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老龙之《书道》
刘衍清
认识洞庭老龙几十年,只知道他早年能做画,但是,很少見其"龙出沒"。直到近些天,我才见识他的另外功夫一一《书道》。
《书道》尚未出版,我得以先睹为快。按現在的安排是两册,字法与章法各佔一册,每一冊有九九八十一个正经页面。拿到手里翻來复去地看打印书样:看来是下了洪荒之力。不然怎么会横着竖着都好看呢,就像乱石铺街,雅俗共赏。原来洞庭老龙这么多年并没有闲着,他的时间差不多都花在字画的研究这里了。
说实话,自己对于字画方面是门外汉,不能深入评论洞庭老龙书画作品,尤其是书写这一块。原来听过一个说法,写字容易绘画难。洞庭老龙却说,某大画家水墨丹青基本不见题字落款,为什么?原因是写字更难。传统水墨绘画题字钤印,融为一炉,算是不成文的规矩,汉字与传统绘画的对接融合,是真正的天造地合,可能是基于同出一门吧。如果书写水平不如绘画,因书写低质破坏画面,尴尬,既不合理也不合算。故绘画完成后请人代题者并不鮮見。某画家有名言曰,画一辈子画,再不济总会有两件好一点的作品出來,而写一辈子字,有可能一事无成。
对此,洞庭老龙认为,字画虽同源,操作完全是两码事,书写汉字有原则性约束,即汉字法度规范。在这个基础上想发挥一点自己的想象力,非常难。既要守法,又要创新,简直像一个悖论。绘画则可以高度夸张,沒有谁限制你。只是过分了沒有人认可,但是不能說你有错误。
对"书道"两字,洞庭老龙有他自己的说法,他说世上有茶道丶剑道丶棋道丶花道等。书写亦自然有道,是为书道。书法不过技法的表述而已。而书道涵盖了道统、规则,章法和字义字法,中国古代就有书道的说法,后传到日本保留了书道说法,传到韩国叫书艺。他认为还是让"书道"回归正宗为宜。
反正,洞庭老龙对"书道"的释义不管是否被各方认可,他是堂而皇之把他的两大本《字法》与《章法》冠以《书道》系列精心编排,准备出版的。
有关《书道》出版的目标或用途,洞庭老龙反复说,此中的《字法》与《章法》不是让人临写的,而是供书道上的同好们研究参考的,叫做有此一书,即一家之說,也所谓君子立言也。
曾有见过洞庭老龙书法的人称他是“练家子",是反反复复地訓练之意。洞庭老龙回应:好字从来就不是反复练出来的。
字不是练出来的难道是天生的?洞庭老龙见我一脸狐疑,解释说,从他的书写经历看,首先是需要"淘宝”,要在古人高手那里淘來好字。什么样的字算好字,又怎样去变通,这个过程可以說是"悟道"。而他这"秘诀"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
黄庭坚先生在《跋兰亭》一文中讲到:《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主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黄庭坚还在《论书》一文中告诫学书者,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洞庭老龙看來是禀承山谷先生的书论,学的是百家书,自然遁入书道之门。面对由洞庭老龙自己精心设计尚未付梓的《书道.字法篇》、《书道.章法篇》,我很快被这部书的内容吸引了。其中,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金石作品,洞庭老龙都像排兵布阵,把十八股武艺一齐用上了。无论字体大与小丶肥与瘦、枯与润,洞庭老龙挥洒自如,若行若藏,乍显乍晦,变幻莫测。特别是狂草的急与缓和结构布局的和谐统一,此处密不透风,彼处疏能跑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近半个世纪的所思所想,使洞庭老龙的笔力遒劲,炉火纯青,乃至超凡脱俗。在时下流行书体籍此急功近利一鸣惊人的书坛上,洞庭老龙坚持多年只做一件事一一恪守传统,坚持正道。书写只有几分钟,悟道却须十年功。洞庭老龙书写的字,都难找到它的具体出处。用洞庭老龙自己的话说,他吃的是"百家饭”,只取精华,只吸营养。他习帖很少通盘照摹,他认为读帖更重要,连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没有整篇习过,只取他眼中很好的字学。他还认为一幅好的书写作品必须用好的章法才能完美,奇崛而又诡异,飘逸而不媚俗;要讲规矩,尊古法,还要有识别度,否则草字不合格,神仙不认得,也就失去书写的本义,书写毕竟不是绘画。
另外, 洞庭老龙透露准备在《字法》、《章法》之后还要做一本《书道》系列之三《字画》,將他的水墨绘画与书写共融的研究作一个探索性表达。从零散的作品中,我发现他的山水、花鸟和戏剧人物画已臻入妙境,他画的《空城计》横幅,先书写画题,然后恣意勾勒点绘,画面中,人物之关联呼应,体态之憨实可爱,将空城戏说,表现得淋漓尽致,且一气呵成,这种操作程序真是匪夷所思。他借用恵子语改写的“子非鸡安知鸡之乐"绘成小品,五只毛絨小鸡的从不同角度聚焦一条小虫,鸡爪屈伸,姿态各异,旁列画面副中心的几根老竹也淡然配衬,恰到好处,笔墨功夫,诗情画意,跃然紙上。
临了,洞庭老龙借着易经亁卦如此戏说:初九,潜龙勿用。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他以为目前自己还处于“潜龙勿用"之末段。
关于洞庭老龙这个艺名,据其自己称,已经使用十多年了,所有作品上面署名均此这般,不会再变。等到有一天,现龙在田丶利见大人的時候,洞庭老龙可能又有什么新的思路么与行为了,我们当给予期待。
还是先看看他的作品吧。我这里将收集到的一些洞庭老龙的作品随文展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