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文学,应时代而生的新宠
作者:苑枫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早已在十几年前悄悄的,一步一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微信文学则是以网络为依托,以手机为载体的新的文学形式。在手机上打字、传播、阅读,完全摆脱了传统的铅字、排版、印刷、纸质、邮寄……一系列繁琐,又耗费资源等等工序,可谓全新的电子化了。我姑且这么叫它“微信文学”。一经问世,风靡全球。

我国的微信文学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全国城乡的微信文学群体可以数百千万计计算。远不是几个“兰亭集会”、“竹林七贤”、“吴中四才子”……寥寥几位才俊可比,而是遍布城乡,普及到老百姓之中了,文化氛围大好,史无前例。堪称文学新潮流。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一机在手,著书立说,尽显风流。不乏精品佳作频频显现,灿若明星。据我所知,比较上数的“河南文学志愿者作家群”、“百合书房交流群”……数不胜数。有如今天2022年8月21日,我就在手机微信里读到作者陈鲁民先生极有分量的文章《你‘躺平’了吗?先给个理由!》。不能不说是一篇醒世力作。

近十几年,由于计算机的应用,页面上一度出现了信息,短信,博客、微博、qq群等等,类似的快捷新闻报道形式,三、两年的时间内几乎被广泛应用,可谓传播极快。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仍不满足,迅疾又创造了更为得心应手的微信,它一经问世,便广泛普及开来。速度之快,似乎还没有醒过神来,几乎一夜之间被年轻人视为宠儿。老朽顿悟:这岂不是开了文学领域的新生面。其生鲜活泼,接地气的语言总是贴近人们的心坎儿,如今它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就连我等七老八十的翁妪们也经不住诱惑,尽管手眼不那么灵活,大脑反应甚至有些迟钝,也还是不甘寂寞,忍不住向小小年纪的儿孙们,学子们求教,争抢着跟头拌脑地搭上这新媒体的“动车”。

我,老朽不侪,自2008年用电脑以来,亦步亦趋,绊绊磕磕跟着前行。记得2014年,也是在与四十六年前的学生聚会时,学生顺兰说:老师我加您为微友了。当时我还有点担心学不会,不料,一玩起来,还真就放不下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迄今已有七、八个群,二百多微友,以及亲朋子女等。大事小情发个消息,看个新闻,时政,国内外大事要闻等等。购物、缴费一应琐事甭提多方便了!

微信,我所以称其为微信文学,是因为它一经面世就很快显露了文学的特点。首先是新闻性:快捷,几乎每天早晨六七点钟都准时收到一个定点节目的内容:新闻三分钟。不乏文字与图片;娱乐性:每天5点多钟,醒来一睁眼,就有美图与文字、配以音乐的问候,养眼,养神,可谓穿越时空的暖心话语,真个是天涯若比邻。尤其那些美轮美奂的图片、相册,令你开启这一天的神清气爽,那才叫一天之计在于晨的感觉;多样性:有消息,通讯,特写,诗歌,散文,杂谈,传记以及歌曲戏剧,也偶尔有点小说,或讽刺,或幽默。花样翻新还配以动感画面;语言的新颖性:网络语言频频出新。什么给力、正能量、萌、棒以及么么哒……形神兼具,且来自于民众的新鲜话,极具表彰、鼓励、讽谏与幽默感,感情色彩鲜明;可读性:从内容上看,小至家长里短,头疼脑热,大到纵向历史几千年,横跨国际五大洲。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一机在手,便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史料详尽,一览无余;更为可贵的是广泛性:它是大众的,普及的,民族的,作者多来自于民众。故而生鲜活泼,形式多样,不受创作条条框框限制。看看微信才感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觉。不论工农商学兵,五行八作,尽可自由发挥。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作家名流写微信,老百姓也写,小孩子写,老人也写,不受时空,年龄,国别局限;经济性:由于电子信息的出现,所谓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笔墨文章似乎已经渐渐淡出视线,如今,尤其是书写,发表,阅览,传播,转发,收藏,评论……只要手指一动,不花一文钱,均可轻轻搞定,“洛阳纸贵”的恐慌不复存在。至于篇幅么,短则几个字,长则几千,几万字不限,就连长篇小说也随意可读,且信手拈来信口吟。

我的家门口有个修自行车师傅,一经闲下来,他就坐在摊位边看手机,我与他闲聊,他说看看小说就算休息了,又不用花钱买书,很方便的。那闲情逸致让人好羡慕。有几个微信群友经常举办散文、诗歌朗诵会。还配以音乐,听了就是一种享受。我的一些小文在百度发表后,又被环球国际华文诗歌频道主播朗读,再创作,效果更好了。这些都赖以微信为载体,真的是史无前例的文学新门类。
窃以为:微信是时代与社会的产物,虽然才几岁年龄,但成长得快,发展的迅疾,已成为新闻媒体的佼佼者,文学领域的先头兵。备受青睐。迄今为止,不能不承认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尽管还不算完全成熟。也应隶属于中国文学领域的一个小弟弟,且在普通老百姓心里不可或缺。
从古今文学脉系上看, 微信文学比史上周民歌,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来得快,又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运用,为当下普通百姓的首选。我叫它亲民文学,恐不为过。

作为文学领域的新秀,或为新生事物,它当然也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出现良莠不齐,调门不同,甚至为谁而歌,为谁服务的个别问题。不仅需要引领,指导,扶正,理顺,更要管控。使其沿着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轨道前行,茁壮成长。它释放的正能量不可谓不大矣。功效亦不可低估。
微信文学生机盎然,在文学的百花园中,生根,长叶,开花,结果,芬芳四溢,广大读者爱不释手。我祝愿微信文学日臻完善,越来越强势地发展成熟,成为文学领域大家庭中名副其实,茁壮成长的新成员。
作者/苑枫 2022年8月22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