我的双腿也跟着不由自主地抖。左转、右转、进入广场,驶入一波车流,驶出一波车流,一辆辆车,从我身旁疾驰而过。
好不容易来到单位楼下,停车又是个问题。科二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都会,可是应用到现实当中,怎么就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呢!方向盘左转、右转,怎么也停不进去。此时正好一位兄弟从旁边路过,我赶紧向他求救。在这位路人指挥下,车子稳稳当当地停好在指定的车位里。我心怀无限感激,对这位热心的路人连连致谢。
独自开车上班的第四天早上,还没驶出小区,调转车头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停在旁边的一辆车尾给刮蹭了。我赶紧下车,来到那辆车旁边查看。虽然刮痕不是很大,但是毕竟给人家车刮蹭了。
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我一时慌乱,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早上上班着急怕迟到,那位车主迟迟没有出现,我只好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写下道歉的话和自己的电话和姓名,从车里拿出胶带,把便条粘在对方车门把手上,内心一再自责,忐忑不安地开着车上班去了。
一上午心神不宁,等待着对方来电话,竟然一天没有消息。快下班了,我的手机突然来了一条短信:我的车,没有事。我一看,知道应该是早上被我刮蹭的车主发来的信息,赶紧回复对方一条短信:谢谢你的理解,我遇到好人了,再次说声对不起。
短短六个字,让我一天起伏不定的心,总算有所着落。感觉自己很幸运,平时总是能够碰到好心之人。邻里之间,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是这种善意,足以让人心生温暖。
开车没几天,正赶上女儿高三开学,暂时没有班车。学校在距离我家四十里地之外的南部新区,怎么办?开车送?早上时间匆忙,我这新手驾驶技术还不太娴熟,开车比较慢,早上怕耽误女儿到校时间,那就先打车送吧!到了学校门口一看,计价器显示48元。
把女儿送进校门,刚要往回返,恰巧碰到女儿同学的妈妈开车送孩子上学,顺路把我捎回单位。晚上,女儿同学妈妈又热心地拉着我和女儿,把我们平安送到家门口。
自己有车,却不敢开车接送女儿。不行,不能总这样麻烦别人,我总有一天需要突破这种畏难心理。
最难迈出的第一步,是自己独自开车上路;最难迈出的第二步,是我作为新手上路没几天,独自开车去四十里地之外接女儿放学。
第二天上学,早上依旧打车送,晚上下班后,我就强迫自己开车去学校接女儿放学。驱车行驶在快速路上,我只敢把车开到四五十迈。耳畔呼呼的风声,疾驰而过的车流声,还有我“咚咚”的心跳声,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涌上心头。
“别人只能给你一支拐杖,走路还要靠你自己。”这句话,在脑海里出现。就像姐姐给我一辆车,而此时开车却只能靠自己。为了亲人,为了爱,我需要成长。尽管这种成长,对我来说,带有许多我所不愿面对的磨难。
在百度导航的指引下,四十里路程,一个小时时间,我终于平安抵达女儿所在学校的大门外。
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的夜色,璀璨的星空下,城市的景色更加迷人。一座座大楼伸入云端,万家灯火次第点燃,此时的我,坐在车里,禁不住泪流满面。是欣喜,是感动,或是许多年来不为人知的成长之痛,一齐涌上心头……

作者简介:
于艳秋,女,笔名:笑弯的月亮。心理咨询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新诗学会理事,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长春市新诗学会理事。在《关东诗人》《2016 微信诗词精选》《松原诗词》《松原日报》《汉江诗歌》《四平日报》《今科学》《五月》《北斗诗刊》《澎城诗派》《吉林名人》《现代营销》《花开的声音》《我们一起走过》《艺点文化》《诗情“化疫”致敬英雄》《黑土地》《相思红豆》《中国战役诗》《女人坊》等纸质刊物以及网络公众平台上发表诗歌、散文、科普童话、纪实文学百余篇。尤其是近两年来,先后采访25多位高校校(院)长,撰写人物报告文学发表在吉林省级期刊《现代营销•信息版》杂志头题,数十万字。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文学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