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我这十年
文/龚飞
今天,2022年7月23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我离开原来的机械企业、融入这个开放的社会10周年的日子。
2012年7月23日,受金沙江、大渡河等区域持续大范围强降雨以及泸州市暴雨的影响,长江上游泸州段于当日迎来洪峰,下午3时最高水位达到19.62米,洪峰水位距泸州市1948年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仅差0.34米。武警官兵、机关干部以及志愿者等10万人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全泸州市安全转移群众10万多人。也就在这天,随着“洪峰”的到来,我离开了工作30余年的机械企业,“转移”到了媒体单位——传说中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部工作。
走进《信周刊》办公楼时,我在迎面的墙壁上看见了这么一句话:“每天清晨叫醒我们的,不是桌上的闹钟,而是你心中的梦想。”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震慑住了,它真是太给力了!正是这个心中的梦想,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信周刊》。而更让我与之结缘的是:我第一次参加了《信周刊》的评报会所收获的惊喜。这不是论功行赏的会议,而是有错必纠的会议!俗话说“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大家在评报时主要是找问题、查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更为难得的是:评报会还对相关同类的报刊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别人的得失,以便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将《信周刊》办得更好。这使我坚信:《信周刊》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实现灰姑娘到白雪公主的超越,与全体《信周刊》人所具有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百折不挠的坚强品格、兢兢业业的敬业态度和与时俱进的拼搏精神分不开的。
正因为我对《信周刊》的深刻了解,我对她的热爱则是更加深沉,使我快50岁的人了,却毅然决然地抛弃了30多年熟悉而平稳的工作,义无反顾地加盟《信周刊》,开始了新的面临着更大挑战的征程。在我看来,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有时候,没有下一次,人生没有机会重来,没有暂停继续。不管你决定做什么,不管你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多少目标,决定你成功的永远是你自己的行动。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你做了什么。只有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在《信周刊》工作不久,我就创出了《泸州家》和《泸人物》两个品牌栏目,深受读者欢迎和业内人士好评。
因工作需要,在《信周刊》工作8个月以后,我就应聘到泸州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工作,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工作和《泸州工运》的副主编工作。这是我熟悉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我还撰写了新闻评论《共产党员要弘扬浩然正气》《从“穿衣扣扣子”的比喻说开去》《成功需要社会责任感》等文章,分别刊登在《泸州工运》的卷首语或内页之中,受到工会领导和职工的赞扬与好评。
在2017年7、8、9三个月,泸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的关键时期,市总工会作为江阳区大山坪街道三道桥社区的包保单位,所有的工会干部职工都作为职工志愿者,哪怕婆母住院治疗、哪怕妻子临产、哪怕脚有残疾行动不便,都是义无反顾地全体出动,我也毫不例外地下沉到社区服务创文工作,战斗在迎检第一线。
7月12日下午,本着“户户宣传到位,一户都不能少”的原则,我和同事不顾天气炎热,带着宣传资料来到包保社区的大龙花园小区进行创文入户宣传,我一边向居民住户发放宣传资料,一边讲解创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边不停地用手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居民大妈看到我汗流满面的很辛苦,就端来银耳汤请我喝。这让我觉得虽然上楼下楼的入户宣传很是劳累,但看到居民大妈的理解、支持和慰问,心里就倍感温馨和欣慰。后来同事还有感而发作打油诗一首记录了这个情节:“七月首伏骄阳炙,酒城创文燃眉事。入户宣传多辛苦,笑脸加汤最消暑。”
7至8月份,是泸州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我们工会的职工志愿者兵分多路,分别前往三道桥社区的10余个小区的众多住宅楼进行入户宣传。我与同事一会儿楼上一会儿楼下,爬上爬下的,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我们没有人叫苦,而是要誓将入户宣传进行到底。我们又苦中作乐写出打油诗记录入户宣传工作:“这个入户考功夫,几个小时转不休。一栋两栋三四栋,见门就敲手节疼。六楼七楼八九楼,走的脚疼不停留。一遍两遍无数遍,说的舌头翻不转。千张百页进万户,各家老小齐关注。时光飞逝不觉晓,回家方知多累劳。一宿醒来精神抖,再把入户继续走。”

9月,创文进入全面冲刺的紧张时刻。为抓好创文工作,我们全体职工志愿者分为三个大组、八个小组,每天从早上7:00到晚上10:00,分别前往三道桥社区迎检的桃源山庄、怡康园、大龙花园三个网格的众多点位值守,对网格内的商户、居民等进行创文宣传、文明劝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分别向组长或社区负责人汇报,并力争得到尽快解决。
9月22日晚上,创文攻坚战告一段落,市总工会领导兴奋地与职工志愿者欢聚一堂庆祝创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功,对大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对大家的付出表示非常感谢。“工会干部好作风,八九点钟不收工。白天甘当志愿者,晚上闻讯又出动。腿脚累得酸又痛,人人精神不放松。创文终得好结果,领导致谢众职工。”我同事的打油诗也真实记录了这一情景。

由于我是编外职工,泸州市“创文”总结表彰时没有我的名字,但市总工会领导没有忘记我的辛勤付出,在当年组织市级以上劳模先进外出旅游时,特别为我争取了名额,随劳模先进出去到甘肃、青海免费旅游了一周。这一周收获不小,瞻仰了兰州黄河母亲雕塑、游览了嘉峪关长城、凭吊了敦煌莫高窟、观看了青海湖飞鸟、走进了千年不倒的胡杨林……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我来说,能够在媒体工作闯出新路,编辑出版《泸州工运》受到好评,成为泸州“创文”工作志愿者并有所收获,我也算是没有虚度年华。

在这十年,我的写作也丝毫没有放弃,而是勤奋笔耕,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如今,随时都有稿件分别在《中国作家网》《四川工人日报》《天府散文》《长三角先锋文学》《都市头条》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今年6月份,还非常荣幸地被中国散文学会吸收为正式会员。
前些时候,我的腰杆疼痛不已,连走路都非常困难。虽然痛苦,但疼痛让我近乎麻木的灵魂也有了感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奋斗虽难,但后悔更甚。人生需要做到这几点:人生总是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千万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己;人生成功的定义,要自己去找,别迷失在别人的看法中。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任何成功都需要经过磨炼,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作于2022年7月23日晚10时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