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1643期〉

《高粱红了》
作者: 恒文
主播: 求真
音审: 无痕
总编: 阳光波
副编: 夏 天 

今年春天,屋顶一个闲置的花盆里,意外的长出了一棵小苗。绿绿的,宽宽的叶子,挺直而又笜壮十分可爱。初以为是无名的野菜野草,几次欲拔终有些不忍。反正也是闲置便随它去吧。未曾想,竟渐渐的长大长高,长成了一棵五尺有余的红高梁,也吐穗也结籽,也临风摇曳,挥舞着翠绿修长的叶子,很是好看。我便诧异,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可能是鸟儿带来的种子,或者是去年施肥时从邻居家要来的鸽子的粪土里带来的。是的,邻居养鸽子,饲料中便有高梁籽,必是混进了土中。我惊叹它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执着如此的顽强。没人浇水没人松土,只凭一点花盆里的潮气便能生根发芽。偶尔天降雨水便补足了它的养分。

在农村劳动的时候听过一句话,‘旱谷子,涝高梁’。意思是谷子不怕干旱,所以多生长在北方雨水偏少的或难以浇灌的地带。高梁耐涝,在底洼地带也能长的很好。我亲眼见过,夏天连降大雨,高梁地被泡在水里,依然长势良好。总之,不得不惊叹,生命力之顽强,诚不可欺也!
红高梁养育了几代人,贫穷的年代,能吃上高梁米饭便是美食。八十年代初去白洋淀的农村,便目睹有少年蹲在院中,捧着大碗的高梁饭就着自家的腌菜,香香的吃着。生活在乡间的百姓,能吃苦,易知足。不求美食华服,吃饱穿暖便很高兴。当年的红军在艰难困苦的年代,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谣,浴血奋战,打下了今天的红色江山!

时过境迁,如今生活好了,社会进步了,生产力提高了,红高梁也就不再是农田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慢慢的消失在了老百姓的饭桌上。人们拥有了吃不完的大米白面,当然不再吃粗糙的红高梁了!红高粱渐渐成为一种怀念,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望无际的红高梁,对黄土地上的孩子,如母亲般的养育之恩!





音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