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先生的书法造诣亦极其深厚,篆、隶、行、草皆通。先生自幼学书,得祖父、父亲熏染,后学颜真卿、何绍基一派,至《张迁碑》《石门颂》《二爨》中寻遒劲、朴厚、古拙之美,终成灵动方正、幽雅朴拙的个人风貌。先生好用长峰羊毫作字,因锋长不易驾驭,故能生发出意外之趣、意外之美。这正与先生工笔画中所倡之“意”相谋和。他追求书法意境的空灵、沉寂、幽远,求内蕴与深度。先生作书,以瘦硬笔意为宗,瘦中储秀,柔中藏刚,间以篆意和金石气韵,穷尽变化之妙。运笔气势充盈,回旋缠绕,逶迤婉转,粗细刚柔、雄浑豪放、秀逸而优美。先生融画法于书法,书风与画风相生相合。笔法遒劲如苍键枯藤,灵动如汨汨幽泉,圆融如滋滋蔓草,体现了“以画入书,以书寄情”的境界。
书画之余,林凡先生也常以诗词来抒发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先生随身携带诗集,枕诗入眠。读诗写诗,是他另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先生之诗,自然清新,朴拙委婉,如春风化雨,情意缱绻,有俊雅清秀之韵、婉约宁静之美。林凡先生出生于诗城益阳,饱受楚骚文化的浸润。先生将记忆中“推窗远望,白鹭佛舞”的故乡景致铭刻于心,浓浓的乡情幻化为其诗、画中独特的审美意趣与美学理想。林凡先生曾著有纳入二百多首七言律诗的《孤吟百律》,也曾出版书联合璧的《两行诗》楹联集。此外,他还参与主编了《中国历代僧诗丛书》。煌煌两千三百万字,历时二十余年,使“诗禅文化”之阙遗得以填补。先生的诗、书、画,富有禅意,意象清幽,其超凡脱俗的意态和渺远深邃的禅境与其自身的诗学积淀和禅学修为密不可分。除此之外,林凡先生广博渊深的综合学养还体现在文博品鉴、戏剧美术、电影及园林艺术等方面。他将多种艺术形式汇聚融合,各展优长,实现了艺术的集群梦。
林凡先生是中国工笔画学会老会长,对当代工笔画创作的推进、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87年,在迟浩田将军的大力支持下,潘絜兹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共同发起、创建了当代工笔画学会。形成了由潘絜兹先生担任会长,林凡先生、蒋采苹先生担任常务副会长的学会核心领导班子。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当代工笔画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工笔画学会”,由林凡先生担任民政部备案后的首任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在林凡先生的带领下,完成了一系列的创改和变革,并成功举办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在推介新人、理论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创建发展做出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林凡先生从军、从艺七十载。作为一名军旅画家,他怀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以满腔热血的奉献精神忠心向党;作为中国工笔画学会首任会长,他怀着甘为人梯的精神,在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节点上,肩负起中国工笔画发展与传承的历史重任;作为一名艺术大家,他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坚韧不拔的在艺海耕耘,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林凡先生是艺术界的常青树,他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和艺术精神令后学敬仰,是宝贵的启示和教益。
最后,由衷地祝愿先生的生命之树和艺术青春永远长青不老!先生的超然境界和高远精神,定会恒久继承与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