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诠释另一种青春
赵小强
朗诵/冬日清晨
曾经猜过一个很好玩的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是你的,却是让别人用的?”当时还真是想破了脑袋,还是没有想出来。出题者揭晓了答案:“名字”!一时间突生感慨,名字是不是只让别人来用?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吗?
有想出来。出题者揭晓了答案:“名字”!一时间突生感慨,名字是不是只让别人来用?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吗?

当别人亲昵地叫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应对,这种很自然的“条件反射”,是长期“刺激”的结果,和给他人起绰号的性质有些相似。很多时候,“外号”是你在朋友内心的名字,除却戏谑嘲弄的成分,多多少少有自己的特点在里面;如果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并不觉得难听或刺耳,这个昵称就是朋友给定的你的名字。
有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被冠以“老班长”的称呼已经多年。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他都是班级拥戴的班长,“老班长”这样的昵称,他很乐意接受,有呼必应。他走上社会也有二十多年了,这个称呼早已替代了他的真实姓名,“老班长”潜移默化的“扎根”在伙伴们的心里了。
孩子的乳名永远是亲人嘴上乃至内心中最亲密的“牵绊”,而好多的“外号”却是朋友心中那个无可替代的形象。这多多少少和“水浒”中英雄好汉的“诨号”多少有点相同吧?

活着,我们不仅仅要做好别人眼中的自己,潜意识里我们都在不断地修正自己,努力开发着自身的潜能。
从较为普遍的QQ和微信聊天中可见一斑。当你的亲友以靓丽的昵称出现在“圈子”里,可能会带来全新的视觉感染,而这些风格迥异的昵称,恰恰出自这些亲友的某种意识的表达,深含的愿景不言而喻。可见在选择昵称时好多人是动了脑筋的,就连随心所欲的一组数字、图案或者各类混搭,也会在聊天时让人陷入“想入非非”的状态,恰如我们的又一个名字被重新“定位”,被亲朋亲昵地呼唤,那种新奇与兴奋难以一言蔽之。
曾有好友跟我说,“给我起个微信昵称吧?”我笑着说,“你的昵称你做主!”

说起昵称,不由想起古人处了名字之外,还有别样的“字号”;现代作家的各种笔名也都有缘由或出处……
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正在用另一个“名字”游走在虚幻世界里,带着“某种欲望”寻找着来自生命的某种突破。
和很多陌生人聊天时,我会根据他们的昵称做出“心理测试”,这样交流起来才会融洽。在很多情况下,自己所起的昵称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在里面,“影射”着内心的某个需求层面。在这个层面里,我们诠释着当下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未来的定位和追求。

当好多的网站和APP需要实名验证时,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名字和昵称可以同时存在,而昵称显然是自己的另一个名字!比起家人千呼万唤过的名字,比起朋友开心称呼的绰号,别有深意的昵称才真正属于自己,属于当下设定的目标,属于用不泯的青春斗志,去跋涉的旅途!


【作者简介】赵小强,曾用名盛强、为爱而歌。山西绛县人,供职于太原富士康,负责厂部文宣工作。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诗歌《打工仔》收录于当代诗歌博物馆,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诗作五百余(篇)首。

冬日清晨,本名李东晨,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人,现居绥滨县,自由职业,爱好写作,朗诵,绥滨县作协理事
