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百货公司为了清理库存,往往会在各节假日推出福袋,福袋里面装着价值不一的各种商品,其组合商品的累加价格大于一个福袋的价格,因为“实惠”而引发消费者进行购买。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有的企业把福袋的“不确定性”的营销思路带到了“扭蛋”上。

与福袋的日用品不同,扭蛋里多是二次元的相关周边,因为购买前的不确定性、获得隐藏款的惊喜感、集齐整套周边的渴望感等因素,深受二次元爱好者的喜爱,其购买的重点从“实惠“转移到了”收集“。

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了“集卡“式盲盒经济,各种干脆面等零食通过在食品袋里附加水浒传英雄人物卡等,引导买家进行购买商品和集卡活动。

2016年后,盲盒营销逐渐变成热门话题,泡泡玛特推出了大量的盲盒产品,“潮玩+盲盒售卖”的形式逐步被大众接受。

有资深的盲盒玩家甚至每年花费上万元购买盲盒,购买的主要动机除了“收集“,还添加了”炫耀“”放松“”潮流““投资”等因素。

随着盲盒经济的发展,盲盒不局限于日用品、玩具、文具等品类,外卖、旅游产品等领域也在开始尝试采用盲盒营销的模式,赚取更多的流量和收入。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正确分辨盲盒及其背后的形成原因,理性看待商家的网络营销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因过多沉迷于盲盒诱惑,而使自身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